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多少事儿,大都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些曾经的王朝起起落落,早已成了历史的尘埃。要是想知道古代人们是咋过的,咱们寻常百姓也就只能通过看看电视剧,或者瞧瞧纪录片来感受一番了。
你有没有留意到,咱们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朝代,元朝的电视剧却出奇地少。就连特别火的《倚天屠龙记》这种大IP,讲的也是元朝时候汉人的事儿,而不是元朝本身的故事。
2004年那会儿播的电视剧《成吉思汗》,它讲的故事发生在蒙古国那边,所以说,这部剧不能完全等同于咱们说的元朝那会儿的事儿。
为啥中国很少出元朝的历史剧呢?其实吧,不是大家不想拍,而是真的有点难拍。
【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1206年那会儿,铁木真搞了个大动作,建起了大蒙古国。打那以后,他东征西讨,地盘越扩越大,一路打到了欧亚大陆,成了响当当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好名声。
1264年那会儿,忽必烈跟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为了抢大汗的位置打了起来,最后忽必烈赢了,就当上了大蒙古国的大汗。他还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号,叫“中统”。
到了至元八年的时候,忽必烈挥师南下,把宋朝给灭了,然后建了个新朝代,国名叫大元,这个名字是从《易经》里来的,意思就是“伟大啊,乾元,万物都从这儿开始,它主宰着天地”。
元朝那会儿,有本官方史书叫《经世大典》,里面说了为啥他们国家叫“大元”。它说,“元”啊,就是“大”的意思。但光说“大”还不够,得叫“元”,因为“元”是最大的那个“大”。
这很明显地表明忽必烈对中原文化挺看重的,因此元朝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头一个不是汉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不过,每个王朝的兴起和地盘扩大,背后都有着残酷的过往。元朝统治了中原大地,但它给汉人带来的,不是安乐的日子,而是无尽的苦难和折磨。
首先,得说说他们像印度那样,把人分成了好几个等级。最高级的,那就是当权的蒙古人,他们手握大权,享受着各种好处和特殊待遇。
第二类色目族群,指的是在蒙古打败金国前就归顺蒙古的那些中亚各国的人。他们就像是蒙古人的得力助手,地位比第三类和第四类人要高些,手里握着一些特权。
第三种人是汉人,但这说的汉人跟咱们现在知道的汉人不一样,其实是指被蒙古打败的那个金国的族群,里头有契丹、女真、高丽这些现在被看作是少数民族的人。
宋朝时,中原地区主要住着汉族老百姓,他们算是第四等人。作为亡国之民,他们的地位垫底,得受所有高等人的差遣,没啥权利可言。人家都叫他们“汉子”或者“蛮子”。
在元朝那会儿,汉人和南人基本上别想混进上流社会。虽说他们也能去考科举,但考卷却跟蒙古人和色目人的不一样,根本没法比。
而且那场考试的难度特别大,就算你考得比蒙古人和色目人好出一大截,最后也只能捞到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当当。
那些蒙古人和色目人,凭着他们的身份,可以轻松坐上行省的头把交椅,还有部府里的幕僚位子。
当官当不成,那回老家务农总行了吧?
