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遗言让人潸然泪下(上)
迪丽瓦拉
2025-07-07 04:33:09
0

1885年9月5日,原本是很平常的一天,但是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让很多人都陷入悲伤之中。作为晚晴第一硬汉,即便是慈禧太后的生辰他都敢直接空着手去,而慈禧并不怪罪。左宗棠去世的消息传到京城,慈禧直接落泪,并且给了左宗棠死后哀荣:

追赠太子太傅,

按照大学士的标准下葬,

赠与谥号“文襄”,

牌位入贤良祠、昭忠祠。

慈禧还下旨在左宗棠曾经立功的省份都要修建祠堂,供后人缅怀,并且下旨国史馆为左宗棠立传,宣传其生平的政绩。

左宗棠作为一个汉人,能得此确实死而无憾了。

在左宗棠去世这一天,福州原本是艳阳高照,但是突然下起倾盆大雨。老百姓们也为失去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而悲伤,从这时候开始,“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一日不可无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成为历史,也成为永恒。

曾国藩这样评价左宗棠:

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左宗棠)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就连外国人威廉姆·莱斯利·贝尔斯都这样评价左宗棠:

左宗棠具有真正伟大的灵魂。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一个伟大的管理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认识一下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的一生,究竟为何让我们缅怀?

因为篇幅有些长,所以分为上下两篇,这是上篇。

01 出生贫寒

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左宗棠在湖南长沙湘阴出生,虽然左氏家族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但是左宗棠出生时家境贫寒。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左家也出过一些名人,不过大多还是普普通通的穷苦人家,以种地为生,但是不放弃读书。

在左宗棠出生的时候,家中还有年迈的祖父母,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年龄都相差不大,再加上左宗棠一共是十口人。而全家的生活都要靠左宗棠的父亲在外设馆教授徒弟,若是风调雨顺的话,一家人还能饱腹,但若是遇到灾年粮食便不够吃,家里只能用糠屑做饼子吃,勉强维持。

在左宗棠出生以后,母亲的奶水不足,家里也雇不起奶妈,左宗棠只能喝米汤来充饥。如此小的婴儿没有奶吃,只靠米汤虽然能暂时饱腹,但毕竟没有奶水有营养,所以左宗棠总是日夜啼哭。时间久了,肚饥眼都翻出来。哪怕是左宗棠长大以后,也是肚饥眼非常浅。

左宗棠曾作诗一首,道出自己贫寒的童年生活:

“研田终岁营儿哺,

糠屑经时当夕。

乾坤忧痛何时毕,

忍属儿孙咬菜根。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左宗棠的父母以及祖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读书,在左宗棠年仅4岁时便跟随祖父读书。左宗棠的祖父是国子监生,在国子监毕业以后便开始以设馆教授徒弟为生。左宗棠祖父是一个非常和气有善心的人,在乡里很受尊重,因为年迈在家看孙儿们,便做起了左宗棠的启蒙老师。

左宗棠从小就很聪明,祖父教的诗句,左宗棠都能背出来。

而且左宗棠小小年纪,便学会了“孔融让梨”:

有一天祖父带着左宗棠在后山玩,还摘了很多的栗子。祖父便让左宗棠带回家分给哥哥姐姐们吃,左宗棠将所有的栗子都分成五份,三个姐姐、两个哥哥一人一份,但是自己一个都没留。祖父看到幼孙如此,心里很是欣慰,这么小的孩子就懂得什么是不自私,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光耀左家门楣。

到了左宗棠五岁的时候,父亲左观澜在长沙设馆教授学生,左宗棠跟自己的两个哥哥一起到长沙读书。父亲非常严格,再加上左宗棠悟性比较高,即便是没教过但是听到哥哥们朗诵左宗棠也能记住。

左观澜很是欣慰地对妻子说:“将来老三有希望封侯拜相啊!”

