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论军事能力,粟裕最服这位元帅,说:换我打不了这么好,此人是谁
迪丽瓦拉
2025-07-08 18:03:47
0

在我党的十大元帅中,有人善打运动战,有人擅长攻坚战,也有人长于指挥大兵团作战。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传奇经历,堪称一代名将。然而,在这群军事强人中,却有一位让久经沙场、战无不胜的粟裕大将也自愧不如。粟裕曾经由衷地感叹:此战如果换我来指挥,恐怕打不了这么漂亮。到底是哪位元帅让粟裕如此佩服呢?他创造了怎样的军事奇迹,展现了何等超凡的指挥艺术?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传奇元帅的军旅生涯,揭开他的神秘面纱。

早年从军,崭露头角

徐向前,这位让粟裕也甘拜下风的传奇元帅,早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1929年,年仅24岁的徐向前被任命为红11军31师副师长。然而,此时的31师损失惨重,仅剩下区区数百人。换做一般人,面对这支羸弱的部队恐怕要望而却步,但徐向前却胸有成竹。

他深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避其锋芒,以弱胜强。于是,他带领这几百号人马在大别山区拉开了游击战的序幕。刚一上任,徐向前就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广西军阀罗霖率领3000余人,联合河南土匪武装1600余人,北南夹击31师。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这是一场事关31师生死存亡的战役。

徐向前沉着应战,他提出避强击弱的战术,率领部分红军与南路敌人周旋,主力则集中兵力攻击北路敌军。凭借灵活机动的打法,31师在5次战斗中接连击溃两路来犯之敌,化险为夷,成功挽救了危局。

然而,蒋介石岂肯善罢甘休。他又派出号称"猪将军"的刘峙,调集重兵再度进犯。徐向前依然以老办法应敌,但这次他更进一步提出"与敌周旋,避强击弱"的战略方针。面对强敌,他指挥红军灵活穿插,避实就虚,最终再次打败了这位名将。

接下来,国民党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徐夏会剿"。但在徐向前的带领下,红军利用敌人防线的空隙,跳出包围圈,兵分三路向外线出击。仅仅一个回合,就消灭了敌人4个民团。国民党军心大乱,甚至有一个连整建制向红军投降。

1930年,红31师与友军合编为红一军,徐向前担任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他抓住蒋介石与阎锡山在中原混战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外线进攻。通过诱敌深入和伏击战术,红军消灭了进犯阳平口的敌军,取得了鄂豫皖红军成立以来首次歼灭敌一个整团的重大胜利。

紧接着,徐向前又指挥部队攻取花园车站。三战三捷,共歼敌3000余人。第1师迅速发展到拥有3000人的机炮混成团,还首次装备了炮兵。就这样,在徐向前的率领下,原本濒临绝境的红31师转危为安,迅速成长为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

率红四军,纵横驰骋

1931年,红十五军和红一方面军合编为红四军,徐向前担任军参谋长。此时的他,已经在军事指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国民党军队接连发动的"围剿",他总能灵活运用兵法谋略,带领部队化险为夷。

第一次"围剿"中,徐向前提出了避强击弱、声东击西的战法。他指挥部队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在外线寻找敌军薄弱环节,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先后歼灭敌军1.5万余人,打破了敌人的包围圈。

紧接着,国民党又发动了第二次"围剿"。这一次,敌军调集了更多兵力,企图一举消灭红四军。徐向前沉着应战,他一改常规,提出了"往返机动、待机反攻"的方针。

红四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时而避其锋芒,时而主动出击,灵活多变的战术让敌军应接不暇。最终,红军再次重创敌军50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

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徐向前不久后就担任了红四军军长。然而,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1931年底,国民党调集重兵,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第三次"围剿"。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徐向前审时度势,他提出了"飘忽战术",主动放弃根据地,在外线寻找战机歼灭敌人。同时,他还总结出了"围点打援、诱敌深入、攻其一点、各个击破"的一整套作战方针。

在徐向前的带领下,红四军四处出击,打得敌军晕头转向。从1931年11月到1932年6月,红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6万余人,彻底打垮了敌人的围剿。

