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晚年李银桥采访,述毛主席与粟裕往事,主席曾多次夸赞粟裕
迪丽瓦拉
2025-07-07 02:06:43
0

毛主席称栗裕为:“最会带兵打仗的人”。

前言

我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栗裕可以说是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授衔仪式上,栗裕被评为新中国十大将领之首,且被授予大将有着“常胜将军”的美称。

李银桥是跟随毛主席身边多年的卫士长,陪伴主席15年,深受毛主席的信任。可以说没有人比李银桥更为了解毛主席。直至1962年李银桥被调离中南海,毛主席亲自送别,并嘱咐他每年都要回来看看我。

李银桥在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再不说出主席对栗裕的评价,以后就没有人知道了”。

那么,当时毛主席是如何评价栗裕的?他与毛主席又是何关系竟让毛主席像这样派评价他?

保护毛主席

1907年,栗裕出生于湖南会同,从小接受接受良好的教育,考入湖南常德省立第二中学读书。1927年5月,湖南革命形势恶化,栗裕被迫离校,同年栗裕加入我党,正式成为我党的一员。南昌起义时,栗裕被任命为总指挥部的警卫队班长,在跟着朱德打仗过程中学到诸多军事战略。

第二年,栗裕跟随朱德来到井冈山,与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进行胜利会师。这是栗裕初次见到怀有英雄气概的毛主席。他本是一介书生,却在国家战乱年代,投笔从戎。

自此认识毛主席后,从未学习过任何军事专业技能的栗裕,开始以毛主席为榜样,学习政治、军事、作战方针等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军事才能。

1928年,国民党派兵进攻井冈山,栗裕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胆识成功以少胜多击败国民党军。

栗裕称:“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他经历了整个井冈山时期的斗争。

1929年7月,毛主席因病身体异常虚弱,组织决定让主席到永宁进行休养。于是朱德派遣有勇有谋、忠诚可靠的栗裕来担任保护主席的任务。栗裕接到指令:“保证完成任务”。

毛主席在栗裕的保护下,秘密前来永定金丰大山休养。

为了确保毛主席的安全,栗裕在居住附近布置诸多疑阵,使得驻扎在此地附近的国民党陈维远一队不敢踏进山中一步。

在此地休养期间,毛主席为了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常常工作到深夜。

栗裕发现后,为了主席的身体着想,便上前敲门,提醒主席注意休息。

毛主席:“已经习惯了”。随后主席出狱疑惑便问栗裕:“你经常从书包中拿出翻阅的是什么书?”

栗裕:“最近在看您写的那本《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您之前讲述的游击战战术”。

这本书是毛主席历经一个月在湖南农村进行考察后,根据当地的情况所写。在毛主席首次发表这本书时,党并没有认同书中所提及的土地革命和农民运动的观点,毛主席没想到他竟认同自己的观点。随后主席问他:“如何看待游击队十六字作战战略?”

栗裕结合我军这一年多运用游击队战术取得胜利的经验,清晰地解释了这十六字的意义。此后毛主席对栗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他是个能带兵作战的好苗子。

在此期间,栗裕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向主席学习军事、政治等各种才能。

常胜将军

1930年,栗裕被任命为红一军的红64师师长,跟随毛主席参与第一次反“围剿”。由于国民党张辉瓒派来10万国民党军,而我军只有3万。敌我力量悬殊,毛主席与朱德打算用“诱敌深入”这一计谋歼灭敌军,但由于国民党谭道源多疑的性格,最终没有进入我军的埋伏圈。

此时,栗裕查探到张辉瓒带领18师已到达龙岗附近。栗裕立即将这一消息汇报给毛主席和朱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可以派人前去引诱张辉瓒,同时在龙岗设置埋伏,利用他争强好胜的心理,来一举歼灭18师。”

主席和朱德听后非常赞同栗裕这一策略,迅速开始执行此计划,不久国民党18师被我军全部捉拿,获得龙岗大战的胜利。此战役的胜利让国民党军对我军感到胆寒。

这就是我军进行的第一次反“围剿”行动。

在第二次反“围剿”中,栗裕等人共同击退国民党,让毛主席注意到了栗裕的军事做才能。

自此,栗裕的成长被毛主席密切关注。

在我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栗裕带领抗日抗日留下的骨干前往浙南山区作战。

这几次的反“围剿”中,栗裕始终谨记毛主席与朱老总的军事指挥,在战争中他进步神速,但同时栗裕也受了不少伤,时常经受病痛的折磨。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栗裕负责留在苏区进行游击队作战,牵制敌军的主力部队。

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的第二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我国内忧外患,即有日军的虎视眈眈,又有蒋介石的蠢蠢欲动。此时身在延安的毛主席想到了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栗裕,便派人前去打听栗裕的近况。

然,传来的竟是“栗裕牺牲”的消息。

毛主席镇定了片刻后:“战争总要死人的!”毛主席看似镇定自若,却难以掩饰心里的悲情。

直到1938年,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无意间听到有关栗裕还活着的消息,便立即汇报毛主席。

原来是当年在作战中,我党电台被破坏,栗裕与我党失去联系整整三年,以至于大家都认为栗裕已经牺牲了。

毛主席在听到栗裕还在的消息后,连声叫好。

两次抗命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向我军发动全面进攻,由于敌我双方实力悬殊,综合考虑下,决定派遣栗裕前去淮南出兵作战。然而在栗裕反复思索后,拒绝毛主席这一调令,并提交自己的意见:依据当下实际情况,不宜前往淮南作战,内线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应先在内线打胜仗后,再前往淮南。

