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年夏天,匈牙利著名的革命诗人斐多菲随匈牙利革命军奔赴战场。经历了1848年大革命的高潮后,在奥地利和沙俄军队的夹击下,匈牙利革命的前途已是一片惨淡。作为革命的领导者和著名诗人,斐多菲本来不需要亲自上战场。然而,他亲自写下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誓言,毅然随军出征。最终,在战斗中,诗人被俄国哥萨克的长矛刺穿胸膛,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848年匈牙利革命后,斐多菲的诗歌和献身精神一直鼓舞着匈牙利人民继续奋斗。
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终于赢得了独立。但独立后的匈牙利虽然摆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却没能摆脱小国地位。在二战中,匈牙利被纳粹德国绑上战车,损失惨重。战后,匈牙利又沦为苏联的附庸。1956年,匈牙利总理纳吉试图摆脱苏联控制,默许西方国家支持的势力攻击匈牙利共产党,导致苏联直接出兵干预,纳吉被判处绞刑。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西方对抗的前沿从波兰—匈牙利退缩到波罗的海至乌克兰一线,匈牙利才勉强从大国夹缝中走了出来。 奥匈帝国解体前,匈牙利位于中欧的潘诺尼亚平原,被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第纳尔山脉环绕,多瑙河从中流过,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发展农业。这片土地曾经孕育出强大的国家,为欧洲抵御奥斯曼帝国的入侵,被誉为天主之盾。然而,匈牙利的兴衰主要源于人祸。早期的匈牙利是罗马帝国的边疆地区,属潘诺尼亚行省。395年,罗马势力收缩,撤出了潘诺尼亚,导致匈牙利成为一个游牧民族的中转站,没有建立起稳固政权。 889年,马扎尔人的新领袖阿尔帕德成为匈牙利大公。然而,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匈牙利一直处于动荡状态,被各种民族侵扰,直到955年,德意志的奥托大帝在奥格斯堡战役中重创了马扎尔人。此后,马扎尔人逐渐停止了对外扩张,开始建立起政权。1000年,马扎尔人大公伊斯特万一世改信天主教,建立了匈牙利王国。然而,内外的矛盾使得匈牙利王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战争,尽管在1172年贝拉三世的统治下取得了短暂的辉煌,但贵族割据和王权削弱成为匈牙利的痼疾。 1241年,蒙古人的入侵使得匈牙利陷入困境,而贵族内斗使得他们无法团结应对。在赛约河之战中,蒙古军以少胜多,歼灭匈牙利军队,攻占首都佩斯城,导致匈雅提摆脱了王位。虽然贝拉四世试图重建国家,但匈雅提的出现使得内斗不断。在1437年,西吉斯蒙德无后而亡,王位由哈布斯堡的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继承,标志着匈牙利第一次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然而,哈布斯堡对匈雅提的影响并未持久,贵族内斗再次使得匈雅提失去统治权。 1458年,为了稳定国家局势,匈雅提推选了十三岁的拉斯洛五世为国王,由自己代为摄政。在奥斯曼帝国的威胁下,匈雅提努力稳住危局,最终在巴尔干的战争中病死。随后,匈牙利再次陷入君臣内斗的状态。在马加什一世的统治下,匈牙利取得了一时的辉煌,击退了土耳其,打败了奥地利,但1490年,马加什一世突然亡故,留下了一个无法继承王位的私生子,使得匈牙利再次成为各国王室争夺的目标。 十八世纪,匈牙利王位被哈布斯堡家族垄断,成为奥地利的附庸。直到1848年大革命爆发,匈牙利才逐渐从附庸转变为与奥地利组成二元制的奥匈帝国。在这一时期,虽然名义上仍受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匈牙利有自己的议会和首相,形成了一个国中之国。然而,奥匈帝国内部矛盾丛生,而匈牙利的多民族国家也受到了分裂的威胁。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由于未能整合国内各民族,被各方肢解,沦为一个中欧小国。匈雅提民族主义曾在摆脱外部压迫后,开始压迫国内其他民族,给哈布斯堡挑拨的机会。解体后,匈牙利进入了新一轮的混乱和君臣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