魏蜀兵力对比
蜀汉只有益州一州之地,户28万,带甲10万这已经是蜀汉全国的兵力了。南中多有反叛动荡不安,东吴对益州虎视眈眈,各郡县也必须分兵防守,所以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其继承者姜维,每次北伐能够动用的只不过是“步卒数万”。而魏国据有天下九州半之地(凉、雍、并、幽、冀、兖、青、徐、司、荆州北部),户103万,带甲50万,虽然因为同时应对东吴蜀汉和异族威胁,兵力分为对抗来自蜀汉威胁的西线军团,对抗来自东吴威胁的中线军团和东线军团,随时机动应变的关中军团10万,对抗北方异族的北方军团,再加上其他郡县需要守军10万。这样一算,每个军团兵力不会低于7万。也就是说,当诸葛亮北伐之时,魏国仅仅陇西军团,兵力就足够抗衡北伐军。而为了应对诸葛亮北伐,往往“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即每次都得调动中央军支援西线,即魏国能够出动18万大军抵御诸葛亮北伐。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蜀汉能够用于北伐的军队却只有几万人,这1:3的兵力对比,诸葛亮、姜维也只能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说魏国带甲50万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记载,魏征东将军诸葛诞在寿春起兵造反,叛军居然达到了十五万,而司马昭更是集结了二十六万大军征讨,仅仅在淮南地区,魏国就聚集起了四十一万大军。而同时期姜维乘虚而入举国之力发动北伐,居然被邓艾仅仅以陇西边军抵挡下来,可见魏国举国兵力五十万并非夸张说法。
假如诸葛亮兵力加大一倍
假如蜀汉兵力加大一倍,即带甲二十万,除去几万留守部队,能够出兵北伐的队伍能够达到十五万,与魏国陇西军团+关中军团兵力加起来相差不大。先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只带了6万兵马,北伐前夕策反了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可是兵力不足只能虚张声势,无力真正派遣军队支援,只能看着司马懿不到一个月就平定了孟达叛乱。试想,带甲15万的诸葛亮,如果分出5万兵马救援孟达,司马懿未必能够平定孟达叛变,新城亦将划入蜀汉版图。街亭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兵力不足,马谡2万对张郃5万,如果蜀汉有足够的兵力,很大几率能够挡住张郃,即使失败了诸葛亮也无需撤退,大不了直接和张郃陇西决战,反正汉军兵力并不低于张郃,蜀汉就能够将陇西划入版图,所以当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之时,诸葛亮很大几率会答应。(历史上诸葛亮拒绝魏延奇谋的根本原因是蜀汉兵力有限,已经赌不起了,所以诸葛亮的谨慎也是被形势所逼,一共才几万人,肯定不敢冒险呀!)
假如姜维兵力加大一倍
历史上,姜维打出了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洮西大捷。此战是后三国时期最大的歼灭战,魏国陇西军团被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不到一万人退守狄道,连邓艾都主张放弃陇西暂时避其锋芒。可是陈泰随着关中军团支援,姜维不敢恋战,最终退守钟提,未能扩大战果。试想如果给姜维多十万人,姜维至于被魏国援军逼退么?淮南三叛的时候,姜维如果有15万大军,至于对于固守不战的邓艾无计可施么?
北伐失败只因回天乏术
虽然说“兵不在多,在于人谋”,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计策都是徒劳无功的,当初李信二十万大军灭不了楚国,王翦六十万大军就灭了楚国,真的是因为李信军事才能不如王翦么?还不是靠的军力碾压?所以说诸葛亮、姜维北伐,未能恢复中原在于失去荆州以后的蜀汉国力与魏国差距太大,即使韩信再世,也无力回天。但正如后出师表所说的:“然战亦亡,不战亦亡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去争取一下,我们怎么能够苛责为了心中的信念,义无反顾的北伐的武侯和伯约呢?他们,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