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灭六国,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功绩卓著。嬴政本人自称始皇帝,希望后代称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可是秦始皇做梦也没想到,在他死后秦朝马上陷入了混乱,导致秦朝传至二世就戛然而止。那么以无敌之势扫荡六国而建立的秦朝为何短短几年就分崩离析了呢?
法家思想的专制诚然,商鞅变法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秦朝这个庞然大物的建立,法家尤其是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已经不再适用。秦自商鞅变法以来便一直遵行法家重刑主义的原则,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订的秦律,条目繁复,人民动辄得咎,以至于“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同时秦朝刑罚种类繁多,处罚形式极其残酷,且多个刑种可重复使用。《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这种连坐制与相互告发制,不但违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伦理纲常而使每一个一般民众都时刻面临连坐之虞,还会也会诱发居心叵测之徒告发甚至是诬陷他人而使每一个人都是惶惶不可终日。
秦始皇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想要的只是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一旦出现反对的声音,秦始皇便会让他马上消失。比如,焚书坑儒。秦王政三十三年,仆射周青臣进颂曰: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听后十分高兴。博士淳于越看不惯便反驳道: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于是由李斯主导,秦始皇首肯的“焚书坑儒”行动浩浩荡荡地展开了。“焚书坑儒”使知识分子完全站在了秦始皇的对立面,而他也错过了吸取百家之所长,改变法家专制局面的机会。
文化信仰的缺乏
秦国本身地处西陲,文化与山东六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并没有采取相对温和的方式处理文化的交融,而是采取相对急促的方式。“书同文”本身是一个跨时代的举措,可是无论什么时代,文化的统一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个消化周期。而秦朝的统一文字之路却像是一夜之间便完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短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到文字的完全统一。文字的变化使得各国之民申诉无门,积怨渐深。
另外,秦朝缺乏教化各国人民的精神信仰,使得各国人民很难融汇在一起。纵观历史长河,欧洲中世纪有基督教约束,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秦朝的法家思想,说是一种精神信仰,更多的却是一种精神恐惧。
尽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马上就提出了“五德始终说”,认为“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并且在泰山封禅,来表示自己受命于天。可是这一系列举措不算是精神信仰,只是秦始皇巩固皇权的工具罢了。
南征北战,劳民伤财不可否认秦始皇修建长城,南平百越,北击匈奴的历史壮举,但是在平定六国之后首要任务是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刘邦建立汉朝以后,经过“文景之治”,在汉武帝之时达到顶峰。饶是这样,连年的征战也让汉武帝背上个“穷兵黩武”的名头。唐高祖建立唐朝以后,经过“贞观之治”,“贞观遗风”,才有后面的“开元盛世”。
秦始皇上有严苛刑法,下有沉重赋税,还连年征战,导致百姓食不果腹,饿殍遍野。所以陈胜、吴广喊出那句“天下苦秦久矣”,算是说出了天下人的心声。
结语秦始皇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固然伟大。然而秦始皇对于权力过于热衷,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面对一个幅员辽阔的大一统王朝,以往历史无迹可寻,使得秦始皇没有及时察觉到法家思想的不适用性。再加上秦始皇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过于急于求成,不体谅下面黎明百姓,导致在其死后,秦朝在短短十几个月里就毁于一旦。至于赵高和胡亥,在我认为只是压垮秦王朝这个庞然大物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