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国首次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论功评赏,评选出了十大元帅、十大将军等将帅。在十大将军中,无冕之帅粟裕要说排名第二,没人敢争第一。在剩余的九名大将中,有一名大将最牛。
他牛到了什么程度,13岁参军到部队,救过蒋介石的命,又是毛泽东的爱将,几乎参加了国内所有战争,而且从国内又打到了国外……在十个大将中,还有一个他的老部下。
他就是大将陈赓,就是这样一位战神,在授衔时却排到部下后面,位列第四位。
(一)飞毛腿将军陈赓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举行元帅授衔典礼。陈赓被授予了十大将军,排名粟裕、徐海东、黄克诚之后,位列被第四。
毛泽东幽默和爱开玩笑的陈赓说:“怎么样,跟我干比跟蒋介石干有出息吧,我看蒋介石给不了你大将军!”
陈赓,出生于1903年,老家是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是将门之后。13岁时,陈赓弃笔从军投奔了曾国藩创建、爷爷曾参加的湘军,开始了戎马一生。1921年,陈赓来到长沙,经常光顾何叔衡经营的进步书店,阅读进步书籍。
在何叔衡介绍下,陈赓接触到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1922年12月,陈赓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他才19岁。
1924年5月,陈赓考进黄埔军校一期,成为军校中的名人,与共产党员蒋先云、国民党贺衷寒并称为“黄埔三杰”。
蒋先云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过安源煤矿工人运动,后不幸牺牲,贺衷寒跟随校长蒋介石去了台湾。
时有“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快不过陈赓的腿”之说,一个以笔为刀,写作见长。一个思绪灵活,嘴巴厉害,能说会道。陈赓那自不用说,长了一双飞毛腿,就是跑得快。
就是因为跑得快,陈赓还救过蒋介石的命。
1925年,蒋介石到东征前线督战,突遇陈炯明叛军反击。当时,兵临城下,只差两里就打到了总指挥部,吓得别人丢下蒋介石都跑了。
只有身为连长的陈赓跑过来,一面组织散兵进行抵抗,一面背着蒋介石突围。边战边走,突出重围后,又夜行160多里给一师党代表周恩来送信来援,最终才救了蒋介石一命。
蒋介石视陈赓为救命恩人,调到身边做侍从参谋。尽管蒋介石百般器重,都没有让陈赓忘记初心。陈赓跟随周恩来一同参加了南昌起义,并正式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没想到,在会昌一次战斗中,陈赓的左腿中弹受伤险些截肢。1933年,在他到上海去疗伤准备离开前往江西的前一天,不幸被俘。蒋介石在劝降未果的情况下动了杀机,幸亏得到了宋庆龄等人保护,才被营救释放出来。
释放归来,陈赓始终坚定信念,坚定地跟随共产党,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越、抗美援朝等战争,创立哈工大,战功卓勋,最终被授予十大将军。
(二)黄克诚战略高于战功
授予大将军衔后,陈赓曾开玩笑说,“我虽然是个大将军衔,但是当年却是当元帅般神气,统帅过两位上将和一位大将。”
这两位上将和一位大将,就是被其称为“徐老虎”的徐海东大将,许和尚许世友和小钢炮陈锡联两位上将。
1931年,陈赓在担任红四方面军红十二师师长时,许世友是该师三十四团团长,徐海东是该师三十六团团长,那时,陈锡联才只是个小班长。
万没想到,就是这么牛的大将在授衔时竟排到了老部下徐海东、黄克诚身后。
要论党龄,陈赓的党龄在十大将帅中也只有朱德元帅比他早,其他人都晚于他。徐海东和黄克诚都是1925年入党的,晚于陈赓三年。再论战功,陈赓丝毫不差于徐海东、黄克诚,甚至于远远高于他俩。
我们先简短地说下黄克诚,然后再说徐海东。
黄克诚戎马一生,自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开始,一直到解放后,一直没有离开部队。
黄克诚看似军功无法和陈赓相比,但其谋略却是陈赓所不能及的。
黄克诚虽然是眼睛是近视,但富于远见卓识,看事情“千里眼”,有着非凡的洞察力,每每总能在关键时候分析判断出正确的斗争形势,远瞩高瞻,并做出深谋远虑谋划。
比如,反对“暴动”,认为时机不成熟;反对攻打大城市,反对“肃反”,反对“打赣州”,反对在反围剿中“硬拼”,反对“四平决战”等,事后均证明黄克诚是正确的。
