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30岁李讷给毛主席写报告,请求批准结婚,主席:小徐在哪工作
迪丽瓦拉
2025-07-06 14:01:59
0

毛泽东与江青及孩子李讷在枣园

前言

作为毛主席与江青唯一的女儿,李讷幼年时期曾是一位非常活泼的少女。但是,进入中学以后,因为她的特殊身份,李讷不太喜欢交朋友,常常独来独往,性格有些孤僻。

因此,李讷到了30岁,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这样的年纪,即便是在现在这个年代,都会让父母着急上火,更何况是几十年前。因此,在李敏结婚数年后,毛主席又一次催促李讷。

反对封建社会婚姻观

对于子女的婚姻大事,毛主席一直都主张自由恋爱,强调要尊重他们。另一方面,毛主席也有自己的原则。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找高干子弟。

毛主席一直都不赞同封建社会,那种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在他看来,选择另一半首先要考虑的是思想品德、理想以及生活情趣,两个人应该志同道合,才能走得长远。

毛主席

当初,毛岸英刚从苏联回国,在延安抗大学习时,对一位漂亮的姑娘产生了好感,江青见过这位姑娘后,觉得她长得确实很漂亮,而且还是北平来的,非常满意,便想撮合两人。

毛主席得知后却不赞同。他严肃地问毛岸英:“对于这位姑娘,除了漂亮、聪明,你还了解她什么?你知道她的性格、品德、理想吗?”毛岸英一时语塞。

后来证明,毛主席的想法是对的。那个姑娘不但没有看上毛岸英,还无法忍受延安这样的艰苦环境,没过多久,就收拾东西回北平了。

因为毛主席的话,江青只能放弃在高干子弟中,寻找未来女婿,并开始将目光放到普通人身上。

1965年,李讷完成北大的学业,进入《解放军报》工作。眼看女儿年纪越来越大,江青着急了。李敏只比李讷大四岁,但早在6年前就结婚了,李讷却连恋爱的影子都没有。

毛主席与毛岸英

经过留心观察,江青将目光放到了浙江美院张永生的身上。张永生与李讷同岁,家庭条件还不错。一次,在北京开会期间,张永生侃侃而谈,给江琴留下深刻印象。自此,江青就开始特别关注张永生。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江青决定制造机会让李讷与张永生见面。当然,这种见面是悄无声息的,他们双方并不知道江青的真实目的。

1968年,江青趁着张永生来北京汇报工作期间,将张永生请到钓鱼台的客厅里。张永生到来后,江青并没有马上出去见他,而是提前安排,让李讷出来与张永生见面。

看到李讷与张永生聊得还算投机,江青便准备进一步了解张永生的情况。几个月后,江青让上海的张春桥,与张永生详谈一次,了解一下他的近况。

见到张永生后,张春桥向他了解浙江的情况。聊到工作,张永生便犹如打开水闸,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此次会面结束后,张春桥连夜整理他与张永生具体谈话内容,密报江青。

江青与毛主席

看过这份材料后,江青便将张永生排除在女婿候选人之外了。

对于李讷的婚事,毛主席也从刚开始的不着急,变得有些坐不住了。他曾郑重地找李讷谈话:

“娃娃呀,你得找个人,成个家。你的婚姻大事,也是父母的心事呀,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的个人问题不解决,爸爸这心里轻松不起来啊!”

听到毛主席的话,李讷觉得有些委屈,反问道:“您是觉得我嫁不出去了吗?”毛主席笑着说道:“有可能”。

同时,他再一次对李讷说,要放低姿态,要主动,不要找门当户对的,找个普通人,踏踏实实过日子就好。

但是,眼看两年过去了,30岁的李讷依旧没有找到对象。此时,李敏的儿子孔继宁都已经8岁,此前让毛主席倍加牵挂的刘思齐,在毛主席的多次劝说下,也早已结婚8年。毛岸青的家里,也迎来了一个小生命。就剩李讷孤家寡人一个。

左起毛泽东,江青,李讷,李云露,王博文

男朋友做什么工作的

1970年,中央在井冈山下的江西省进贤县,成立五七干校,毛主席想要锻炼李讷,便要她与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去劳动。

当时,李讷正患有神经衰弱病,而且病情比较严重。但她依旧听从毛主席的意见,没有一丝娇气,立即收拾行李出发。

来到干校后,由于李讷身份特殊,很多人都与她保持距离。再加上李讷独来独往,内心越发感到孤单。

当时,李讷的堂姐夫曹全民,是干校的党委书记。看到李讷这么多年来一直孤身一人,便热情给李讷介绍对象。但他介绍了好几个人之后,李讷都不满意。

在毛主席的影响下,李讷想找一位农民干部,却一直都没有碰到合适的人。

后来,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内部招待所,一位叫小徐的服务员,看到李讷总是孤身一人,性格开朗、热情的他,便在休息时候,邀请李讷一起打球、散步,有时候还会与李讷一起干农活。

