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的死很不合理,为何不在死前主动退兵,考古给出新说法
迪丽瓦拉
2025-07-07 17:04:40
0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军事家和谋臣,一生几乎都在为北伐扫平曹魏而奔波。在最后一次北伐途中,诸葛亮因病情加重而逝世,但他在临终前的一些安排却让人颇感困惑。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在病重时并没有主动撤军,反而将退军的重任托付给了手下,这似乎有违常理。而最近在新疆考古发现的一些史料则给出了不同的说法,令人更加疑惑。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诸葛亮这位才高八斗的军事家做出如此反常的决定?让我们一探究竟。

诸葛亮生平简介及北伐经历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阆中郡馀杭人。他早年曾投身于刘备麾下,建立蜀汉政权,并出任丞相和军师,主张衣冠南渡,最终在成都建立蜀汉基业。作为一代谋臣和军事家,诸葛亮一生最大的理想和夙愿就是北伐统一天下。

公元228年,蜀汉先主刘备逝世,蜀汉国运遂由刘备遗嘱托孤与诸葛亮和董允、马良共同佐理。诸葛亮接掌朝政大权后,便全心全意着手谋划北伐大业。从229年至234年,他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史称"五涉羁旅,六年征伐"。

这五次北伐均以武都为根本,以避开永安要冲和大渡河这两大咽喉,直逼关中和陇西。第一次北伐攻克陇山和上梁,威逼陈仓;第二次北伐进逼苦县朐,克服骘植,揭阳被围而返;第三次北伐统一陇西,攻下守望制敌胡同;第四次北伐攻克陇山,大破魏军;第五次北伐则即诸葛亮去世之役。

可以说,诸葛亮为了夺取战争主动权,消灭曹魏抗衡,付出了无与伦比的气力和心血。他在漫长的征战岁月里备尝艰辛,几度受创负伤,但却从未气馁。直到最后一次北伐,当他已垂垂老矣,伤痛累累之时,他依旧咬牙坚持,深恐错失良机。

《三国志》关于诸葛亮病逝前安排的记载

234年春,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也是他生平最后一次用兵。此役诸葛亮自己督军,大军进驻武功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南)。蜀军在渭滨一带实施屯田,与曹魏大将军司马懿对垒。同时诸葛亮还与吴国军队商定,协同曹魏进行会师攻击。

就在诸葛亮将功成名就,向着梦寐以求的大业胜利之时,一场沉重的打击却突然降临。八月,诸葛亮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病情加重,形势危急。面对这场生命的考验,诸葛亮依旧保持着冷静和果决。他悉心部署后事安排,确保军心稳定,北伐大局不受影响。

其一,秘密召集心腹爱将,商议撤军细节。包括长史杨仪、护军姜维、司马费祎等在内,诸葛亮逐一交代,明确指示撤退顺序,要求在自己死后"密不发丧",隐藏自己已经去世的消息,以免蜀军受到冲击士气溃散。

其二,委派魏延接替自己统领大军撤退。《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临终时曾告诫魏延"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这意味着要求魏延暗中接管军务,秘密撤军回师。若魏延违令,亦不强求,只需按计划稳妥行事。

从诸葛亮的这些临终安排可以看出,他万分重视这次北伐的战略部署和军心稳定。作为蜀汉军师,他对国家前途命运肩负重任,尽可能消除了任何意外因素和变数,确保北伐大业如期而行。

然而,这一系列安排却与诸葛亮平日的谋略作风有所出入。按理说,诸葛亮本人亲自指挥撤军,对于军心稳定和撤退顺利无疑会更加有利。而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反而将重任托付于他人?《三国志》的记载似乎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新疆考古发现的裴注《三国志》残卷新说法

20世纪20年代,一批珍贵的文物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出土,其中就包括了裴注本《三国志》的部分手抄残卷。这些残卷出自魏晋时期,采用新隶体书写,现存于新疆博物馆。

其中有关诸葛亮去世的《蜀书·诸葛亮传》残卷,记载了一段与陈寿《三国志》原作不同的内容:"亮粮尽势穷,忧奎欧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卒。"

按照这段残卷所述,诸葛亮之所以会突然撤军,原因是由于"粮尽势穷"加上"忧奎欧血"的重症身体状况。在这种被迫无奈的情况下,他在一个夜晚烧毁了营寨,率领残余士卒"遁走"撤退,最终不幸在撤退途中病逝。

与陈寿《三国志》所描述的诸葛亮在临终前谋划撤退细节不同,残卷记载显示诸葛亮当时是被迫采取主动撤退的做法,并非有意将军权转交他人。更为关键的是,残卷说明蜀军撤退是在诸葛亮生前就已开始,而非等到他死后才"密不发丧"执行撤军计划。

这一新发现无疑为诸葛亮去世前的种种疑团增添了新的解读视角。按照残卷记载,诸葛亮并非存心将撤退重任转交下属,而是被迫在身陷绝境之际采取了主动撤退。作为一代军事家,他选择临阵撤退固然是无奈之举,但也体现了高瞻远瘹的卓识远见,为大局着想,及时止损避免更大的损失。

当然,残卷的记载与陈寿原作存在明显出入,两者记录之间孰是孰非,尚待进一步考证和发现更多佐证材料。但无疑,这一重大发现为解开诸葛亮去世前的谜团增添了新的可能性和思路。

