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雍正究竟做了什么?惨遭后人议论,史学家:康熙遗诏很重要
迪丽瓦拉
2025-07-07 17:04:23
0

作为清朝第四位皇帝,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他在历史上,在推动清朝的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公元1661年,面对动荡的清朝,年仅八岁的玄烨在懵懂中被推上帝皇的位置,成为万人之上的九五至尊—康熙皇帝,在他在位六十一年时间里,康熙皇帝以自己的手段平定内乱,完成反侵略战争,奠定清朝基础,以自己的丰功伟绩改写清朝历史,被后人尊称一声明君

身为帝皇,康熙是成功的,是伟大的,他以自己的魄力弥补了前人遗留下的一系列不足,尽管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致使满清政府贪污腐败横行,但是依旧不可否认他在政治上所出的贡献。

除去这条,在择子上,康熙犯下一个致命错误,晚年时期的康熙两度废立太子,使得立储混乱不堪,众多皇子都觉得自己可以登顶帝皇,正是这样的错觉,造成了著名的“九子夺嫡”,在一定程度上内耗国力,拖延国家发展。

最终,在“四八党争”结束后,四皇子胤禛力排众议,凭借自身实力登基为帝,成为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皇帝。

从历史上看,雍正不亚于他的父亲康熙,并且,继位的雍正几度整改朝政,解决康熙遗留下的贪污腐败问题。

但是关于雍正的正统性传言,就一直从未断过,有的人说他杀父夺位,有的人说他篡改遗诏,其中传位于四皇子的于,被人大作文章,认为于乃是十改写,雍正是篡位十四阿哥才登上的皇位。

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雍正难道真的是篡位当的皇帝?

面对九五至尊的位置,身处帝皇家的子嗣早已经忘记血肉亲情,纵使如同唐太宗一样的明君,都曾发动“玄武门之变”只为帝位,明朝开创永乐盛世的永乐大帝朱棣,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发起“靖难之役”将侄子朱允炆驱逐出宫,自己坐拥皇位。

这些历史的教训血淋淋的摆在我们面前,也摆在康熙的面前。康熙的九个儿子各自有各自的优劣,而且在清朝并没有明朝立长立嫡的规矩,因此每一个皇子都有登上皇位的希望,同时也放大了人性的恶与弱点。

哪怕是作为太子的胤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人性的侵蚀,忘记自己的身份,在康熙外出征讨准格尔时,胤礽在内准备帝皇服饰妄图登基,这让康熙一气之下废除太子,第二次再度被立为太子的胤礽依旧恃宠而骄,最后彻底被康熙放弃,无缘皇位。

第二个被康熙放弃的皇子是大阿哥胤禔,在废太子后,因为提出处决太子被康熙厌恶,让康熙寒心不已。

到最后因为皇子陆陆续续的退出,只剩下八阿哥胤禩,还有四阿哥雍正,不过当时的雍正并不被朝臣看好,论权势是八阿哥胤禩呼声最高,因此在雍正继承皇位后,一些风言风语就此传出。

认为康熙驾崩时,支持雍正的隆科多率先封锁死讯,并且找到遗诏,将“传位十四皇子”中的于,改成“十”,于是就变成“传位于四皇子”,雍正顺利登基。

但是细看,这个传言的漏洞十分多,首先一点就是康熙的遗诏里面只写了皇子的排名,不写皇子名讳,如此简单潦草的遗诏真的可能吗?其二是清朝的“于”不写“于”,写“于”。并且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作为满清统治者的康熙在写遗诏时,不用满文而用汉文?并且为了防止造假,康熙帝的遗诏不仅用“满”、“汉”、“蒙”三种语言,更是一式四份,如果真的想要篡改其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在经过仔细推敲后,这个传言根本站不住立场,只是民间的一种传说,并不能当真。不仅如此,在2013年,根据辽宁博物馆展示的《康熙皇帝遗诏》中可以看见,在遗诏中康熙皇帝清楚的用三种文字表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即皇帝位。

从这里也能看出遗诏的真假,可以否定关于雍正继位正统性种种的传说。那么为何会有谣言说雍正继位是假的?首先一点争夺皇位的皇子众多,谁都不希望别人登基,尽管他们失败但是他们并不认可雍正的能力,在有限的条件里,他们散播出谣言影响雍正登基大有可能。

并且,遵照假的遗诏,如果康熙真的想让十四阿哥登基,为何在康熙去世时十四阿哥正在率兵打仗,完全远离权利中心,可见康熙心中根本没有将他罗列成继承人。

其二,康熙的遗诏虽然找不到篡改的痕迹,于是不愿意相信与拥护雍正的人,重新认为这份遗诏就是雍正伪造的,不管如何就是不承认雍正继位的正统性,加上当时九门提督隆科多,属于雍正一派,这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而且不管他们如何抹黑,不管雍正如何解释,不愿意相信雍正的人永远不愿意相信,哪怕是遗诏摆在他们面前,也只会得到伪造的借口,而非是承认。因此,在这种种因素的影响下,雍正的帝位开始不正统,谣言的攻击力开始逐渐显露。

这时关于康熙遗诏的真假已经非常明了,是否是雍正篡位十四阿哥的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这些种种谣言除了是对雍正的抹黑外,还有利用百姓对皇家辛秘的兴趣,最终以讹传讹,荒唐无比。