毛泽东和李讷看荷花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个年轻人互生爱意,顺理成章地谈起了恋爱。但是,李讷与小徐恋爱的消息传出后,却在干校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毛主席的女儿,竟然与小徐恋爱了。

很快,干校领导将这一消息上报毛主席与江青。当时,毛主席与江青正在庐山。江青得知后,立即将李讷叫上庐山面谈。

由于小徐是工农出身,再加上只有初中文化,而李讷是北大毕业的大学生。因此,江青坚决不同意他们二人交往。李讷没能说服江青,两人在山上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看到母亲坚决反对,李讷便打算向父亲毛主席求助。一直以来,毛主席都非常支持她找工农出身的普通人,因此,李讷觉得,毛主席肯定不会反对她和小徐的恋爱。

很快,李讷便托人给毛主席带去一份报告,请求毛主席批准她与小徐结婚。这份报告送到毛主席跟前时,毛主席正忙于工作。

毛主席工作

在人民大会堂118厅的沙发上,毛主席将这份报告仔细看了好几遍,依旧没有完全看明白。最后,毛主席便将送报告的人叫来,详细询问李讷与小徐的情况。

送报告的陈长江回忆称,他进去后,毛主席问他:“小徐是什么样的人?哪个单位的?李讷与小徐的关系如何……”

得知小徐是工人家庭出生,父亲是山海关火车站的扳道工,而他本人是北戴河管理处内部招待所的服务员,政治上比较可靠。而且,尽管小徐只是一名服务员,但他肯学习,热爱劳动,和李讷是在艰苦劳动中建立感情的,感情基础还不错。毛主席不断点头。

随后,毛主席拿起手边的铅笔,在李讷的报告上,重重地写下“同意”两字,并转阅江青。

看到毛主席都同意了,江青也不好再阻拦,便在不情不愿中,同意了女儿的这桩婚事。

曹全夫

1971年9月,李讷与小徐的婚礼,在五七干校简单举行。当时,毛主席因为忙于工作,没有亲自参加,婚礼便由干校校长曹全夫主持。

一想到当初那个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总是在自己长时间埋头工作,缺乏休息的时候,及时出现,逗自己开心的小娃娃要结婚了,毛主席百感交集。

李讷从六七岁开始就跟着部队行军,由于年龄太小,在马上坐不稳,大家就给她定做了一个铁架子,固定在马上,然后把她放进那个架子里。

而李讷最早学会的话是“爸爸散步去”。当时,毛主席常常忙于工作不愿休息。工作人员劝说无效后,便将活泼可爱的李讷当成杀手锏,推到毛主席的房间里。

每次一看到纯真、可爱的李讷,毛主席都会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陪女儿玩一会。那个时候,李讷总是用自己的小手,攥着毛主席的一根指头散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拉两根指头、三根指头,一直到毛主席的整只手。

1943年冬毛泽东同李讷在延安枣园

现在女儿长大了,要建立自己的家庭了。毛主席虽然心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女儿的祝福。

虽然无法亲眼看着女儿结婚,但毛主席还是精心给女儿准备了一份结婚礼物,并派人给她送去。

当时,代替毛主席作为娘家人参加李讷婚礼的,是毛主席办公室的内勤人员小路。

小路在当毛主席警卫员时期,李讷对他印象很好,两人谈话次数比较多,李讷还经常送一些政治资料,让小路学习。因此,汪东兴便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小路。

临走前,汪东兴交给小路一封毛主席写给李讷的亲笔信,还有一个沉甸甸的,长方形白色包袱,外面用草绿色的军用背带捆着。

看到这个包袱包裹得如此严实,小路觉得,毛主席送给女儿的礼物,一定很高贵,毕竟是结婚嘛,送一些高档礼物,也是应该的。

小路赶到五七干校后,发现出席婚礼仪式的只有十几个人。随后,他将毛主席的礼物交给李讷,李讷一边向他表达感谢,一边拆开毛主席给她写的信仔细看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看完信后,李讷又打开那个包裹。让小路意外的是,里面没有什么所谓贵重的礼物,毛主席给女儿的嫁妆,只是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婚礼开始后,曹全夫做了简单的致辞,并燃放了一点鞭炮,两位新人对着毛主席像,深深地鞠了三躬后,仪式就此结束,新人被送进婚房。

