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淮海战役归功于谁?为何粟裕和刘伯承晚年都绝口不提?
迪丽瓦拉
2025-07-07 02:06:03
0

前言:

淮海战役是新中国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那么,这场战役究竟归功何人?作为指挥官的粟裕和刘伯承。

为何晚年都对当年的战事绝口不提?

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其实要论归功何人,要从最初的决策和他们打的各阶段战役中说起。

当时济南战役的硝烟还在四处弥漫,华野司令员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建议立即发起淮海战役。”

中央军委回复“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所以提出淮海战役的构想,是粟裕和毛主席共同决定的。

最初,中央军委对淮海战役的规模并没有设想得太大。

根据“歼敌于长江以北”的指导思想,他们计划在济南战役中取得完全胜利后,以华东野战军为主力,进攻并消灭淮阴、淮安、宝应、高邮和海州的国民党军队。

主要目标是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和李延年第9绥靖区,以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

1948年10月11日,毛主席向华野传达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设想:首先要歼灭黄百韬的兵团。

然后占领新安镇、枣庄、临沂等地。同时,中原野战军将对郑徐线发起攻击,以牵制国民党军孙元良兵团,减轻华野阻援的压力。

根据军委的命令,中野(刘伯承任司令员)积极主动地展开作战行动,在付出极小代价的情况下成功占领了河南的郑州和开封。

与此同时,刘伯承和李达指挥的部队也迅速出击,牵制住了华中地区国民党军张淦三兵团和黄维十二兵团,使其无法迅速调动向徐州战场前进。

面对战场形势的发展,中央军委决定立即调整原来制定好的淮海战役部署。

1948年10月27日,中野的四个主力纵队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从郑州向东进军,加入了淮海战场。

他们被授予捕捉战机、行动迅速的任务。至此,原本设想的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华野和中野共同协作的一场大规模战役。

歼灭黄百韬兵团

接下来咱们就将淮海战役分为三大阶段来看,第一阶段就是粟裕指挥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打响。

华野的十三个纵队从山东境内开始向南挺进,迅速扫荡了陇海铁路北侧广阔地区的敌军阵地,使敌人无法互相联络。

与此同时,苏北兵团的三个纵队则从徐州东南方向向西北发起攻击,仅用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就成功将敌人分割成了几个相互孤立的区域。

这时候的国民党军队想的还是“死守徐州”,解放军发现国民党的军队,大规模往徐州收缩兵力后,当即派出主力部队追击。

这时的黄百韬第七兵团奉命,等海州第9绥靖区的第44军一起西撤,可没想到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却推迟了七日才与44军汇合。

这一点正好被华野抓住了战机,他们追上了正在抢渡大运河的黄百韬第七兵团,负责垫后的第7兵团第63军、第100军83师全部被歼灭。

黄百韬这下慌了,只好带着部队撤往碾庄。他一路撤华野就一路追,在短短一日之内,华野三个纵队的兵力,就攻占了碾庄与徐州之间的各个据点要道。

终于在11月11日这天,我军已经将黄百韬兵团,全部包围住,他们已经躲不过被歼灭的命运。

华野首长在14日晚上召集了六个纵队的首长们进行会议,以调整部署并确立统一指挥。他们对过去几天的攻击作战进行了检查和总结,根据敌人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攻坚战的措施。

同时,华野首长指派山东兵团的谭震林兼任政委,王建安担任副司令员,统一指挥五个纵队,共同围歼黄百韬的部队。

经过十七天的运动战和阵地战,黄百韬兵团以及其指挥的第九绥靖区一个军,在淮海战役中遭到了全军覆灭。

歼灭黄维兵团

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就是刘伯承歼灭黄维兵团。

在碾庄战役中,华野大军成功地将敌方的黄百韬兵团包围,迅速使敌方七万重兵陷入死地。为了援救黄百韬,蒋介石下令第十二兵团的司令官黄维紧急率部前往救援。

这时的黄维好不容易刚从豫西山区爬出来,他立马集结大军,火速东援。战局出现了新变化,是继续消灭黄百韬兵团,还是打援军黄维?

实际上,在华野包围黄百韬兵团之前,刘伯承早在11月3日就提出了攻占宿县的建议。

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战略,占领宿县不仅可以隔绝敌军的援助,还可以切断黄百韬的后方供给线。

在围歼黄百韬的战斗开始后,根据战场的情况,中原局的陈毅也下定决心:要攻占宿县。

11月10日,刘伯承匆匆赶到前线,与陈毅等人会合。攻占宿县的决策已经无疑,但首要问题是解决两个难题:一是如何攻占宿县,二是如何对付黄维的兵团。

刘伯承提出

“黄维走的津浦路,要先斩断这条交通线,这一招实际上是挡住了他的去路,准备好了打击和歼灭他的阵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攻占宿县,又是歼灭黄维的前奏。”