没成想左观澜的这一句话,在60年后果然应验了。也不枉左宗棠祖母做的那个梦:

据说在左宗棠出生的时候,左宗棠的祖母做了一个梦,梦到天上有一位神人落到左家的院子里,这位神人将自己称为“牵牛星”;然后左宗棠便出生了,祖母这才顿悟过来,原来我家幼孙是“牵牛转世”。而这位“牵牛转世”的孩童,便是大器晚成的左宗棠。

当然梦境我们不可当真,但左宗棠从小聪慧却是事实。

左宗棠从仅6岁开始,便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九岁开始作文;

15岁参加县试,拔得头筹;

在长沙府试中,取得了第二名。

按照左宗棠这样的趋势,按理说很快便能入京参加会试,榜上有名,开始入朝为官。但是家中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对左宗棠的影响非常大。

02 长为农夫没世

年迈的祖父母接连去世,兄长因病夭折,母亲伤心过度没过多久追随长子而去。

此时的左观澜也已经年过半百,为了父母、长子、妻子,不得不到处请大夫、办丧事,为此借了不少钱。但是接连失去这么多的亲人,让左观澜直接病倒在床,没多久也去世了。

就这样父亲给家里留下十亩薄田以及数百两银子的债务,直接走了。

此时左宗棠的三个姐姐已经嫁人,家里只剩下左宗棠跟二哥左宗植。

二哥左宗植已经考中秀才,但是为了养家不得不常年在外奔波;

而左宗棠虽然只有十几岁,但也要学会独挡一面,因为已经没有人再为他遮风挡雨。

虽然生活窘迫,但是左宗棠并没有被压倒,反而慢慢练就了倔强、吃苦耐劳的性格。

他从来没跟身边的人提过一个“穷”字,而是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做学问上。

左宗棠18岁时买过一部书叫《读史方舆纪要》,接着又读了《天下郡国利病书》以及《水道提纲》,这几本书涉及到水利、历史、地理、精力等各方面的内容,让左宗棠如获至宝,不仅仔仔细细地研究,而且还很认真的做好笔记,这样日后可以随时翻阅。这些书确实对日后左宗棠打仗、理财、治理朝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正因为左宗棠将自己的精力用在研究这些上面,所以在之后的考试中屡试不中。

道光十二年,湖南省乡试快要到了,因为左宗棠一直在丁忧并未取得秀才的资格,并不能参加乡试,所以不得不花108两银子捐为监生,这样左宗棠便跟二哥左宗植一起参加了湖南的乡试。

在乡试中左宗棠因为文章格式不太合适而不幸成为遗卷,幸好道光帝五十大寿下旨让各位考官搜览遗卷以表示恩宠,左宗棠很幸运的被选中,就这样兄弟二人全部中举,二哥左宗植位列第一成解元,左宗棠则是位列第十八名。

这年冬天,左宗棠与二哥一起北上参加会试,会试是在次年的三月,所以兄弟二人住在了湖南会馆。只可惜,此次考试左宗棠名落孙山。

道光十五年,左宗棠再次参加会试,取得了15名的好成绩,但是因为湖南取中的名额多了一位,只好将左宗棠录取为“誊录”(专门负责抄写的文职);但是左宗棠不甘心做只是做誊录,所以便回乡准备下一次会试。

道光十八年,左宗棠再一次入京参加会试,结果又未高中。

六年三次会试都未中,对于左宗棠来说打击还是挺大的,虽然左宗棠本身并不热衷于科场,也不喜欢研究八股文,但是在清朝时期,对于左宗棠这样出身的人来说,想要入仕便只能通过科举考试中举的方式。

左宗棠少年时期便有大志向,所以便有些自负,但没想到接连三次没有高中,自尊心上有些承受不住,便下定决定不再继续参加科举考试,打算“长为农夫没世”。

左宗棠不仅将南北农事的书博览一遍,还对“区种”特别的感兴趣,他认为农事应当采取区种的办法最好,其实说白了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当然书上得来终觉,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光二十三年,左宗棠用自己多年教书的积蓄在湘阴东乡柳家买下了70亩田地,并且为自己设计了一座小庄园,庄园内除了稻田外,还有池塘、坡地;庄园的周边便是围墙跟壕沟,左宗棠为自己的庄园取名为“柳庄”。