对两种说法的分析辨别

面对《三国志》原作与新出土的残卷记载之间的出入,我们不得不审慎评判,辨析两种说法的可信程度。

首先,就《三国志》本身的权威性而言,我们有理由相信陈寿的记载更加可信。陈寿作为正史编纂家,治学严谨,著作备受后世推崇,对史实的考证应是非常严格的。而他所依据的《蜀志》等材料,也更可能接近当时的实际情况。

其次,从具体情节看,《三国志》对诸葛亮做出撤军安排的记录,细节描述较为周密完整。诸如秘密传令手下,委派魏延统帅撤退,在行军途中隐瞒丧讯等安排,均体现出诸葛亮对局势的预判和精细部署,颇有其军师身份的架势和作风。

相比之下,残卷的记录就显得过于简略草率,难免会让人产生其并非直接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的疑虑。"亮粮尽势穷,忧奎欧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卒"的记述,除了点明撤退的起因,对诸葛亮临终前的具体部署和安排则几乎没有任何交代。

再者,就算残卷所述属实,我们也需追问,为什么后来会产生了与之不符的记载版本?难道仅仅是流传过程中被臆造和篡改了?亦或是残卷本身记载有误、缺漏?这些疑问都有待进一步厘清。

不过,从诸葛亮一生为国为民的可贵操守和高尚情操来看,他在生命终点恐怕都是尽量将大局放在首位的。无论是主动撤退,还是安排接班人有序移交军权,诸葛亮所做的决定应该都是为了蜀汉的前程。这一点,两种记载或许是不谋而合的。

期待更多考古发现解开谜团

直到今日,有关诸葛亮去世前的种种疑云,依旧没有一个定论。无论是《三国志》的记载,还是新出土的残卷说法,都存在一些无法自圆其说的困惑之处。要彻底解开这个历史之谜,恐怕还需更多的考古发现为佐证。

近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出土为研究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仅2020年,就有多批与三国时期相关的文物在内蒙古、四川等地陆续被发掘出土,内容丰富程度前所未有。

尽管这些新发现暂时还未能直接印证诸葛亮去世时的具体情况,但它们却为当时军事、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例如,四川发现的一批古陶器上的文字记录,揭示了当时蜀汉境内军需供应的困难程度;内蒙古出土的羊骨甲骨文则记录了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的细节。

这些新发现虽然只是拼凑整个巨大历史拼图中的一些碎片,却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间接线索,或许能够为诸葛亮离世之谜带来一些新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为解开历史谜题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古代遗址的勘探、古文物的修复与分析等,都可借助先进的手段加以辅助。一旦在相关遗址或出土文物中,能够找到与诸葛亮去世相关的直接实物佐证,那就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

诚然,解开这段迷雾重重的历史疑团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学界同仁们长期的辛勤耕耘。但只要我们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耐心钻研,定能最终揭开史书的重重迷雾,还原当年真相的全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二...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秦皇陵兵马俑被发现以来,一直就震撼着世界,更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二十世纪...
资阳蒙溪河史前文化遗址群或将改...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考古的发现不断刷新着我们对先民生活的认知。四川资阳蒙溪河文化遗址,这一沉睡了5万...
原创 2...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原创 党...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关于少数民族的分类,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但这个...
原创 从... 他出生于湖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法律系的学生,一毕业就拥有了令人艳羡不已的外交部工作。 他...
原创 《... 《三国演义》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等等,每一个...
原创 1... 1、最短的战争:38分钟灭一国,连枪炮都没用上 1896年,英国与非洲小国桑给巴尔爆发了一场“史上...
原创 加... 2023年2月底,加拿大政府宣布跟随美国政策禁用国际移动端应用TikTok,不过这条新闻并不会令人感...
原创 出... 公孙瓒出身贵族,仪表堂堂,威武雄壮,聪明有学识,可以说是一枚很有才气的帅哥。与刘备、刘德然一起曾就学...
原创 谁... 因工作需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盐业历史,找到一本《盐宗史话:先秦卷》,一本百六十多页的小书。读起来还挺有...
原创 明... 明朝皇室的爵位制度,分成了以下8个等级: 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
原创 “... 戈尔巴乔夫死了。 由于常年淡出舆论视线,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他,甚至还有很多人都认为他早就去世。但真相...
原创 明... 张献忠是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坚定的明朝反对者,明朝的灭亡他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张献忠...
原创 不... 1982年,一位已经九十岁的老人时隔二十多年后第二次向中央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几个月后,他的入党申请书...
原创 一... 唐朝有两个“军神”,前有李靖,后有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
原创 《... 公元1572年,隆庆皇帝朱载坖腰酸腿软,太医婉转告诫道:“陛下龙体要紧,暂停房事为宜。” 朱载坖撇嘴...
原创 中... 古装剧,作为电视剧的一大重要类型,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众多,各种题材的故事层出不穷,...
第三次“瓜分狂潮”,谁在肢解2... 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瓜分欧洲成为未来的重要议题。这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历史的车...
原创 秦... 《西江月·秦琼》曾言:“文韬武略奇谋,江山社稷胸腹。”隋唐之际,秦琼大名响彻一方,南征北战间,秦琼战...
原创 清... 前言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杉鬓发焦。——杜荀鹤 能被称之为强国,军事力量必须强悍,比如俄罗斯,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