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宣统皇帝溥仪,则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君王。他虽在不知事的3岁登基,又只做了3年帝王,但继承祖宗基业却好似是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在被冯玉祥赶出皇宫后,溥仪最大的梦想就是复辟,光复清朝统治。而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张作霖的举动,给了当时的他最大的动力。
溥仪虽然在1912年就已经退位,但当时为了和平解决此事,国民政府许下了优待政策。溥仪可以继续住在皇宫,清王朝各代皇帝积攒下来的宝物也都归他所有,这可是一笔巨额财富。动乱年代最缺的就是钱粮,于是1924年的时候,冯玉祥带人攻入了紫禁城,逼迫溥仪交出财物,离开皇宫。
溥仪离开皇宫后,搬到了天津静园,没了财物傍身,虽衣食不愁,但比起以前的生活还是拮据了不少。人走茶凉,从来不只是说说而已,溥仪一朝从高位跌落,之前身边的人大都离开,张作霖却时常会接济他,还让自己心腹将领去拜会。1925年,张作霖更是亲自去拜访了溥仪。
当时的溥仪只是个被冯玉祥赶出宫,狼狈逃离的前任皇帝。而张作霖却是手握几十万大军,执掌东北的一方大员,能够去看望落魄前任上司,已经是件很仁义的事情了。可张作霖刚见到溥仪二话不说,直接跪下磕了个头,同时高呼“皇上万岁!”溥仪退位后,虽然住在皇宫,但却没人再敢这样堂堂正正的给他行跪礼,还称其为“皇上”。
张作霖的行为让溥仪很是吃惊,但心里同时涌上浓浓的喜悦自豪,毕竟张作霖现在的地位与势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比。走之前,张作霖还给溥仪留下一句话:“皇上要是乐意,到咱奉天去,住在宫殿里,有我在,怎么都行”。
一省之长,又手握重兵的将军对自己如此尊敬,让溥仪产生张作霖还会拥护自己为皇的感觉,有了他的支持,自己重登皇位,匡扶清朝江山不再是梦。但张作霖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因为看重旧情。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改变,虽说人改变了社会,但也要适应社会,否则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淹没。
张作霖能从社会底层一步步成长为手握军政大权的将领,怎会看不明白这一点呢?溥仪最后的下场,也证明他恢复清朝,重登皇位,终将会是一场梦,醒来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