这一战,不仅展现了徐向前高超的指挥艺术,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革命人民的斗志。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还专门发来贺电,称这次胜利"给予全国反帝反蒋的革命运动以无限的兴奋"。

根据当时的统计,经过这场大捷,鄂豫皖红军迅速发展到4万余人,根据地人口也扩大到350万。徐向前驾驭战争的能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然而,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1932年,他亲自担任总指挥,调集30多万大军,妄图一举歼灭红四军。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第四次"围剿"。

这一次,敌人动用了大量飞机、炮火,在绝对优势的军事压力下,红四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了艰难的长征。蒋介石穷追不舍,妄图趁胜追击,一举消灭红军。

在危急关头,张国焘提出要分散红军,化整为零打游击。但徐向前坚决反对这一错误主张。他果断决定,带领部队从敌人的接合部位集中突围。

就这样,红四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一举冲破了国民党10多万人的重重包围,杀进了四川境内。途中,他们还连续击溃了敌人的阻击,取得了突围的重大胜利。

1933年,红四军刚刚在四川立足,敌军又调集6万余人,分三路对红军发起进攻。形势再度变得异常严峻。

但徐向前临危不乱,他及时调整战略,提出"收缩阵地、节节抗击、待机反击、重点突破"的作战方针。在连续4个月的浴血奋战中,红四军共歼灭敌军2.4万余人,再次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此战一结束,红四军就迅速扩大了根据地,并且广泛发动群众,短时间内就从1.5万人发展到8万余人,成为当时三大主力红军中发展最快、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然而,敌人并未就此罢休。1933年10月,四川军阀刘湘就任"剿匪"总司令,又调集20多万大军,分6路向红四军发起新一轮进攻。刘湘还放出狂言,要在3个月内将红军赶尽杀绝。

客观地说,此时敌军的兵力规模和装备水平都远胜从前,给红军带来了空前的军事压力。但刘湘显然低估了徐向前的指挥才能。

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徐向前依然沉着应战。他采取了诱敌深入、伏击歼敌的老办法,同时不断调整部署,稳扎稳打,逐步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

仅仅20天,刘湘的部队就损失了上万人马,锐气大减。徐向前抓住战机,当即下令全军反攻。红四军一部实施大纵深迂回,直插敌后,一部则前后夹击,全歼溃逃的敌军十余个团。

刘湘精心部署的战略布局,顷刻间土崩瓦解。就这样,在长达10个月的反击战中,红四军共歼灭敌军8万余人,取得了红军战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果最为辉煌的胜利。

这一时期,徐向前驾驭战争的能力,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弱胜强的本领令敌人闻风丧胆。正如毛主席所言:"徐向前同志,是我党我军的一员战将,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解放战争,军事才能达到巅峰

1946年6月,国共和谈破裂,内战全面爆发。此时的徐向前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中。

刚到晋冀鲁豫军区,徐向前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时他手下的部队多为地方武装,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正规军的训练和作战经验。面对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这支部队能否打赢还是个未知数。

然而,徐向前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深知,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在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于是,他立即着手对部队进行整编和训练。

首先,徐向前对部队进行了重新编组,将散兵游勇般的地方武装编成了建制完整的连、营、团。同时,他还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到这支部队中,以提高部队的骨干力量。

接着,徐向前亲自督战,带领部队进行大练兵。他白天带着将士们进行战术演习,晚上则召集军官开会,总结经验教训。就这样,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训练,这支由地方武装组成的部队很快形成了战斗力。

1947年底,徐向前率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运城战役。运城是国民党在晋西南的重要据点,驻守此地的国民党军装备精良,工事坚固。攻打运城,对于刚刚完成整编的晋冀鲁豫部队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战斗打响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国民党军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晋冀鲁豫部队一时难以攻克。眼看战事陷入僵局,徐向前当机立断,他命令炮兵集中火力,对敌人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同时派出敢死队,奋勇当先,发起冲锋。

在徐向前的指挥下,晋冀鲁豫部队士气大振,连续发起猛攻。最终,运城城破,国民党军被全歼。这一仗,徐向前率部以劣势装备击败优势敌军,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指挥艺术。

