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陈毅病重,叶剑英带来毛主席的一封信:中央派我来慰问你
迪丽瓦拉
2025-07-06 16:02:31
0

前言

图|陈毅

谭震林回忆老战友陈毅时,曾认为在过去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陈毅对中国共产党做过三次重大贡献。

第一次是在南昌起义后,部队兵败潮汕,朱德率领三河坝阻击的起义部队转战途中,陈毅曾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后来两人一同将部队带到了井冈山;

第二次是在中央“二月来信”后,陈毅冒着极大的风险,从苏区来到上海,将红四军的情况报告中央,协助中央解决了红四军内部的问题。

第三次是1940年指挥新四军取得了黄桥之战的胜利。

在陈毅与毛主席相交的一生中,因中央“二月来信”的缘故,毛主席与陈毅之间曾爆发过激烈的争吵……

中央“二月来信”引起的争执

1927年8月1日凌晨,当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时,陈毅尚在武汉,那时他跟着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2000余人从武汉分批乘船抵达九江,名义上是东征讨蒋,实际上是奉了党组织的命令,参加南昌起义军。然而走到半路的时候,国民党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就派人追上了他们,还扣押了他们随身的武器。

等到陈毅到南昌的时候,起义部队已经南下,就这样陈毅一路追一路干,先后两次追上起义部队,被分配到第十一军25师73团担任党代表,周恩来还满怀着歉意对他说:

“派你做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小!”

陈毅追上起义部队,心里很高兴,哪里还管什么官大官小:

“什么小不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拿武装我就干!”

朱德、陈毅后来率领着南昌起义部分队伍,领导了湘南起义,并在湘南起义以后,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师,共同红四军,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

“朱、毛两部合编为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图|红军时期的陈毅

朱德任第十师师长、宛希先任党代表,毛泽东任第十一师师长、何挺颖任党代表。没过多久以后,红四军第十三师成立,陈毅改任第十三师师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出现的名字,就是红军最早的高级将领。实际上也能看出,陈毅在红军组建初期,地位是很高的。

红四军前期的发展,经历过两次挫折,一次是在井冈山会师以后,中央和湖南省委派杜修经做代表上山,因机械照办省委指示,导致红军出现重大损失,主力29团直接瓦解,28团也伤亡惨重,毛主席后来在文章中,几次点名杜修经,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第二次是在1929年3月,红四军挺进闽西,刚打了几个大胜仗,中央就派来了留学苏联归国的代表刘安恭,并带来共产国际以及中央“二月来信”的指示。

因为对红四军的情况并不了解,共产国际以及中央“二月来信”的指示,基本上是不切实际的,中央对革命形势做了很悲观的分析,要求红军放弃根据地,分成小股到农村去活动,并要求朱德、毛泽东离开红军,这无疑是给正闹得如火如荼的红军指战员,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下来。

更为关键的是,那时红军内部对于领导问题也有分歧与争论。

那时的红四军,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军委、前委,军委书记与前委书记均由中央指定,军委隶属于前委,军委委员的名单也由前委认定。

一开始红四军发展过程中,因为不断地转战,一切行动均由毛主席为主的前委主持,因而军委职能难以发挥,但随着后来红四军逐渐扩大,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拓,军委的重建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图|1929年6月19日,陈毅、毛泽东、谭政、朱良才(右起)在闽西三打龙岩后留下的珍贵照片

恰巧这时刘安恭上山,他照搬苏联的经验,推行首长负责制,认为朱德既然为红四军军长,理应管理军队一切事务,而前委应当只负责行动问题,一句话,刘安恭认为前委代替承包了军委的工作,实行的是家长制、一言堂。

然而毛主席前瞻性地认为,必须由当指挥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刘安恭的行为表面上是下级党委限制上级党委的权力(刘安恭那时是临时军委书记),但实际上是限制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

朱德最初也认为刘安恭说得有道理,两人在德国留学时就是好友,而且作为军人出身的朱老总,也认为“党管理一切为最高原则,共产主义中实在找不出来”

因为彼此之间的分歧,在1929年6月22日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陈毅主持会议中,对于各方的态度采取了各打五十大板的态度,以至于在七大上,陈毅当选为前委书记,而朱德、毛泽东、刘安恭当选为前委委员。