栗裕的这一做法让许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因为很少有人敢直接拒绝执行命令。但毛主席并没有因此而恼怒,而是在仔细研究栗裕的方案后,决定让他自行安排去淮南作战的时间。

于是,栗裕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指挥部队作战,在苏中接连打了七个胜仗。苏中七战七捷的佳绩是我军在抗战初期取得的最大战果。

1947年,毛主席派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重视,随即国民党军对大别山进行包围,准备一举消灭刘邓大军。在此战况紧急下,毛主席派遣栗裕带领华东野战军部分主力前去支援刘邓大军。

但栗裕却再次违抗毛主席调令。

他觉得此刻应指挥部队向南进攻徐州,这既可以扩大解放军区,又可让敌人被迫撤回部分兵力保卫徐州,刘邓大军自然得到缓解。

毛主席得知栗裕这一想法后,开始研究地图,最终觉得栗裕的战略甚是巧妙,便再次改变命令。在栗裕的指挥下,一举歼灭敌军一个师的兵力,我军大获全胜。

此战让毛主席毫不犹豫地称赞栗裕为“常胜将军”。

1948年,身处前线视察战场的栗裕向中央发电提出发动淮海战役,并提出两阶段作战的策略,称为“小淮海和大淮海”。即小淮海:以苏北兵团作为主力进攻淮安、淮阴,收复宝应、高邮;大淮海:以华野全军为主力,歼灭海州、连云港等。

致电第二日,毛主席回复:“认同举行淮海战役”,并写下《淮海战役作战方针》。

在得到党的大力支持后,栗裕指挥华东野战军42万战士,前往淮海作战。

在此期间,栗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一个剿匪总司令部,共计44.3万余人。

淮海战役的胜利,意味着蒋介石对江北的统治彻底垮台。

毛主席称赞:“淮海战役,栗裕立了一等功”。

1948年,栗裕从战场回来参加军事会议,毛主席见到阔别已久的栗裕后,拉着他的手称:“我们的常胜将军回来了!”此时距离他们第一次相见已经17年了。

栗裕与毛主席同为湖南人,为了迎接栗裕,毛主席特意为栗裕设立“辣椒宴”,但由于常年作战使得栗裕患上胃病,所以栗裕只是尝了尝。而毛主席却吃的额头冒汗、两颊通红。

淮海战役结束后,主席问:“你认为此次战役谁功劳最大?”

李银桥毅然决然的说:“栗裕功劳最大”。

毛主席称赞:“栗裕立了一等大功啊”!

毛主席从不会在外人面前这样称赞栗裕,所以李银桥在接受采访时袒露:“我再不说永远没有人知道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作者:齐云轲 唐朝贞观年间修撰的《隋书》,在其《高祖纪》中说:“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弘农郡华阴...
世界历史|在殖民时代,美洲的黑...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欧洲很快便传开了美洲可以获得大量财富,西方殖民者纷纷到美洲寻找财富...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的亲生母亲是谁?她是怎么嫁给杨忠的?她的家世怎么样?杨坚对母亲怎么样?杨坚建立隋朝后,对娘...
原创 忽...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谁都不肯让步。在互派急使沟通数次无果后,这对亲兄弟始终难逃兵戎相...
原创 要... 要是给诸葛亮五虎将,他能北伐成功吗?早统一了 徐晃率新迎战关羽,连破十重堑,长驱直入,关羽欲撤走,不...
原创 一... 有时候历史很微妙,一个决定,一场战争,一个事件,一位人物,足以改写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这点在欧洲上历...
山西当代赏石艺术博物馆亮相太原... 一馆奇石证沧桑,千秋博物开气象。近日,山西当代赏石艺术博物馆亮相太原古县城并对外开放。该博物馆是一座...
原创 1... 在1949年的秋风中,原粤军将领吴奇伟,带着过去与现在的交织,步入了新中国的历史舞台。从辛亥革命的烽...
原创 越... 现如今越南是我国南部的一个邻国,历史上越南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我国的领土,因而受我国文化的影响也比...
原创 “... 《铁道游击队》是一部广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影视作品,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如此精彩,一方面是因为演员认真敬业,...
原创 镜... 镜头里:两个世纪伟人的最后一次握手 1974年5月29日,周恩来总理陪着马来西亚的总理拉扎克来见毛泽...
原创 蒋... 宋家三姐妹的名声远播,她们的人生选择和婚姻关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大姐宋蔼龄成为了孔...
原创 1... 1398年朱元璋驾崩,同年浙江出生一小男孩,后为大明续命200年 冥冥中自有天意,1938年6月24...
原创 1... 1981年,郭汝瑰去探望身患重症的杜聿明。 垂死病中的杜聿明看着眼前的“宿敌”,问出多年来心中的疑惑...
战国时代的晋城:古韵悠长的历史... 晋城,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其历史的篇章在战国时代便已翻开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战国时期,晋...
原创 揭... 前言 在唐朝的辉煌篇章中,有一段历史被深深铭记——一位皇帝的统治,不仅改变了帝国的命运,更在历史长河...
原创 及... 侵华日军将领及川源七中将,与中村正雄是陆大第32期同学,在昆仑关战役期间,曾任第五师团步兵第9旅团长...
原创 1... 宋希濂与胡宗南在汉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长达六小时的密谈。这次会面对于两位国共内战中的重要人物来说,具...
原创 6... 引言 1951年春,一个冰雪消融的季节,时任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刚刚做好志愿军回国代表团接待等工作,准备...
原创 蒋... 1949年4月25日,浙江奉化溪口。 第三次“下野”的蒋介石臂挂拐杖,呆呆站立在母亲墓前,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