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红军公园
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碑
城口,踞三省门户、扼四方咽喉,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
革命烈士李家俊领导的固军坝起义,让城口第一次高扬起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虽然这次起义以失败结束,但领导川东游击军的中共四川省委致中央的一份报告,却为革命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总结出经验。
今天,一起走进城口,了解这份穿越历史呼应现实、以教训和反思书写的报告。
纪律不严 起义失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1927年8月,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坚决贯彻“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共产党员李家俊、王维舟等广泛宣传革命,在川东地区发动群众,组建农民武装,起义队伍不断壮大。
固军坝起义旧址
1000余名工人、农民组成的军队,于1929年4月,在万源固军坝举行誓师大会,宣布起义。次年3月,川东游击军第一次攻克城口县城,取得重大胜利。可不久,反动军阀刘存厚集结了五个团的兵力,针对起义军组织时间不长、队伍尚不稳定等弱点,疯狂发动“会剿”并同步采取普杀普烧政策。同年7月,固军坝起义在刘存厚残酷的“全面会剿”中失败。
1931年10月,李家俊从合川回到重庆,被叛徒出卖而遭反动军阀逮捕,后又惨遭杀害,时年29岁。
失败后,领导川东游击军的中共四川省委在致中央的报告中分析出“整个工作的领导没有建筑在党的组织基础上,完全是少数同志个人英雄式的在那里干”“不能建立党的领导,不能把党的政治影响深入每个群众的脑子里去团结群众”等5条原因,相关剖析直指纪律建设的内容。
分析川东游击军失败原因的中共四川省委致中央的报告(节选)
城口县党史专家介绍,在武装斗争期间,川东游击军党员党性参差不齐,加之队伍缺少严格的纪律管理、奖惩不明,导致作战期间“一盘散沙”,给敌人可乘之机。
起义虽然失败,革命的火种仍在延续,英勇的共产党人在失败的教训中锻炼队伍、培养干部,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安民告示 整顿纪律
1931年4月,中共四川省委重组川东游击军,王维舟接替李家俊任军委书记兼总指挥。他在总结之前川东游击军失败教训的同时,加强党对武装斗争的领导,实行政治建军,严明红军纪律,确保干部和战士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
这些措施的执行,使得川东游击军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成为创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支重要力量。
1934年,红三十三军第二次进入城口。反动派大肆污蔑红军“红眉毛、绿眼睛,杀人放火”,这使得不明真相的群众看到红军来了就躲进深山老林,初到城口的红军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为此,王维舟一边带领红军英勇奋战,巩固阵地;一边组织干部宣讲,融洽干群关系。
红三十三军庙坝指挥部旧址
安民告示
穷人快回家,莫听土豪话,红军是救星,打的是土豪,杀的是劣绅。
穷人快回家,安心务生产,庄稼失误了,生活成困难。
我们是红军,秋毫不扰人,敬老又爱幼,鸡犬不准惊,妇女如姐妹,老年如母亲,大家不要怕。
我们是一家人,军队如违令,立即处死刑。
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消除群众疑虑,王维舟结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令》等革命纲领法令发布了《安民告示》。《安民告示》全文采用大巴山地区“五字句”山歌形式,通俗、简明阐述了党的政策和红军纪律。
为争取民众支持,让群众监督军队,王维舟还和县委书记王朝禄在根据地召开群众大会宣讲《安民告示》,成立苏维埃政权、农协会和工会委员会,按程序选举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组织儿童团、妇女会,进一步巩固革命根据地。
以“严明军纪”为主要内容的《安民告示》张贴后,因受反动宣传而逃离家园或被裹挟上山躲藏的群众纷纷回家,投入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斗争。
红三十三军挥师城口
红军帮助群众种田
没有纪律就没有战斗力。1930年到1935年,在城口指挥作战的红军上下一致整顿纪律,以身作则执行纪律,持续增强军队凝聚力,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苏区干部 清廉从政
王朝禄的纪律故事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红军在城口建立起苏维埃政府后,坚持用严格的纪律和规矩加强管理,对违纪的党员干部予以严惩,涌现了一批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苏区好干部,“草鞋书记”王朝禄就是其中之一。
王朝禄照片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民。”这首被苏区老百姓传颂的歌谣,是对以中共城口县委第二任书记王朝禄为首的苏区干部的最美称赞。
1934年,他在城口坪坝、庙坝等地工作期间,经常利用自己熟炼的木工手艺帮助穷困农民修房造屋,还同贫苦农民同吃一锅饭,同喝一碗水。
在苏区干部中,既有王朝禄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也出现了包庇地主、贪污浪费等反面典型。当时的县苏维埃经济委员曾庆禄、坪坝区苏维埃主席聂胜华等经济要害部门负责人贪污腐败、损公济私,被红军依法严肃处理,重申了纪律,维护了苏维埃政府的形象。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红军建立和巩固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吸引了城口人民积极投身革命。当年,仅5.7万人的城口,有3000余人参加红军,其中600多人参加长征。
1935年,红三十三军执行党中央命令,北上长征。王朝禄随军长征离开城口到达延安,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党校工程科科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基建处负责人,中央军委办公厅生产处处长、行政处处长。由于他精打细算、厉行节俭,既圆满完成中央大礼堂修建任务,又为边区政府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毛主席当面夸奖他是“节约模范”。
纪律护航 圆梦脱贫
城口不仅留下了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不屈的革命历史,也留下了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城万红军指挥部旧址等纪念场所和革命遗迹,传承着革命精神的“魂”与“根”。
城口县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
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展陈
革命文物虽“无言”,革命历史却“有声”。当地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红军在城口的斗争历史、纪律建设历史,凝心聚力、培根铸魂,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不断激发奋进力量。今年以来,当地已组织党员干部2300余人次接受廉政教育。
城口县干部在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接受廉政教育
“人民好坐江山”,在城口巴山镇的一块路边石头上,当年一位红军战士的“随手之作”,道出了为人民奉献、为人民牺牲的初心。一直以来,红色土地始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城口县委坚持高站位推动,保证全县上下以实际行动向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当地党员干部不畏区位劣势所困、不畏基础薄弱所惧、不畏条件艰苦所惑,经过五年的攻坚拔寨,城口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之改变”。
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中共城口县委“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城口县周溪乡有机水稻基地
城开高速公路城口互通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踏上新征程,当地党员干部一以贯之讲纪律、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锚定“三县一城一枢纽”目标,与25万老区人民共同完成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的工作目标,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图景。
94年前
红军从一份报告中
总结经验教训
在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征途上
立起了一个闪光的坐标
……
踏上振兴路
老区不老 风华正茂
跨越时空的党纪
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路上
折射出新时代的光芒
……
作者:徐 杨 彭俊华 周 琪
责编:徐 杨
编辑:梁枥月
校对:杨曼艺 郑 派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