李讷的婚房极其简单,就是两间普普通通的平房,房间里面,甚至连一张喜庆的喜字都没有张贴。喜宴也只有八个菜,以及几瓶红葡萄酒。

我可享福了

但是,李讷满怀期望的婚姻生活,没多久便以离婚收场。

刚结婚时,两人感情还比较好。但是,随着了解加深,矛盾也越来越多。李讷是大学生,在父亲的影响下,酷爱文史。

早在她两三岁的时候,毛主席就开始教她读诗。这种学习,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

1946年冬,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教李讷识字

当他们散步时,一阵微风吹过,毛主席便脱口而出“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使得李讷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更容易理解,背诵起来更轻松。潜移默化中,李讷在上学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很多诗。

中学时期,李讷会背的诗词多达上千首。毛主席亲自圈画批注过的诗词有1558首,曲赋有22首。

这些诗词,大部分都被李讷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时常拿出来读一读,她的床头上,放的也是诗词书籍。因此,那个时候的李讷,是同学眼中的小博士。

婚后的李讷,依旧经常看书,每次一拿起来就放不下。小徐则生性好动,不喜欢坐下来看书。两人在性格、志趣、思想等方面,都相差甚远。

随着两人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矛盾越来越多,最后进入分居状态。为了挽救他们的婚姻,小徐被送进河北一个大学学习。与此同时,李讷已经怀有身孕。

李讷与毛主席

不久,李讷生下儿子,取名徐小宁。但是,儿子的到来,也没能挽救他们的感情。一年后,两人正式离婚,儿子由李讷抚养。小徐从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山东老家。

结束这段失败的婚姻后,李讷带着儿子以及深深的精神创伤,重新回到北京。从1974年到1975年,李讷先后出任中共北京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副书记。

1976年,由于婚姻的失败,精神状态不佳,再加上身体也不太好,李讷深觉力不从心,便主动辞去工作,带着儿子搬到北京西郊的一座小四合院中生活。

年幼的儿子,虽然大大增加了李讷的负担,但也带给了李讷很多为人母的快乐。徐小宁聪明活泼,小时候的他,常常自豪地跟别人说:“我外公是毛主席”。

李讷

在这里,李讷已经完全平民化。因为孤身一人带孩子,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她自己亲自动手。因此,大家常常能够看到她,一个人拉着板车去拉煤球,一个人排队去买大白菜,再慢慢拉回家,和儿子一起抬上楼。

由于工资太少,她和儿子甚至没钱买睡觉的褥子,每人只有一条被子,半铺半盖。虽然儿子正在长身体,但李讷每天也只能挤出一毛钱买肉,有时候实在没钱,还要变卖旧书来补贴。由于肉太少,都没法切。母子俩的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好在,儿子徐小宁非常懂事,他知道妈妈带他不容易,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妈妈减轻负担。他常常在课余时间,帮助妈妈洗衣做饭。儿子的懂事,让李讷觉得很欣慰。就这样,母子俩度过了几年孤独、平静的日子。

李讷儿子(右一)

1979年,李银桥夫妇被调回北京工作。刚到北京,韩桂馨就开始打听李讷的消息。李讷小时候,韩桂馨曾带过她。再加上毛主席对他们夫妇非常好,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毛主席几次出手相帮,还从自己的稿费中拿钱补贴他们。因此,他们非常关心李讷的处境。

经过一番打听,韩桂馨得知李讷病了,就住在昌平县医院,她立即带着李银桥前去看望。

李讷看到韩桂馨夫妇后,非常欣喜,依旧亲热地叫他们小韩阿姨、银桥叔叔。期间,韩桂馨关切地询问着李讷的病情,并劝她想开点,要好好休息,养好身体。李讷依旧话不多,只是点点头。

出院后,韩桂馨夫妇依旧经常去看望李讷。看着李讷一个人带孩子,艰难地生活着,韩桂馨觉得非常心酸。她对李银桥说:

“主席对咱们那么关心,帮助咱们结婚成家。现在主席不在了,咱要像主席关心咱们那样关心李讷才是”

毛泽东与李银桥,韩桂馨夫妇

李银桥非常赞同,他们想着帮助李讷重新组建家庭,减轻她的负担,让她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但是,这件事情需要慢慢跟李讷沟通。

此后,韩桂馨频繁看望李讷。起初,她只跟李讷聊她的身体与孩子,后来慢慢说到婚姻的话题。此时的李讷,由于家庭原因,对自己非常没信心,她叹息道:“谁肯找我呀……”

韩桂馨不断劝慰她,看李讷并没有反对,韩桂馨便着手帮助李讷寻找合适的人。

1983年,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同志去世,曾在中央警卫师工作的王景清前往北京吊唁。路上,他正好遇上了以前的老同事李银桥。

聊天期间,李银桥得知王景涛此前也是因为婚姻不顺离婚,现在也有意重新组建家庭。李银桥觉得,王景涛虽然比李讷大13岁,但为人厚道,又是离休师职干部,有文化,与李讷志趣相投,都喜欢书法,便向王景清介绍了李讷。

