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华文明拼图中的武将排行,三国时期的武将们虽然不能排上高位,但一定是上榜最多的。可以说,古代乱世出英雄的巅峰就是这个时期了,再加之一本流传几百年的《三国演义》,我们对其中的很多人物更是如数家珍。
但是很多人数起关于武将们的家珍时,最多的还是经常提的那几个,比如第一猛将吕布、又或者是华夏第一神将关羽,或者是常山赵子龙等等。其他的很多时候都直接忽略不提,甚至是根本就不知道。当然,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强,而是因为他们很低调的原因。其中,这六个人就是如此,他们看似很文弱,在三国中的高光时刻也不多,但本事却不低。
东汉末年,王朝崩溃,各路诸侯枭雄再次复刻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始脱离中央王朝的管制,纷纷独立,自立为王。而这其中起义的人不少,如过江之鲫,但最后能够问鼎天下的不过寥寥几人,到后来,直接就成了刘备、曹操、孙权三人。
而他们三人之所以能够为王,靠的自然有自己的本事,但在历史的巨浪下,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所以他们能称王,很大程度上靠的都是下面的文臣和武将。像刘备就有关羽、张飞、赵云和黄忠等人,而曹操有夏侯惇、曹昂等人,孙权有周瑜和吕蒙等人。
这些都是非常出名的将领,不可否认,他们在几个君王建功立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靠他们几个,也不能将东汉末年的历史创造的如此辉煌。因为在这其中,还有数不清的其他猛将,他们也在为各自效忠的良主效力。在这些人中,有六个人十分低调,但他们的本事却很厉害。
在蜀汉的阵营中,第一个就是高平。或许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会觉得有点陌生,但一说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段故事的时候,高平这个人物立马就鲜活起来了。当时蜀国和魏国对峙街亭山的时候,马谡骄傲自大,将士兵布置在街亭山上,结果魏国军队来了之后,直接断水烧山,街亭山就此失守,而马谡也被诸葛亮斩杀。
马谡算是罪有应得,但是在马谡获罪的同时,有人却被封赏了,这个人就是高平。当时,马谡一意孤行要将士兵布置在山上的时候,王平曾出来多次劝解。最后虽然没劝住,但是战争不至于惨败,王平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在蜀国的战争中,王平也一直在,只不过因为低调,所以被忽视了。
第二个就是廖化。说起此人,很多人可能比王平还陌生。但蜀国的整个武将历史中,廖化是不可或缺的,他陪伴了整个蜀汉王朝。在后来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廖化就曾率人打败了当时蜀国的劲敌司马懿。这一个对手,都是很多武将难以企及的存在了。
曹操把持的魏国是当时三个国家中最为强大的一个,而这种强大的基础自然是有雄厚的军事实力。士兵够多,是军事实力的一种表现,但若是没有良将指挥,也只是给别人送人头。因此,曹操的军事实力之所以强,到底还是依赖于他下属的很多强将。
除了像徐晃等人之外,他的阵营中也是卧虎藏龙,有很多厉害的大人物。第一个就是李典。李典最出名的应当是合肥之战。当时他跟自己不和的张辽一起组队守城,当时由于曹操要出征,所以留守的士兵不多,只有七千多人。而当时听到曹操离开老窝出征的孙权,高兴的率领十万大军来袭。
七千对十万,有这种实力的,还是后来盛世中的唐王朝,对阵的是阿拉伯联军。而当时的魏军跟东吴的军队总体相差不大,因此这场战争的结果很悲观。但最后的结果是李典和张辽率领的守城军击败了当时的孙权大军,而孙权还差点被活捉。因此,从这以后,孙权成为了三国的一个笑话。
第二个就是曹仁。听名字就知道是曹操的亲族,的确,曹仁是曹操的堂弟。他为人勇猛,在征讨吕布的时候体现的很明显。吕布的实力,很多人都知道,因此能被他视为心腹的人自然实力也不弱。当时的曹仁在曹操攻打句阳的时候,就斩杀了吕布的大将。除此之外,他在跟周瑜的战斗中,也很出名,以少胜多。
第三个是郭淮。他属于有勇有谋类的人物。曹操在出征对战的时候,会问郭淮的意见。由此可见他的军事谋略能力。除此之外,他的军事应战能力也很强。曹操居于北方,有蛮族侵扰之忧,是郭淮多次率领军队将这些人击败,因此他在魏国北边的名声非常大。
除了蜀汉和曹魏阵营的大将,还有一个大将也很厉害,只不过他由于跟的人不对,所以早早下线,这个人就是高顺,号称“陷阵营”。高顺是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手下,深得他的信任。因为高顺和郭淮一样,属于军事应战能力和谋略皆有的人。吕布之前在打仗的时候,会找他商量对策,所以吕布将其视为心腹。
只是后来曹操在攻打下邳的时候,吕布败在了曹刘两人的手里,被斩杀。而跟着吕布的高顺自然也没能逃脱,被曹操斩杀在下邳。
三国时期的高光名将太多,因此像高平、郭淮这样的人物,在其中就被掩盖了光芒。但如果将他们彻底从各个国家的历史中抹去,就会发现可能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战局可能会有很大的逆转。因此,他们即便是在三国的历史上不那么出名,但却是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而且我们现在能知道的历史名人,在遥远的过去一定有着高于常人的才能,否则厚厚的史书中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因为历史很厚重,即便是只说那些伟大的人物,我们都会发现史书很厚。所以,在过去,那些普通人根本就没有资格留史。因此,在历史中,无论是伟大的人物,还是不起眼的小人物,我们都应抱着学习和尊敬的态度了解他们。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