不过这些都不能影响雍正的登基,这些种种因果等到雍正继位后,就得到了清算,那些恶意散播谣言,或是阻碍他登基的人,有的被逐出族谱,有的被变相幽禁,可见帝皇家的无情。

不过雍正的勤劳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康熙完成满清的统一,但是康熙所遗留下的问题,所造成的贪污腐败对满清朝政一度造成深远影响,而继承皇位,接受满清王朝的雍正,利用自身手段改写了这些被人诟病的问题,雍正在位期间,满清的贪污问题大幅度下滑,真正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不仅如此,“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被雍正大面积推广,不仅雍正在位期间国力上升,在他死后,因为这些政策的存在,使得满清的国库一度十分充盈。

除去对百姓的政策,雍正还曾平定青海叛乱,巩固西北政权,确保中央集权的继续实施,继续维持国家统一。

雍正的丰功伟绩从来不是嘴上说说,他所干的种种事件,对当时,对未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康熙是英明的,但是同样,康熙虽然作为君王却依旧不可避免受到感情的影响,他更是一个父亲,不过在教导子嗣上,康熙无疑是失败的,对最喜爱的二皇子,康熙的两度废立可见对其的喜爱,但是康熙却没有教会他如何做人,最终养成恃宠而骄的性格被迫下位。

作为皇长子的大阿哥,本该以兄长身份呵护弟弟,却一心只为权势,心中毫无兄弟之情,这也让康熙彻底寒心。

而呼声最高的八皇子,不懂得避讳康熙,将自己的实力全部暴露在康熙面前,落得结党营私的下场。

这些既是皇子的缺点,同样也是康熙教育的失败。而作为最后继承皇位的四阿哥雍正,在起初时并无野心,一心只想辅佐太子为国尽忠,也正是这份纯朴的心让康熙注意到无权无势的他。

康熙不仅是明君,他更理智,既然选择储君一定出于大局考虑,而非是简单的喜欢。就比如率兵打仗远离权势的十四阿哥,康熙对他的定位仅仅是将,而非是一国之君,否则也无法解释后期时康熙的行为。

并且,在康熙尚未指定继承人之前,所做的种种事情其实早就有迹可循,康熙晚年时期,四皇子胤禛曾多次代替康熙前往天坛祭天,各种重要事件全部由胤禛负责操办。尽管并没有明面上指定,但是背地里群臣对其早就心有预料,所以雍正的登基才会如此顺理成章。

关于雍正的不正统,首先没有直接证据,其二辽宁博物馆展示的遗诏完全表明,雍正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而且根据雍正的种种事迹,也足以表明他的皇位当之无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建... 1934年7月23日,未来的上将,此时的红17师师长萧克突然接到湘赣省委转来的中央军委电报,要求红6...
原创 朱... 朱元璋,历史上最为生猛的皇帝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乞丐、和尚到牛倌,朱元璋经历了一系列波折,...
河北平山一村庄发现古墓,文物部... 奔流新闻讯(记者 张秀芸)7月25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杨家桥乡发现一座古墓,墓穴...
原创 朝... 朝鲜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唇齿相依,血浓于水。中国和朝鲜的关系很悠久,在历史上,日本曾多次侵略朝鲜半岛,...
原创 古... 其实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以土木为基本的建筑材料,泥土和材料,是自然对于人类最大的恩赐,虽然那个年代没有...
原创 林... 中华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在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中,有着太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发生,让我们至今读来都为...
原创 若... 前言 武松和燕青,这两位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究竟谁更厉害? 如果他们真的交手,结果会如何?一边是以勇...
原创 完... 公元四十一年,已经四十七岁的刘秀,事业大成,意气风发,就像回到家乡章陵县看一看。 此次回家,刘秀从不...
原创 国... 你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现在除了被强制要求写日记的学生,其他能常年坚持写日记的人似乎并不太常见。 事实...
原创 赵... ——【·前言·】——? "斧声烛影",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事件,让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死因成为千古...
原创 他...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利后,部队开始撤退,在敌军的围剿中,部队的人数逐...
原创 中... 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的129师,多为原红四方面军,但在确定师长人选时,却由非红四系刘伯承担任了军事主...
原创 隋... 隋朝历史上,文臣武将辈出,然而,杨素可谓是最为杰出且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曾经率军平定了尉迟迥、突厥...
原创 诸... 三国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不足百年,当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朝代,对里面人物故事的熟悉程度,远超任何一个...
原创 是... 登陆英伦三岛的计划失败之后,希特勒将逼迫英国人投降的希望,寄托在了打垮苏联的作战行动上。 1941年...
原创 带... 引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937年9月,任弼时此时任政治部主任,当他正在八路军办事处处理公务...
原创 回... 前言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九十周年,提起曾经的往事,很多人会对当年数十万东北军不放一枪一弹就撤退到关...
原创 朱... 在元朝末年,民生困苦,朱元璋带领平民起义,成功推翻元朝统治。 然而,明朝建立初期的开国将领中,一些...
原创 诸...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美谈,这大概也是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最佳故事脚本之一。 然而刘邦从一介亭长出身...
原创 祖... 百行孝为先,孝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涌现出一大批关于“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