李讷王景清

在李银桥夫妇的牵线搭桥下,李讷很快与王景清见面。起初,两人只是像朋友一样相处,看到李讷做不来的重活,王景清便默默帮助她。随着了解加深,两人便走到了一起。

1985年,李讷与王景清低调结婚。他们只摆了一桌酒席,邀请的人也只有李银桥夫妇、叶子龙夫妇等中办的七八位老人。

婚后,王景清正式办理离休手续,并转到北京。自此,他们过上了平凡、幸福的生活。

王景清虽然比李讷大,但身体非常好,因此他主动包揽家里所有的家务,无论是买菜做饭,还是修门窗、拉煤球,都是他做。李讷身体不好,常常往医院跑,每次都是他一大早跑到医院挂号,陪李讷看病。

胡同口卖肉的师傅每次看到王景清,都会感慨地说道:“自从你来以后,李讷的日子好多了,以前她只买一毛钱的肉。”

李讷王景清

而李讷也很关心丈夫王景清。王景清70岁的时候,开始创作剧本。看着王景清忙碌的身影,李讷总是提醒他:“你年纪大了,不要累坏了,不要太伤神……”这些普通的话语,让王景清倍感温暖。

后来,韩桂馨去李讷家看望她的时候,总是会看到李讷眼睛里散发出幸福的光芒。一次,李讷留韩桂馨吃饭,说是王景清做了凉粉与荞面扒糕。韩桂馨惊讶地问:“老王还会做扒糕呢?”

李讷开心地说道:“他啥也会做,我和他在一起可享福了!我们家,他是大师傅,我是清洁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元霸的死因之谜:并非被雷电劈... 前言 关于李元霸的离世,一直众说纷纭,部分观点宣称其为遭到雷击身亡,然而真实情况却更为复杂惊骇。 ...
周智强 | 厚植人民城市的红色... 外滩是上海城市的地标。外滩1号等7幢大楼的历史变迁过程、特别是其中的红色资源的挖掘,揭示了近代以来上...
原创 邓... 邓公(邓小平)和陈云是亲密的战友,两人从革命年代开始互相支持,一路走到建国后,经历了十年的动荡时期。...
原创 毛... 前言 1954年8月24日,英国前首相艾德礼率团来华访问,成为在中国与毛主席会谈的首位西方最高级别的...
原创 清... 自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八旗的战斗力已经不行了,所以朝廷允许地方上办团练来与太平军作战,这时一些地...
原创 秦... 清朝有四大疑案: 孝庄下嫁 顺治出家 雍正篡位 乾隆的身世之谜 而这第二件便是关于顺治帝的,有的清宫...
召公的身世以及他对西周的功绩 召公的身世以及他对西周的功绩 召公奭为周文王的长庶子,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建立巩固西周...
怪事频发秦始皇严查,鬼谷子指点... 这里是白阳君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 第 8 集 徐福,字君房。 在秦始皇时期,古代中亚地区总有人枉死...
原创 红... 前言: “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负已先分”,讲的就是我军的红色特工,郭汝瑰。 1949年,郭汝瑰在四...
原创 满... 满清九大姓氏如今改成了啥?快来看看,可能你就是八旗子弟后裔!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八大姓氏位于《...
原创 蒋... 侍卫长和一处第三组 在蒋介石侍从室组建以前,在南昌行营时期就已经有侍卫长了,当时是黄埔一期的宣铁吾担...
原创 毛... 195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后面的大草坪接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和朝鲜...
原创 宝... 作者:韩雪丽 宝玉和黛玉有一次误会,是因为黛玉去怡红院,让懒散蛮横的晴雯拒之门外,还说宝二爷说的,不...
原创 陈... 中央军委经过一番激烈讨论,最终决定撤换山东野战军总司令,但毛主席经过20多天的慎重思考,还是否决了中...
原创 苏... 说起苏联,想必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十分熟悉,尽管这个国家早已经消失在世界地图上,但是曾几何时,苏联还是唯...
原创 毛... 1976年9月9日下午4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毛主席逝世的消息。远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吴吉清听到后放...
原创 夷... 如果一个大臣或皇帝一生中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争和动乱,他的生命就是不完整的,就像一个婴儿。如果世界局势稍...
原创 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战争逐渐减少,人民生活也渐渐稳定下来,政治经济等方面也有了不小的发展。中央认为,是时...
原创 粟... 粟裕司令陈毅政委:这个组合现实吗?答案是不,看看他们的经历! 陈毅和粟裕的组合在我军历史上鼎鼎大名...
原创 隋... 在古代历史上,隋末唐初也是比较有名的乱世。在这一历史阶段,出了不少割据一方的诸侯。伴随着《隋唐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