不行,土地全让蒙古贵族给霸占了。汉人和南人要是想活命,那就得当佃农,给蒙古贵族干活挣饭吃。
另外,还得交税,那些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税,一年到头租金还涨个不停,把佃户们逼得没法过日子。
要是真受不了想反抗,那可不是件容易事儿。汉人和南人的所有武器都被搜走了,练武也是不被允许的。元朝搞了个挺出名的里甲制度,就是每30户人家组成一个单位,叫一甲,而且每一甲都得有个蒙古人当头儿,管着大家。
这位甲主不只是负责维护甲地的秩序,他手里还握着好几样大权呢,比如可以向上级报告情况、有权处理各种事务、享受被供养的待遇,还有一项特殊的权利,就是能享有汉族女子的初夜权。
惹毛了甲主,那可不得了,说不定全家都得遭殃。到了晚上,甭想出门,连灯都不让点,稍微人多点的聚会啥的,全都不被允许。
要是犯了罪,汉人和南人受到的处罚可比蒙古人和色目人狠多了。比如说,同样是打死人这事儿,蒙古人要是打死了南人,往往交点银子就能摆平。可要是南人打死了蒙古人,那可就惨了,轻的得判死刑,重的还得灭族,家产也得没收,还得再交一笔烧埋银。
倘若发生小偷小摸之事,汉人及南人往往会遭受墨刑的惩处,这意味着他们的脸上会被刺上烙印。然而,对于蒙古人和色目人来说,情况却大相径庭,他们往往能全身而退,不受任何惩罚。
在元朝时期,蒙古人对汉人有些不公正的做法,他们能对汉人动手动脚,甚至责骂,但汉人要是反抗,就可能会遭到法律制裁。因为这种不公平的制度,汉人的数量大幅度下降,到了元朝末年,汉人总数竟然不足90万。
对汉族朋友来讲,元朝那会儿咱们是被统治的,那段历史不太光彩。所以,不拍那样的电视剧,也挺能理解的。
但其实,除了民族间的历史恩怨,还有些很实际的问题,让人不太敢去拍元朝的电视剧。
【史料少,皇权混乱】
元朝的电视剧不多,主要原因就是相关的历史资料稀缺。
忽必烈在中原站稳脚跟,建起自己的王朝后,稳稳当当过了35年。后来,他把皇位传给了孙子铁穆耳。铁穆耳这个人呢,爱喝点小酒,但这并不影响他治国理政的本事。
铁穆耳之后,元朝的皇位继承就变得乱糟糟的。一会儿是哥哥死了弟弟上,一会儿又是叔叔传给侄子,这种情况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有的人只做了五十多天皇帝就下台了。
元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位坐了35年龙椅的皇帝,但那时候,元朝已经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到处都是起义造反的事儿。就在这乱糟糟的年代,乞丐出身的朱元璋一步步爬上了权力的最高处。
元朝那会儿,皇权乱成一锅粥,起义事儿一个接一个,所以他们也没啥心思去正经记录历史。再说了,他们本就带着游牧民族那股子不留痕的性格。
元朝历经五代十一帝,但仅有三位皇帝留下了陵墓,而且这些陵墓都不完整。这主要是因为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在他们看来,灵魂轮回才是最重要的,陵墓什么的都排在后头。
另外,在元朝那会儿,盗墓这事儿特别盛行。那些王公贵族的坟里头,通常都会埋着大堆的钱财和宝贝,这样一来,就成了盗墓贼眼里的香饽饽,首选目标就是它们。
古代坟墓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关键线索,要是没了元朝的坟墓,那元朝的真实情况就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关键的是,有个说法是,当朱元璋往北打过来时,元顺帝把能带的历史记录全给带走了,带不走的就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这样一来,后面的人想写历史就难上加难了。
拍历史剧这事儿,没点儿历史依据可真不好搞。那时候的事儿,还有人们平时怎么生活,穿衣打扮有啥特点,这些都不能瞎编。
以前的电视剧制作特别认真,力求真实再现历史,因此那些历史记载不多的朝代,比如元朝,就很少成为编剧的选择。主要是因为能参考的资料实在太少了,不好下手。
为啥清朝的戏那么多呢?除了离咱们现在时间近点儿,还有就是留下来的历史资料特别多。
关键是,拍电视剧得琢磨观众的喜好。跟汉族主角的戏比起来,蒙古族文化的背景离汉族人生活有点远,可能不太容易让观众感同身受,赢得他们的喜欢。
这样一来,关于元朝的电视剧就成了个还没怎么被挖过的新领域,等着人们去探索呢。
但现在各民族融合得很好,说到蒙古族,我们都知道他们英勇善斗,算是咱们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里非常亮眼的一个。
趣历史小站:为啥中国导演不拍元朝历史剧?心里头想啊,可就是不敢动手。说起来,谁不想拍呢?但真到了动手的时候,导演们就犯嘀咕了。元朝那段历史,复杂又敏感,拍好了不容易,拍砸了更麻烦。所以,虽然心里头痒痒的,但大多数导演还是选择了稳妥,不敢轻易涉足。毕竟,历史剧可不是闹着玩的,得尊重历史,还得让观众买账。元朝历史特殊,民族融合、文化碰撞,啥都有,拍起来难度可不小。再加上审查严格,稍有不慎就可能惹麻烦。这样一来二去,导演们也就望而却步了。所以啊,虽然元朝历史剧是个香饽饽,但导演们还是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不敢轻易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