运城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的士气。1948年,徐向前又率部发动了臭名昭著的临汾战役。这一仗,他再次展现了自己对战场的驾驭能力。

临汾是国民党在晋南的军事重镇,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为了攻克临汾,徐向前采取了"边打边建"的策略。战斗打响后,他一面指挥部队发起进攻,一面组织工兵挖掘地道,从地下进攻敌人阵地。

双方在地上地下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攻防战。国民党军利用坚固的碉堡顽强抵抗,并不时用飞机、大炮轰击我军阵地。面对凶猛的敌火,徐向前沉着应战。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在敌人防线薄弱处集中兵力突破,多路出击,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最终,在我军地上地下的夹击下,临汾城终于被攻克。这一仗,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5万余人,俘虏国民党晋南总指挥梁培璋。毛主席得知捷报后十分高兴,他称赞道:"我军9个旅都取得攻坚经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

攻克临汾后,徐向前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审时度势,抓住战机,立即部署兵力,准备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1948年5月,他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晋中战役。

这一仗,国民党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对我军发起疯狂进攻,企图一举歼灭晋冀鲁豫野战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徐向前沉着应战。他一改常规,没有和敌人硬拼,而是采取了以逸待劳、避实击虚的策略。

战斗打响后,徐向前命令部队化整为零,诱敌深入。一面派出一部分兵力吸引敌人主力,一面率领主力部队迂回到敌人侧后,伺机歼敌。国民党军见我军溃退,以为胜券在握,一路追击,却不知自己已经落入了圈套。

待到国民党军追击部队被诱入预设的伏击圈后,徐向前立即下令反击。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然出现在敌人后方,配合阻击前进之敌的部队,前后夹击,打得国民党军晕头转向,溃不成军。

就这样,晋中战役以我军以6万人歼灭国民党军10余万人的辉煌战果宣告结束。毛主席得知这一捷报后十分高兴,称赞徐向前是"我军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优秀将领"。

晋中战役的胜利,再次展现了徐向前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善于以弱胜强,巧妙地利用敌我力量对比,灵活运用兵力,屡创战场奇迹。正是在这一系列战役中,徐向前以其出众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全军上下的尊重和爱戴。

除了晋冀鲁豫战场,徐向前还曾先后率部参加了平津、淮海、渡江等一系列战役。其中,在平津战役中,他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8年底,国民党军在华北地区仅存平津地区一隅。为了彻底解放华北,中央军委决定发动平津战役。徐向前被任命为平津前线总指挥,全面负责这一战役。

面对固若金汤的平津,徐向前决定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策略。他先率部攻克了天津,切断了平津间的联系,然后兵分两路,对北平形成合围之势。

1949年1月,解放军发起总攻。在徐向前的指挥下,解放军将士浴血奋战,连续攻克敌人一个又一个据点。最终,国民党军被全歼,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至此,华北全境皆为我有。

平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已进入最后的胜利阶段。此后,徐向前又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回顾徐向前在解放战争中的卓越表现,我们不难发现,他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战场奇迹,靠的正是其出众的军事指挥才能。

无论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还是亲临前线,指挥若定,徐向前始终展现出一位杰出军事家的风范。他善于因敌制宜,审时度势,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战术,屡屡打出敌人的出其不意。

同时,徐向前还善于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充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他常常深入基层,与士兵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鼓舞他们的斗志。在他的感召下,广大指战员视死如归,誓与徐司令共进退。

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事业鞠躬尽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徐向前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然而,新中国的诞生并不意味着一切就此太平,西南地区还有大量国民党残余势力盘踞其中,对新生的共和国虎视眈眈。

为了彻底消灭国民党在西南地区的势力,中央决定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徐向前被任命为副主席。他临危受命,率部南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剿匪反霸斗争。

当时的西南地区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国民党残部利用有利地形,负隅顽抗。为了尽快拔除这些钉子,徐向前采取了"分进合击,步步为营"的策略。

他指挥部队分兵数路,或攻城拔寨,或追击堵截,将国民党残部压缩到越来越小的空间。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做好民族地区的工作,争取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

