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商代历史的一定对一个地方不陌生,那就是亳(bo,二声)。
“(汤)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
“(外丙)元年乙亥,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仲壬)元年丁丑,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太甲)元年辛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沃丁)元年癸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咎单。”
“(小庚)元年壬子,王即位,居亳。”
“(小甲)元年丁巳,王即位,居亳。”
“(雍己)元年甲戌,王即位,居亳。”
“(大戊)元年丙戌,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陟、臣扈。”
“(仲丁)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迁于嚣,于河上。”
从商汤建国开始直到仲丁,十代殷商帝王都以亳为都城。那么商代的亳都究竟在哪里呢?曾经有人提出,偃师商代城址为汤之亳都,但这个推论似乎不太符合逻辑,因为偃师商城距离偃师二里头夏代都城遗址大约6公里,而夏代末年,商汤最终打败夏桀,灭亡了存国470多年的夏朝,已经互为敌国的夏商都城怎么可能相距只有6公里呢?而且这也不符合“西夏东殷”的记载。所以,偃师商城只可能修筑于夏朝灭亡之后。
那亳都究竟在哪里呢?
《史记殷本纪》记载“汤居亳,与葛为邻...... ”商汤的亳都和葛国为邻,而葛国位于今天河南商丘宁陵县,所以接下来我们以河南商丘宁陵县为中心,放眼其周围,找一找比较大的商代遗迹,比如今天的郑州商城,郑州商城是有关商代亳都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郑州商城遗址包括内城墙和外城墙,外城墙绝大多数都位于地下还有一部分被现代建筑所覆盖,而内城墙保存状态相对较好,部分残留于地表之上的城墙还有十余米高,整个城市面积为25平方千米,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掘。
当然,今天学术界对亳都究竟在哪,还是有争议的,你说郑州商城是亳都,但是在《汉书地理志》有记载说“偃师,尸乡,殷汤所都”,这又和郑州商城亳都说矛盾了。但是我反正认为郑州商城更有可能是亳都,原因很简单,郑州商城的规模都完全胜任商代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
亳都,作为夏代商国以及殷商王朝前期的都城,繁荣了数百年的时间,在仲丁时期,商人却把都城迁到了嚣。这也是商代历史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统治者多次进行迁都。仲丁之后的河亶甲将都城迁到相,祖乙把都城自相迁于耿,又自耿迁于庇,南庚又自庇迁于奄,直到盘庚时代,将都城迁到殷,自此之后200多年直到商朝灭亡,殷都被作为商朝的都城。
以此来看,商王朝使用时间最长的两个都城一个是殷(殷墟),另外一个就是亳都。亳,作为商朝的都城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如果算上夏代商国,那就又不止了。为什么商人会放弃这样一个经营上百年的都城呢?
《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中(仲)丁以来,废適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也就是说自从商王仲丁之后,商王朝的中央政权陷入了混乱,这一混乱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直到盘庚时代刚才结束。同时对照《竹书纪年》就会发现这一段时间,商王朝频繁迁都(如上文),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人突然迁都,和其政权内部的混乱有一定的关系。
“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後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也就是说,商政权重新复兴是在盘庚迁殷之后“复居成汤之故居”。
从这里也可以大胆推断一下,仲丁时期,商王朝因为王室内部内乱,而被迫多次迁都,最终“殷已都河北”,或许此时,因为频繁的内乱,商王朝的都城已经不在当时传统的商人势力范围之内,而盘庚在距仲丁近百年之后,又把都城迁回了“成汤之故居”,这里可以理解为商人实力比较强大的区域,所以“殷道复兴,诸侯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