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王朝,第二个奴隶制王朝是商王朝,夏王朝存在了471年,而商王朝则存在了600多年,但现在有趣的事情出现了,之后的封建王朝多辄300年(唐朝),少则不到90年(元朝)为什么落后的奴隶制王朝反而能比封建王朝存在的更久呢?
首先咱们要看中国的奴隶王朝是怎样一个国家结构,从龙山文化中早期开始,中国开始形成早期的国家,在龙山文化晚期出现了一干规模庞大的古城,比如龙山文化晚期的陶寺古城遗址,王城岗古城遗址,瓦店遗址一直到二里头文化的二里头遗址,这些先商巨型城市规模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城市,同时附有大型的祭祀遗址、青铜冶炼遗址、王陵和宫殿遗存,常住人口在数万人以上,它们就是上古时期到夏王朝的王都。
而近1000多年之后的周王朝的国家结构则是层层分封,忠于周王室的诸侯众星捧月一般拱卫着天子,天子有自己直接管辖的地区,这就是所谓的王畿,而天子王城也比诸侯国都城要大得多,所以我们以此推断,夏商奴隶制王朝的国家结构和周王朝一样,都是诸侯众星捧月一般拱卫天子,整个国家实际上是一个加强版的联盟。诸侯要负起向天子朝贡的义务,跟随天子南征北战,除此之外,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国家之内征税、建立军队、建立国家行政系统。
所以原因已经很明了了,管理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难度肯定要高于夏商时期的这些小型的奴隶制方国。这些依附于天子的奴隶制方国面积往往很小,甚至有些小国只是一个城邦而已,人口不过几十万,所以他们的行政效率是十分高的,如果行政效率低,那这些小国的王族可就要遭殃了,而封建王朝时期,绝大多数的府州县都是依附于天子的,当地的官吏也都是由天子任命的,不可能成为(或者很少成为)当地的一个统治者,所以在封建王朝时期,中央对于地方的统治是很松的,相对较松的统治,给动乱带来了可能,一次大规模的动乱就可能终结一个数百年的封建王朝(明朝),所以中国历史上但凡有作为的君王,都必须要进行中央集权。
这也就是为什么夏商这些奴隶制王朝可以存在400年到600年之久。
当然要论述如此,这样一个大的问题,一个原因肯定是不够的。我认为第二个原因就是经济原因,龙山文化晚期以及夏朝和商朝时期的经济水平是十分差的,因此这些早期国家内部的结构也是十分简单的:国君以及支持他统治的奴隶主贵族,这些人都拥有自己所属的土地,奴隶和自由民在这些土地上为他们耕种,生产力极其低下,并且由奴隶主贵族分别控制,反抗成功的可能性是极其低的,而这时的人的意识也是十分愚昧(相对于之后的封建朝代而言)的,这就是为什么夏商这样的奴隶王朝能延续如此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