在徐向前的带领下,西南军政委员会所属部队连战皆捷,先后攻克了国民党在西南的多个据点,歼灭国民党残部10余万人。到1952年底,西南地区基本实现了和平解放。

剿匪反霸的胜利,为西南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扫清了障碍。徐向前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立即投入到了经济建设之中。他深入工厂农村,了解群众疾苦,想方设法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在他的努力下,西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还修建了公路,架设了电线,结束了与世隔绝的历史。

1954年,徐向前出任国防部副部长。在这个岗位上,他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十分重视国防科技工作,大力提倡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推动国防科技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在徐向前的支持下,我国第一辆坦克、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相继问世。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国防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59年,徐向前出任国防部长。上任伊始,他就提出要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他的主持下,国防部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和措施,大力发展尖端武器装备,提高部队的机械化水平。

为了加强军民融合,徐向前还提出"军工大、民品多、军民结合"的方针。在他的推动下,许多军工企业开始生产民用产品,军工技术也开始向民用领域转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中,徐向前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他强调,人民军队必须永远是党的军队,必须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每逢重大问题,他总是主动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徐向前十分关心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他经常深入基层连队,与官兵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他还身体力行,以自己模范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广大官兵。

在徐向前的倡导下,全军掀起了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许多部队还开展了"四好"连队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单位。在这个过程中,我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除了军事工作,徐向前还十分关注我国的外交事业。他曾多次率团出访,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在朝鲜战争、抗美援越等斗争中,徐向前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协助党中央制定军事外交方针,指导我军打败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捍卫了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岁月流逝,徐向前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第一线。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从剿匪反霸到保家卫国,他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90年9月,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因病逝世,享年88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光辉的一生。

结尾

纵观徐向前的一生,令人最为钦佩的是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3000年前古城就有清晰规划 记者23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一系列新的考古证据表明:距今3000多年前,三星堆古城已有清晰...
美美与共 中乌对话激活古老文明... “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1300多年前,中国唐代玄奘法师这样描绘撒马尔...
原创 诸... 诸葛亮如果选择休养生息,不举兵北伐,蜀国的命运会怎样? 导语:自东汉末年董卓乱京以来,因为汉室已经没...
明宣德浅雕五彩鬼谷子下山将军罐 大明宣德浅雕五彩鬼谷子下山将军罐是明代的一种极其珍贵瓷器,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瓷工艺、以及...
原创 为... 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从此刻开始,一国之君掌握六国之政,在这种大一统的思维...
原创 白... 谈起吕布,喜欢他的人说他是乱世枭雄,讨厌他的人骂他是见利忘义之辈。对于刘备而言,他显然是吕布的“黑粉...
原创 明... 有很多讲,明朝的灭亡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特别是亡在崇祯皇帝的手里,一个本该将王朝带向中兴的明君?为何...
原创 卫... 红25军最早创立于1931年10月安徽金寨,下辖73、74、75三个师。1932年11月,红25军7...
原创 聂... 你怎么能给钱学森教授乘坐这辆车呢?这太扎眼了。 1956年的一天,当钱学森与聂荣臻讨论完工作之后准备...
原创 李...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花费重金打造的凤阳皇陵,在经过200多年风光以后,竟然被一...
原创 在... 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五虎大将”各个都是万人敌,他们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赵云赵子龙,...
原创 5...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是蒋介石的心腹,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国民...
原创 粟... 昔年间,战士们于祖国山河天南地北汇聚而来,共同构成了我军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在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并没...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必背知识...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
原创 为... 说实话,哪个朝代不想对自己的既有敌人或者潜在敌人做到“虽远必诛”?但是,这种做法是建立在一定实力基础...
原创 蒙... 今天小编和大家聊聊秦始皇最重视的将军蒙恬是怎么被迫害致死的,赵高假传圣诏赐死扶苏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弄死...
原创 敬... 周总理是我党我军的领袖人物,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担任了很多重要的职位,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当了26年的...
原创 当... 综述 在历史上,每个朝代在建立后,都会选择一个城市作为都城,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国家壮大起来。都城的选址...
原创 孙... 孙权是汉末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他继承父兄的基业,最终鼎足江东,建立了东吴政权,和曹操、刘备争夺天...
原创 为... 前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此后,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奋勇南下,追歼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