毛泽东对陈毅这种折中的做法十分不满,斥之为是“陈毅主义”,认为未能根本有效地解决分歧,这种表面上是维护了党内团结,实际上是削弱了正确主张。

陈毅那时夹在几人中间,境况十分尴尬,从本心而论,陈毅认为还是应该由毛泽东来任前委书记。

七大会议结束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发动三省会剿,朱德、陈毅急忙找毛泽东商量,但那时双方分歧仍在,毛主席断然拒绝回去的提议:“我不同意七大的做法,我不能就这样回去。”

尽管如此,毛主席还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图|1929 年 11 月 28 日,毛泽东接到中央来信后给中央写的回信

在毛主席与陈毅两人相处的过程中,这次是他们爆发争执最严重的一次,双方都不肯退让。

为了能请回毛主席,陈毅只好冒着风险取道漳州,前往厦门,绕道转赴上海,向党中央政治局汇报了红四军的现状和朱毛争论。

党中央积极为红四军内部的争执调和,周恩来同时指出“毛泽东是红军最好的领导人人选”,根据党中央指示,陈毅花费了几天功夫,拟定了中央给红军的九月来信,经中央批准后带回了红四军。

为了能请回毛主席,陈毅十分坦然:

“‘陈毅主义’是非无产阶级的东西,我自己也要和同志们一起打倒这个‘陈毅主义’!”

当得知时陈毅向中央汇报后中央才做出的决定,毛主席内心也十分感动:

“否定别人容易,否定自己难啊!”

因陈毅的努力,红军内部的分歧终于得到了完善的解决,后来在福建古田召开的红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肃清和纠正了各种思想,为红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年轻的陈毅在不断的争议中,也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大公无私、勇于自我批评的风格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对党和军队的发展功不可没。

一生的至交好友

尽管有过争执,但在长达十几年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与陈毅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两人的争议,恰恰足以说明,两人作为朋友那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心境。

毛主席对陈毅,无疑是很欣赏的,井冈山会师后,陈毅与朱德一同歼灭了反动军阀杨轩如的部队,毛主席就高兴地给陈毅写了一封信去,并在信中说了这样一句话:

“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

图|陈毅与少年队长刘玉棠在一起

上了井冈山以后,陈毅发现,他与毛主席在诗词上都有着同样浓厚的兴趣,因而时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有时在山间小路上谈论军情时,时不时的都会吟诵一两句诗句。

陈毅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曾说:

“那时我与毛泽东都喜欢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情。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尽管已经是时隔多年,但在陈毅的回忆中,仿佛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儿一样。

陈毅是毛主席诗词的最早读者,土地革命时期,两人谈诗论词,陈毅自己也收藏了许多毛主席的手迹,遗憾的是,因为后来红军被迫踏上长征,陈毅在苏区老革命根据地继续领导游击战争,因为战争的缘故,这些手迹大多数都没有保存下来。

不过幸运的是,陈毅后来保存了毛主席那首《沁园春·雪》的手稿。

虽然后来革命生涯中,陈毅与毛主席的会面逐渐减少,但每次见面,必然少不了诗词唱和。

毛主席对陈毅的诗词风格也十分欣赏,陈毅的诗词,是他在困境之下绝不低头的气势。

图|抗战初期陈毅在南昌

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被人问起对革命的看法时,曾不自觉的念出陈毅的《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936年9月,蒋介石在解决“两广事变”后,调动嫡系部队46师对粤赣边游击队展开了大范围的“清剿”。

陈毅那时率领着队伍驻扎在赣粤边境的梅岭之上,因为敌人采取碉堡战术,严密封锁,陈毅获取补给十分困难,就在这缺衣少食的境地,因为叛徒出卖,敌人很快摸索着来到梅岭,将陈毅率领的游击队围困在梅岭,加上有叛徒出卖,陈毅那时所处的境地十分危险,而且敌人围困日久,山上获取粮食补给更加不易。

