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文明传承新蓝图
殷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
安阳融媒记者 张俊军 文/图
2月26日,殷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中原宾馆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全国考古学、甲骨文研究、商代史与博物馆等领域的近50位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殷墟遗址保护传承与博物馆高质量创新发展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刘国祥以《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感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题,阐释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学术深度转化为大众能感知的文化温度。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则从文化遗产学科建设角度,系统阐述了考古遗址博物馆发展路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以《什么是好的博物馆?——优秀博物馆的标准刍议》为题,对标殷墟博物馆,讲述好的博物馆应该让观众看得懂、有兴趣、受教育、善传播。
针对殷墟特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一曼提出让甲骨文“活”起来,焕发新时代的风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华则从历史维度论证了商文明对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奠基作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研究馆员万琳分享了精品临展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其他专家还就博物馆和遗址融合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功能拓展、文旅融合、数字化建设、人才培养等议题建言献策。
“此次座谈会为殷墟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共识。”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表示,殷墟博物馆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提升文化传承、教育服务、产业融合等方面的能力,打造世界一流博物馆,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王巍
全方位展示了辉煌的殷商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安阳工作站站长、研究员
何毓灵
走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京博物院理事会理事长、名誉院长
龚良
打造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段勇
安阳是国际的安阳
“甲骨文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我们要以甲骨为媒,推动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谱写文化传承的新篇章。”2月26日,天津博物馆党委副书记钱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张夏(左一)
“安阳有殷墟这一震撼世界的考古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关键坐标。”作为“王入大邑商——天津博物馆藏武丁卜辞探亲展”策展人,“90后”天津博物馆工作人员张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