庄园建好后,左宗棠的妻子周氏便带着三个女儿搬了过来,左宗棠也算是正式结束了自己寄居岳父母家的日子(左宗棠是入赘的周家)。

除此之外,左宗棠还继续做两江总督陶澎(陶澎与左宗棠是忘年之交,二人相差33岁,陶澎主动提出与左宗棠联姻,让左宗棠的长女与自己的幼子陶桄订婚)之子陶桄的老师。

在这里,周夫人又为左宗棠生下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一家人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虽然左宗棠将自己置身事外,但实际上仍旧关注时局的变化,始终在忧国忧民。在此期间,左宗棠与自己学友兼亲戚胡林翼(当时是江南副考官,胡林翼还是两江总督陶澎的女婿)见过几次面,二人谈论古今,通宵达旦。

03 第一次做幕僚

道光二十六年,左宗棠考察了湘阴东南一带的山地,打算同自己的老朋友郭嵩寿(翰林院庶吉士)一起选定一处叫青山的地方,作为两家今后遇乱避祸的地方。

但是很快时局的变化打乱了左宗棠隐居的计划,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很快便以势如破竹的气势进入湖南,咸丰二年七月便抵达湖南长沙城下。

湖南巡抚骆秉章奉命回京,骆秉章便提出让原云南巡抚张亮基接任湖南巡抚一职。张亮基认为湖南的形势非常严峻,便决定广泛搜集人才来协助自己料理军务。

此时的胡林翼任贵州黎平知府,便向张亮基推荐左宗棠。

这年八月,张亮基到达湖南常德,而左宗棠全家则是搬到了东山的白水洞避祸。张亮基带着厚礼前去拜访左宗棠,但是左宗棠给拒绝了。

所以胡胡林翼便给左宗棠写信,力劝左宗棠出山。胡林翼知道左宗棠生平最佩服的就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所以便说道张亮基是林则徐林大人推荐给道光帝才得重用的;然后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说了很多话,最终打动了左宗棠。

再加上好友郭嵩寿与二哥左宗植的劝说,左宗棠便打算出山,前去长沙见了张亮基。

这一年,左宗棠已经是不惑之年,左宗棠与张亮基见面后握手言和,二人一见如故。

不过左宗棠跟随张亮基的时间很短,张亮基升任湖广总督后,左宗棠便跟随一起去了武昌。不管是修城池、整顿吏治还是奏折的批答等所有的事情,张亮基都交给左宗棠。张亮基上报朝廷左宗棠有功,朝廷下旨给了左宗棠知县的官位;两个月以后,复任湖南巡抚的骆秉章又追叙左宗棠的功劳,朝廷再次下旨给同知的职衔,这是左宗棠这一生中第一次获得官位,但是他视如草芥,并未放在心上。在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时,左宗棠请辞回了湖南湘阴。

04 第二次做幕僚:“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一日不可无左宗棠”

此时太平军已经定都南京,咸丰四年二月,西征太平军已经再次进入湖南,接连攻克岳州、湘阴、宁乡等地,如此危急时刻,湖南巡抚骆秉章听说左宗棠又回到了湖南,很是高兴,便赶紧派人去请左宗棠再次出山。

但是一年的幕僚生活太紧张,左宗棠已经心灰意懒,再加上太平军进展迅猛,前途未知,左宗棠便拒绝了骆秉章的邀请,想要静观其变。

没过多久,曾国藩也要邀请左宗棠出山,但被拒绝了。

就在这时候,太平军也在到处寻找左宗棠,幸亏左宗棠早就听到了消息,赶紧带了100名湘勇,将自己的家眷接出山洞送回了岳父母家中避祸,而左宗棠则是带着自己的女婿陶桄前往长沙。