饥渴难耐之余,陈毅也自觉难逃敌人魔爪,于是挥笔写下著名的《梅岭三章》。

然而陈毅终究也是幸运的,敌人围山不成,悻悻而退。

事实上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梅岭三章》的诗稿,也是很幸运的。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纵队9个团7000余人挺进苏北,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为了策应新四军发展苏北,八路军第五纵队也挺进淮阴、海州,形成南北配合的有利态势。

图|陈毅在抗战时期

那时国民党顽军正蠢蠢欲动,尤其是国民党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自诩拥兵10万,视新四军苏北部队为心腹之患,企图派兵先歼灭黄桥的新四军,然后北上消灭八路军第五纵队。韩德勤敢于对新四军出手,自然是有着底气,那时韩德勤号称是拥兵十万,对于新四军的那点人数,韩德勤是看不上的。

尽管我军再三呼吁共同抗日,但韩德勤不管不顾,执意大打出手,陈毅也决定遵照党中央指示,诱敌深入展开反击。

1940年9月初,韩德勤调动主力兵分两路向新四军发动进攻,在我军退出姜堰后,仍不管不顾,执意调动其主力第89军(辖第33、第117师)和独立第6旅共1.5万余人为中路军,从海安、曲塘一线进攻黄桥;李明扬、陈泰运部为右路军,5个保安旅为左路军,向黄桥两翼夹击,其进攻总兵力达26个团3万余人。

然而韩德勤以数倍于我军的兵力,在战场上与我军遭遇后,却纷纷溃败,我军以5000余兵力,硬生生打退了敌军3万余人进攻。

就在前线激战的空档,韩德勤部主力89军一部被击溃的溃兵百余人黑暗之中不辨方向,意外撞到陈毅指挥部。那时指挥部所有的部队都已经被派往前线,根本就没有多余兵力,敌89军军长李守维得知情况后,也疯狂叫嚣,要活捉陈毅。

情急之下,陈毅只好指挥总部人员后撤,并命令新婚妻子张茜销毁机密文件。

图|陈毅与夫人张茜

张茜那时一边看,一边焚毁文件,意外发现了多年前陈毅写的《梅岭三章》诗句,于是问了一句:“老总,诗稿也要烧掉吗?”仓促之间陈毅也顾不上,下令统统烧掉。

张茜看着《梅岭三章》的诗稿,有些爱不释手,决定保下这些诗稿,然而陈毅那时正指挥总部人员后撤,也许是无暇回应,陈毅后来没有说话,张茜悄悄将诗稿救了下来,才让我们今天有缘看到。

“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到了1969年,陈毅的身体每况愈下,开始出现腹痛腹泻的现象,一开始都以为是阑尾炎,等到后来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治疗时,才发现陈毅患的病根本不是什么阑尾炎,而是结肠癌。

因为时仓促间治疗,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也因为如此,陈毅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

1971年5月劳动节,周总理带陈毅一起见了毛主席。

图|陈毅与夫人张茜

毛主席对陈毅的病情十分关注,一见面就问了一句:

“身体怎么样啊?恢复的还不错啊?”

那时陈毅才刚刚进行完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顺利,因为疾病的折磨,导致陈毅身体越来越瘦弱,即便如此,他还是努力伸手拍了拍厚实的胸脯:

“恢复的很好,主席。”

毛主席听陈毅如此说,内心的担忧减少了不少,两位老友重逢,毛主席也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少个零件不要紧,其他零件不出问题就行。”

“坏的零件取掉,好的零件一切正常。”

陈毅哈哈一笑,看不出情绪上的低落。

周总理在一旁看着两位老友一问一答,心中感到无限欣慰。

图|陈毅与毛主席合影

有了毛主席的关心,陈毅的治疗得到了保障,而且也因为毛主席的一席话,陈毅的心情也好了不少,中央后来还特别安排陈毅赴北戴河疗养。

1971年9月2日是陈毅七十岁大寿,陈毅在北戴河度过了一个十分愉快的大寿,还与聂荣臻一起进行了合影。

尽管心情好转有利于病情的康复,但对于陈毅而言,因为早期治疗的不彻底,陈毅的病情又有所恶化,昏迷的次数也逐渐增多。

1971年12月26日,昏迷多日的陈毅突然醒了过来,要求让自己的女儿下一碗面条,在女儿的目光注视下,陈毅一口气吃下大半碗,他满怀欣慰的对女儿说:

