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贰过
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勾践,登基为王后两年,被吴国军队大败。
勾践为了复国,被迫向吴国国君夫差求和,被俘后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只为复国。
在卧薪尝胆的11年后,勾践一雪前耻,杀回吴国都城,吴王夫差自尽,吴国灭国,勾践成为春秋霸主。
这是历史上卧薪尝胆的故事梗概,其主要角色,就是忍辱负重的勾践,大反派夫差。还有没人西施,智囊团范蠡。等等襄助勾践的人,以及劝阻夫差的忠臣。他们组合在一起,就是卧薪尝胆的全部故事。
可是卧薪尝胆之后呢?勾践还活着,后面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勾践的卧薪尝胆能够成功,有两个功臣,一个是人尽皆知的范蠡,还有一个人叫做文种。
是文种贿赂了夫差的宠臣伯嚭,所以勾践才能活着。
作为勾践复国的大功臣,范蠡和文种都是首功,那么勾践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勾践复国后,面对有功之臣,丝毫不提及任何封赏,也与之前的老臣日渐疏远。
勾践并非不记得他们的功劳,而是勾践太记得他们的功劳了,也是这批老臣见证了勾践最为窝囊和落魄的时光。
勾践只要看见这些老臣,就能想起自己的曾经,那段曾经写满了屈辱,那是勾践不愿意回想的过去。
范蠡将勾践的矛盾看在眼里,深知自己已经碍眼,自己就是规勾践曾经屈辱的见证记录者,所以范蠡选择离开。
这份离开,是因为范蠡看穿了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本质。
范蠡作为文种的好友,劝诫文种早日离开,免得日后遭遇杀身之祸。
像范蠡聪明人不少,很多老臣都已经告老还乡,只为了能活下去。
可是文种对勾践还有不舍,所以文种选择了折中,没有告老还乡,但是称病在家,暂时远离勾践的视线范围。
文种的退让,在勾践的眼中,就是文种仗着自己的功劳大,所以在讨要封赏,因为没有封赏,所以不满所以不上朝。
勾践能够活命,都是靠着文种的谋划。勾践深知文种的才能,认为文种只要活着,就是威胁。
所以借着看望文种,留下自己的佩剑。
文种看着佩剑,深知勾践不会放过自己,所以文种自刎而死。
为了彻底和过去拜拜,勾践选择迁都琅琊。
文种死了,老臣自觉的滚了,勾践看着一新的朝堂,开始了弥补自己,弥补自己十年没有享受过的荣华富贵,和温香软玉。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说的是勾践。
老天没有辜负勾践,可是勾践辜负了所有人。
越国复国,陪着勾践去到吴国的王后雅鱼自尽,大臣不是归老,就是自尽。勾践辜负了这些等待他复国的人,若结局如此,何必复国?
可是勾践也是矛盾的,勾践厚葬了夫差,将夫差的大臣诏到身边任职。勾践将救了自己一命的伯嚭杀了,理由是叛国。
勾践不值得学习,却也值得被学习。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