骆秉章没有得到左宗棠实在是心有不甘,便决定使用计谋。骆秉章知道左宗棠很是疼爱的女婿陶桄,所以便将陶桄请到了自己府上做客,然后将其留在后花园不让陶桄出门,然后派人在外宣扬:

“勒使公于捐资巨万,以助军饷,否则将加侵辱”

左宗棠得知消息赶紧前往府衙,骆秉章得知左宗棠到来,赶紧去见,扶着左宗棠去到后花园。左宗棠看到自己的女婿无碍便放心了,在后花园骆秉章对待左宗棠与陶桄如同上宾一样。左宗棠这才明白骆秉章为了请自己当真是煞费苦心,这才答应成为骆秉章的幕僚。

见左宗棠终于答应,骆秉章便起身跟陶桄道歉,并且将其送回陶府。

这是左宗棠第二次做幕僚,这一次的时间比较长,长达六年之久。在这六年时间里,骆秉章对左宗棠是极其信任重用,让左宗棠毕生所学也有了发挥的地方,与此同时,左宗棠积攒了极高的声望。

此时的大清已经是岌岌可危:

太平天国已经占领多省,与清廷分庭抗礼

西边的贵州发生了苗民起义

南边的两广,则是出现了会党农民起义

而湖南长沙的周边多地被太平军占领

.....

左宗棠殚精竭虑,日夜筹谋,辅佐骆秉章苦力支撑着大局。而骆秉章则是对左宗棠言听计从,只要是左宗棠制定的文书,骆秉章从来不检查,直接下发。

左宗棠大力支持并且帮助曾国藩扩建湘军,尽快让曾国藩的湘军能对抗太平军。

其实在左宗棠做好部署不久,曾国藩正带领着湘军商量作战计划,大多人都支持北上直取靖巷,只有很少人支持南下湘潭。曾国藩少数服从多数,北上靖巷,结果惨败。惨败后的曾国藩直接投江自杀,被救起后带回了长沙。

左宗棠见到曾国藩的时候,曾国藩还很狼狈,浑身都是泥沙。

曾国藩创建湘军本就让很多人忌恨,此次北上靖巷惨败,必然会落人口实,曾国藩便想要一死了之。但是左宗棠好好劝说曾国藩一番,还在湖南巡抚骆秉章面前帮其说话。好在湘军又传来了捷报,南下湘潭的湘军胜利,太平军败退湖北,湖南转危为安。

对于曾国藩而言,也算是走出了困境。

紧随其后,湘军又北上,将剩余的太平军赶出湖南。

湖南危机解除后,曾国藩重新回到了长沙,与左宗棠几乎是形影不离,筹谋出省作战的计划。咸丰四年八月,湘军攻占湖北武昌。

咸丰六年,在石达开的猛进的下,曾国藩被困江西南昌;这次又是左宗棠救了他,提出紧急救援江西的建议,骆秉章同意三路进兵,稳定了江西的局势。

咸丰七年,在左宗棠与骆秉章的策划下,压制了天地会起义军;

咸丰八年,围剿了贵州的苗民起义;

咸丰九年,石达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次进入湖南,好在左宗棠在一个月内调集了四万大军,再次将石达开逼出湖南。

可以左宗棠在骆秉章手下,不仅要出谋划策,还要为筹集军饷、船只、器械等尽心尽力。

左宗棠在骆秉章的手下六年的时间,其实一开始骆秉章并没有对左宗棠十分的信任,但是一年后左宗棠大显身手,让湖南转危为安,骆秉章才决定将事情全权交给左宗棠,而自己则只负责签字。

若是有幕僚想要上奏骆秉章什么事情,骆秉章会直接说:“去找季高先生(左宗棠)”。

若是身边人告诉骆秉章:“这是左师爷在忙发军报的折子。”

