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新发现读懂“何以中国”的文化自信
迪丽瓦拉
2025-08-23 19:32:48
0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一个民族越清楚“我们是谁,我们从何来”,就越能有力把握历史规律,越能使自己行进在历史的正确方向上。从“现代化的迟到国”到“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凝聚共识的磅礴力量,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滋养。考古新发现中所承载的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和血脉,也是在探寻“何以中国”中照鉴“未来何处”的一盏盏烛光。

2月19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发布,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等六个项目入选。以考古成果来建构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以考古研究来参考、印证、丰富、完善有文字记载以后的文明史,从一年一度的考古新发现中,我们不断领略“何以中国”的文明密码,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自豪感。

中华大地锦绣河山,滋养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一代代中国考古学家行走于田野,筚路蓝缕,青灯黄卷,用手铲释读历史,带来了丰硕的考古成果。从1921年的仰韶村遗址首次被发现开始,中国人以考古学的方法正式而郑重地面对自己的远祖,考古人在地层里窥探历史,在陶片中拼对时间,每一个发现都是对自己民族与国家的进一步了解,每一次探寻或多或少都与我们血脉相连,每一段故事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今天的生活。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目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实施20余年,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每一项考古新发现,都在不断填补历史链条上的缺环,拓展形成新的历史认知。

比如,此次入选的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贯穿新石器时代的始终,是中国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为研究区域文化演变和万年稻作农业史提供了连续性新材料;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展现了50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关键时期的空白,极大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内容及模式;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发现王家嘴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群,以及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提供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料……打开封存的“时间胶囊”,提升历史画面的“分辨率”,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更加璀璨夺目。

正是通过对珍贵历史文物的考古发掘与阐释,我们得以更好了解先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审美取向等,不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点亮前进之路。近年来,良渚申遗、殷墟“出圈”、三星堆上新等话题频上热搜,“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供不应求,众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曾经的冷门学科逐渐“热”了起来。无声的历史文化遗存,正以生动鲜活的方式与公众跨时空对话。让历史的轴线再延伸,让历史的信度再增强,让历史的场景活起来,不断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我们在感佩诸多考古新发现的同时,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也在凝聚升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是一个能够不断创造新的历史、新的文明的伟大民族。从“现代化的迟到国”到“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凝聚共识的磅礴力量,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滋养。考古新发现中所承载的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和血脉,也是在探寻“何以中国”中照鉴“未来何处”的一盏盏烛光。

一个民族越清楚“我们是谁,我们从何来”,就越能有力把握历史规律,越能使自己行进在历史的正确方向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础,使文化自信的涵养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相互促进,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责任编辑:祝文琪(EN094)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
原创 为... 三观沉思录,如果各位看官喜欢我的文章,麻烦点一下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聚焦历史,冷...
原创 河...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
原创 圆...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当时清朝的咸丰皇帝带着皇宫贵族全部逃亡热河,整个紫禁城都沦陷了,皇宫和...
祝勇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 祝勇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再现故宫文物近百年前的隐秘征途 祝勇采访故宫文物南迁功臣、故宫博物...
原创 明... 《长岁》曾言:“愿献南山寿,年齐大衍经纶富。”古往今来,长寿皆为世人期盼目标。追寻长寿之路中,无数奇...
原创 1...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 关注 ”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198...
原创 海... 按照史料上记载,夏朝是是我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抛开“大禹治水”的故事不谈,就“夏朝是否曾经存在”这...
数读中国丨坐上银发列车 来一场... 数读中国丨坐上银发列车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来源:人民网
原创 欧... 波旁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都是欧洲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朝代,也是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朝代,同时是欧洲君主专...
原创 尧... 导语 :过去,我们中国人常常怀念上古尧、舜、禹三代,他们选贤授能,天下为公,毫无私心,将国君之位主动...
原创 高... 公元前203年,这一年对于韩信来说,适宜建功立业。作为统帅,他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擒魏取代,破赵降燕...
原创 1... 你听说过有人因为写了一首歌就被判死刑吗?这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却真实地发生...
原创 与...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
埃及发现图特摩斯二世法老陵墓 新华社开罗2月19日电(记者董修竹)埃及与英国联合考古队近日在埃及南部城市卢克索以西的山区发现了图特...
原创 海... 就像法布尔写《昆虫记》,中国清代深海鱼类爱好者聂璜曾绘制《海错图》,意图囊括天下所有鱼类,《海错图》...
原创 李... 李密有显赫的家事,是隋朝上柱国、蒲山公李宽之子,虽然家事没有杨家那么显赫,但当时也是名重一时。李密从...
原创 大...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把封建专制推向顶峰的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在大清国将近...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官职,有些听起来很平常,却手握重权,有些听起来虽然霸气,但却没有什么实权。 一、...
探寻汉代简牍中的长城印记(上新... 长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 甘肃简牍博物馆新推出的特展“塞防千里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