于是,从11月12日开始,发起了战斗,而在15日下午5时,总攻开始。经过激烈地战斗,战斗一直持续到15日午夜。

在这次战斗中,成功全歼了守敌黄维兵团12万余人,将敌军的攻击线彻底切断。

所以也正是因为中野歼灭了黄维兵团,华野才顺利地歼灭黄百韬兵团。

歼灭杜聿明兵团

这是战争的第三阶段,华野歼灭杜聿明兵团。中野成功歼灭黄维兵团后,下一步就是如何歼灭杜聿明。

对此,华野司令员粟裕认为杜聿明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固守徐州,二是突围出逃。

然而,蒋介石部队已经没有足够的机动兵力,因此杜聿明放弃徐州的可能性最大。

为此,粟裕判断他有三个可能突围的方向: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向南逃,这可以快速出逃。

二是直接往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沪,这可以避开解放军主力。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这一带地形开阔。

最后,粟裕觉得杜聿明向两淮和连云港的可能性不大,于是他将主力都部署在了津浦路西侧。

果真,杜聿明突围的方向和粟裕预测的一样,华野大军仅仅用了5天的时间,就把杜聿明的30万大军围得水泄不通。

最后在华野和中野的配合下,对杜聿明大军发起了总攻,我军取得完全胜利。

晚年都不愿提及

淮海战役无疑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但是粟裕和刘伯承晚年都对此避而不提,这是为何呢?

晚年的时候粟裕写回忆录的时候说过“和淮海战役有关的文章我不读、不看、不写”

刘伯承也是从来不提淮海战役一个字,至于为什么不提及,他的子女给出过答案。

刘伯承曾对儿子说过“淮海战役牺牲的战士很多,千百万女子找丈夫,千万父母找孩子,我们心里也承受着同样的痛苦。”

其实这就是俩人不愿提及这次战争的原因,粟裕曾说过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据统计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歼灭国民党部队55.5万人,其中俘虏30余万人,击毙和毙伤17万人。

所以这场战役的功劳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要说谁的功劳最大,自然是牺牲的战士们。

结语:

战争可能带来一时的胜利和荣耀,但这种光辉往往只是瞬息即逝。胜利的果实往往建立在无数生命的牺牲和痛苦之上。

在那些血淋淋的战争往事中,战争的亲历者们承受着无法抹去的阴霾。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他们的心灵常常被刻上痛苦的烙印。

他们可能在战场上目睹了生离死别、痛苦和绝望,这些记忆无法被抹去,伴随着他们一生。

然而,正是这些战争的见证者们,以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铭记战争的代价。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追求和平与和谐,努力避免战争的重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契... 融入历史背景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里,虽不常见直面描绘“契丹”和“辽”,但总会穿插其中,如金庸大师的《天龙...
原创 慈... 如果要讨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覆灭,就一定会有人说起慈禧太后。这个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大权在握的...
隋唐:大隋朝的一帅一将四总兵,... 咱们先来瞧瞧大隋朝里那位统帅、那位将领,还有那四位总兵都是何方神圣? 【一帅:指的是兵马大元帅杨林。...
原创 日... 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为寻长寿灵丹妙药派徐福东渡。而且跟徐福一起来的还有三千个童男童女们,据说徐福是把他们...
原创 美... 现在拖欠工资已经成了一种常态,特别是那些每天加班996模式的上班族,好不容易熬到发工资那天,老板却告...
原创 “... “韩国故宫”扩建挖到历史遗迹,出土500年历史的文物,却非得和中国三星堆遗址进行对比,结果却让人无法...
原创 您...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桃园三结义,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死生不相负,为人所敬仰;瓦岗结义却全...
原创 解... 1949年初,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军不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在兵力人数上都有了大幅度的...
原创 一... 古往今来我们现代人对于历史的了解一般都从书本上和网页上得来。但是这些文字的记载还是过于片面,难以让人...
原创 陈... 郭忏,土木系四大金刚,浙江绍兴诸暨人,保定军校六期炮兵科毕业,抗日战争时英勇杀敌,保家卫国。1929...
为何花剌子模40万精锐难抵10... 1219年,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大军首次向西出征,他们的目标就是花剌子模。 这次他带兵出征,手下只有十多...
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并非关羽... 诸葛亮心里真正看重的大将军,其实并不是关羽和张飞,而是另外四个人。就连那个挺厉害的魏延,都比不上他们...
原创 民... 民国时期的保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村主任。 保长这个概念源自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农民的...
白起和韩信谁更厉害? 全文共1825字 | 阅读需4分钟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白起与韩信犹如两座并峙的高峰,前者以"人屠"...
原创 日... 综述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武器装备普遍领先于我国,别看日本人当时个子不高,但凭借先进专业化的训练以及...
原创 5... 引言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在情感上,古人早已表达了这样一种相见恨晚的...
原创 “... 提及拜占庭帝国,人们一般会想起一个在巴尔干地区历时千年的古老国家,一个继承了罗马帝国一半基业的悠久帝...
原创 日... 19世纪,日本为何要与西方白人杂婚? 日本:将与西方白人杂交,实现人种改良 1853年,四艘黑色近代...
原创 破... 实用历史·楚汉争霸篇·13 引子: 公元前208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成就了西楚霸王的威...
原创 “... 夏侯惇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将。不过,他的阵战之能确实比较一般。 至于《三国演义》中两次击败赵云,只是老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