骆秉章便会直接让身边人拿过来看,一刻都不耽误。

如此便可以看得出骆秉章对左宗棠的信任,也可以看得出左宗棠的专权。

所以便有人说:“湖南巡抚就听左宗棠的,左宗棠以此权重,哪怕是司道州县都不如左宗棠”

左宗棠虽然是骆秉章手下的师爷,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官职,但是仅仅几年的时间便名声大噪,有了“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说法,可见在湖南,左宗棠的名声比巡抚都要高。

在声名大噪后,很多的达官显贵都在皇帝面前推荐左宗棠,希望左宗棠能拯救摇摇欲坠的大清。比如御史宗稷辰、湖北巡抚胡林翼、编修郭嵩寿等人都对左宗棠钦佩不已,这为左宗棠将来平步青云、中兴功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下篇文章接着讲《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遗言让人潸然泪下(下)》主要包含内容:左宗棠在长沙创建楚军与曾国藩的湘军一起剿灭太平军,抬着棺材进新疆,开展洋务运动,他在临终前究竟留下什么遗言,让人潸然泪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波... 波兰与立陶宛,是位于东欧地区的两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敌对关系,然而随着北方瑞典与东方俄罗斯的威胁...
原创 刀... 刀砍斧劈,几句话廓清战国时局,他被誉为开启战国纵横的第一人——张仪! 公元前330年前后,张仪第一次...
专家聚太原 “共话”黄河流域青... 山西博物院青铜博物馆馆长梁育军介绍了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策划展陈。山西省文物局官网供图 大河流金,古今照...
原创 1... 1946年的一天,正在设在昆明的陆军总司令部工作的陈修和突然接到省主席卢汉通知——老蒋紧急召见。陈修...
优秀的人更努力!来看西班牙王室... 作为西班牙王室的现代继承人,莱昂诺尔公主,自小就受到广泛关注。她的出生标志着西班牙王室的连续性,同时...
原创 三... 作为十大元帅之首,毛主席口中“人民的光荣”,朱德在军中的地位自然毋庸置疑。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
原创 开... 开国上将共有57位。 57位的排名究竟怎么排?坊间传闻,历来有萧克镇上将之说,排位第一。 但是,细观...
原创 朝... 中国与朝鲜是要好的邻居,但是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朝鲜却是一个处处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国家。 我们了解朝...
原创 还... 第一次平壤之战发生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已经进入朝鲜的明朝副总兵祖承训率领部下三千余骑兵袭...
原创 巴... 重建之路与重生希望 五年前的那场大火,彻底改变了巴黎圣母院的面貌。这座拥有861年历史的哥特式建筑在...
“空中丝路”:让开放为发展插上... 西安,这座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承载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西安都市圈建设、西安临空经...
原创 如...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象征着国家主权的城市,在中国古代,帝王们对于首都的选址是...
朱元璋死后,46位如花似玉的妃... 殉葬在汉代之前尤为流行,到汉朝的时候,这种残忍的陋习逐渐被废除。人们原本以为殉葬制度不会重现于世的时...
原创 中... 中国准备拆除一个建筑,日本人坚决反对,还提出一无耻要求 旅顺,是中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这里浏...
原创 “... 作者:陈二虎 一、“契丹”一词何意 契丹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契丹”这两个字眼,在一些国家...
原创 1...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上,周恩来指着一架C-46飞机对毛主席说:“这架飞机...
原创 河... 河北发现西汉王陵,出土国宝让美国总理盛赞,还创造多个中国之最 1968年发掘的满城陵山汉墓,其主人为...
原创 被... 明朝晚期,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后金打过不少战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与明朝打的萨尔浒之战和后金攻明京畿之战...
原创 回... 1977年10月,忙碌了一天工作的邓小平在院子里散步,就在这个时候伍俢权夫妇和一位30多岁的妇女走了...
原创 隋... 提起隋朝,人们往往先想到的是昏庸残暴的隋炀帝和早夭的王朝。然而如果我们用更为全面客观的视角来审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