“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吃了这碗长寿面,希望我在年底(农历)可以下床走动。”

在陈毅生病住院期间,周总理、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相继前往探望。

图|陈毅在病中与全家人合影

1972年元旦刚过,陈毅的病情反复,为保障期间,周总理将自己的保健医生也留在了医院。

三天后,陈毅从昏迷中醒来,第一句话就问:“叶帅来过了没有。”

其实叶剑英那时才刚刚离开不久,家人无奈只好给叶帅打了个电话,叶剑英一听消息,立即又赶了过来。

叶剑英对于陈毅的想法心知肚明,1972年1月6日,叶剑英再度来到陈毅的病榻前,从怀中掏出一封信:

“我知道你在等什么,毛主席和中央派我来慰问你,告诉你要安心养病。”

叶剑英将信交给陈毅的女儿,让她一字一句地念给父亲听,信还没有读完,陈毅便已经泪流满面,随即他闭上眼睛,表示自己已经听到了。

也就是在这一天,陈毅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一直到临终之前,昏迷的陈毅心里牵挂的依然是这个祖国,他从昏迷中醒来后,嘴里嗫嚅着说了几句话,女儿趴在父亲嘴边才听到说的是什么。

“……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余杭区黄湖镇人文大讲堂首讲开坛...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锦燕 2月19日,由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党群服务中心推出的“黄湖人文大讲堂”首...
原创 美... 工业革命之后,相比于英法德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显得非常年轻,而如果和其他后发国家进行对比,那么美...
原创 《... 《封神演义》中的殷商战场可谓法宝满天飞、道术遍地走,以致纯粹的武艺与力量往往被人忽视。不过,即使是微...
原创 长... 在长平古战场,最近出土了一块战国石碑。那些学者们看了感慨,说要是赵括再撑一会儿,白起可能就输了。 ...
一代奸雄曹操:失了格局,更失了... 曹操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最耀眼人物之一,因宛城之战失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杀华佗致后来军队疾病肆虐,临...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非汉族的王朝,实质上就是如何理解天下、华夏。 开宗明义,我是极端反对网上所谓崖山之...
原创 代... 引言 虽然很多人对清朝,特别是晚清有着不好的看法,但是清弓,或者说满洲弓,确实代表了中国古代弓箭技术...
原创 一... 宋仁宗 ? 01 臭硬脾气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正月,仁宗最宠爱的女人张贵妃去世。 仁宗悲痛之...
原创 雍... 前言 他是清朝历史上在最惨烈的斗争中顺利登基的皇帝,也是一位影视剧中,被刻画形象最多的皇帝。雍正的...
原创 我... 1921年的蒙古草原,风云突变。一支苏联红军悄然越过边境,向乌兰巴托进发。他们此行的目的,将彻底改变...
原创 管... 2020年的高考在前日谢幕,祝福考生们即将步入另一段新的旅程。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值得关注的是今...
原创 原... “民国女神”林徽因有多会穿?这几套装扮,现在看也不过时 才女林徽因可以说得上是中国近百年来的一位传奇...
原创 秦... 引言 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
原创 盗... 众所周知,汉武帝之孙刘贺是汉朝史上继位最短的皇帝,仅仅在龙椅上坐了27天,就被霍光以一千多条罪名而废...
原创 德... 二战时期,以希特勒为主的法西斯国家,对全世界发起了战争,纳粹德国想要一统世界,从而获得最多的财富和资...
宋仁宗多得人心?誉为“千古第一...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名头最大的,除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外,论名声好、名头大、名望高的,则非宋仁宗赵祯...
原创 安... 深圳曾只是宝安县的下辖镇,后来深圳成为市,而宝安成了深圳下辖区;株洲曾只是湘潭县的下辖镇,后来株洲成...
原创 十...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抗日电视剧。这些剧集不仅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艰辛与勇敢,还传...
原创 夏... 夏人、商人(商人主体)和周人在体质类型上具有同一 性,他们都可归属先秦古人种类型中的“ 古中原类型 ...
原创 清... 清朝末年,光绪十五年,正值中国历史的动荡时期,科举制度依旧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在这一年,一个贫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