抗日战争时期,红军被整编成八路军,黄克诚提出了建议恢复八路军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并在部队恢复实施,这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保证了八路军没被国民党给吞并的后果。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黄克诚率先意识到了东北的重要性,那里不仅是天下粮仓,而且还有大量兵工厂,进可创建根据地夺取东三省向关内进军,退可以向苏联转移谋求牵制,后来党中央根据黄克诚的提议,迅速抢占东北。
1946年春,黄克诚率3师3.5万人开赴东北,撒豆成兵,为东北的解放做出了先驱工作。
黄克诚的深谋远虑的战略,是指导战争规划和方略,更是方向和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战略,才能站得高、望得远。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孙子兵法》中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三)毛泽东指定徐老虎排第二位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徐海东。
论资历,1925年入党的徐海东,入党时间要比陈赓晚三年。在红四方面军时,还只是陈赓师长的部下一名团长。
论战功,徐海东只参加过北伐战争、黄麻起义、创建鄂豫皖苏区、参加了抗日战争。1940年1月,徐海东因为旧病复发病倒战场,后来一直在治疗、休养中,没能参加过后期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论资历和战功,徐海东不要说比不过陈赓,就连黄克诚也比不过。1955年授衔,徐海东认为自己后期基本处于养病状态,没有参加解放战争,不评衔也完全可以。
毛泽东听说后,不高兴了,特意作出了特别指示,徐海东不但要评大将,而且大将要排第二位,仅次于战神粟裕。这是因为徐海东在红军最危难之时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其历史作用一如毛泽东所说,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在土地革命时期,徐海东在军中的影响力和毛泽东、朱德是齐名的。当时,蒋介石将三人并列悬赏通缉,赏金25万大洋。
1934年11月,徐海东率领重建的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苏区出发进行长征。红25军是长征中的偏师,出发时不足3000人,平均年龄才只有17岁,可以说是个娃娃兵团。
徐海东带领着这支娃娃兵团,从中央军、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围追堵截中突围,从中原一路打到陕北,屡战屡胜。1935年9月,徐海东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时,人数不但不减反增,枪支弹药充足,还装备有上百挺机枪。因此,人送外号“徐老虎”。
一个月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7000多人历经磨难来到延安。时值秋冬,弹尽粮绝、缺衣少粮,举步维艰,生存下去都是个难题。
毛泽东不得不写信向红四方面军的徐海东求援,借款二千五百元。徐海东自责自己没有主动去关心中央红军,还得中央领导要借钱,二话没说,第一时间找来后勤供给部部长查国桢,命令他拿出全部家底七成,也就是5000块立刻送给中央红军,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徐海东的恩情,好多年过后,毛泽东还一直记着,“那时候,多亏了那5000块大洋啊!”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在中央红军危难之时,徐海东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挺身而出,全力支援,不仅挽救了中央红军,也挽救了中国革命。
正是因为有了刘志丹、徐海东等人的存在,才有了三大红军胜利大会师,才让中央红军获得了喘息之机,才建立起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是因为有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才完成伟大战略转移,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胜利的道路,最终这把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徐海东的功不可没!因此,他被列为十大大将第二名,实至名归,没人争议。
综上所述,能被评为十大将帅的人都不是一般战士,他们都有着高风亮节的气质,不会争名夺利,更不会为谁在前谁在后而争论不休,他们永远都值得我们后人尊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