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总理问毛主席如何看待邓小平,毛主席写下四个字,“人才难得”
迪丽瓦拉
2025-07-09 13:03:19
0

1973年,有着八十岁高龄的毛主席,抵不过时间的催促,开始被病魔缠身。这时的毛主席虽然头脑依然清醒,但难免被衰老的沧桑感所包围。

毛主席时常和他人谈论起生死的话题,面对死亡,他毫不畏惧,豁达地说自己早就想去和上帝喝酒了。

但是作为新中国的领袖,国家和人民始终让他放心不下,毛主席只陪伴了新中国三十几年,未来的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每想到这里,他的心里总是有遗憾和不舍。

邓小平同志在结束一次地方考察活动后,被毛主席叫到了身边。像往常一样,毛主席和他谈起了未来的事情。

毛主席问道,“你说我死后中国会怎么样呢?”小平同志听到主席这样发问,脸上闪过一丝悲伤的神情,他想了想,严肃地回答了主席的问题,“一定会天下大乱,军阀混战!”

这沉重的八个字,听完似乎更让人放心不下,但是毛主席却认可了小平同志的话。

小平同志为何会这样回答主席?毛主席想要看到什么样的未来呢?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毛主席和小平同志之间的故事。

毛主席晚年预言:小平同志一定会成为新中国的强大支柱

经历过“九一三”事件之后,毛主席的心境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变化,身体状况也越来越不乐观。这时的周恩来总理也因病住院,无法再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这对于毛主席来说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此时的毛主席早已将自己的后事提上了日程,他认为自己的人生也快走到了尽头。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但他却十分信任邓小平同志,把对未来的期望都寄托在小平同志身上。

1974年4月,联合国召开第六届特别会议,这场会议是建立国家威信、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大好机会。邓小平接替了周总理的位置,代表中央出席这场会议,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国外媒体纷纷表示,在邓小平的身上看到了新中国的形象,他或许是周恩来最合适的一位代理人。这也在毛主席的期望之中,他一直认为邓小平是能付重托、值得信任的好同志。

为了更好地将小平同志培养成未来的接班人,毛主席多次在国内大型会议上力推邓小平,称赞他“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办事比较果断”,为他大造正面舆论。

后来,在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第四届人大筹备工作情况时,毛主席甚至直言:“王洪文不如邓小平”。

当时的王洪文身兼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等多个重要职位,也是受到毛主席的赏识,一手提拔到现在的位置。但是毛主席却当着王洪文的面,对周总理说,“邓小平比他强,Politics比他强。”

Politics是政治的意思,不懂英语的王洪文,并不知道主席在说什么,主席一边说还一边在纸上写下一个“强”字。

随后,聊到人事安排时,毛主席又和周总理说起邓小平,表示他完全支持小平同志。说着,毛主席又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人才难”,第四个字还没开始写,周总理就接了主席的话:“人才难得”。

听到周总理这么说,毛主席笑了起来,“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啊。”

1975年,小平同志顺利地担任了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帮助周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这都是由毛主席仔细替他铺平道路得来的结果,毛主席将对未来的厚望寄予到了小平同志的身上,历史证明,小平同志也没有让他失望。

小平同志与毛主席的革命友谊

长期从事对伟人研究的石仲泉先生总结:邓小平和毛泽东是师生关系。

小平同志一直认为,搞革命要实事求是,虽然小平同志书读的并不多,但他有很高的悟性,能够看到事情的本质。这一点也很受毛主席欣赏,一直把他当成接班人来看待。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小平同志给毛主席写信,表示自己身体还很硬朗,希望能再为国家做点事。

而在小平同志来信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他和毛主席的关系明显有些疏远。

造成毛邓关系僵硬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个是因为他们在很多重大问题上都有分歧,两人各抒己见却不在一起探讨解决,才慢慢的失去了从前一起合作和战斗的情谊。

毛主席一直很想找机会与小平同志亲近一些,他经常向工作人员抱怨说,“不知道邓小平是怎么回事,好像每次见面都不想与我接触一样,开会总是离我远远的,我这耳朵现在也不好使,他说的话我也听不清。好像从1959年开始,他就没有再主动找过我了”。

这一段抱怨也能体现出,毛主席对于曾经和邓小平同志的革命感情是十分怀念的。

后来这话传到了小平同志那里,他也反思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应该与主席坦诚相待、积极交流。

于是在被打倒后,他没有从此一蹶不振,而是频繁地给主席写信保持联系,而且多次请求会见毛主席,希望党和中央能再给他重新工作的机会。

毛主席看到了小平同志的决心,也决定重新处理这件的事情。他其实一直给邓小平留有余地,把他的矛盾当成是内部的问题。

他认为邓小平同志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并非不可原谅,仍有挽回的余地。并命令汪东兴传达给中央的各位同志,让他们不要将邓小平同志的问题当成是敌我矛盾。

毛主席的态度,暗示着邓小平同志可以重新登上政治舞台,两人的革命友谊也逐渐好转起来。

虽然会见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了很久,但是这些信让毛主席重新对邓小平同志有了信任。曾经他们是一起经历大风大浪的好伙伴,如今邓小平同志愿意重新回到中央,更是让主席心中十分感动。

1973年3月28日,周总理在北京玉泉山接见了邓小平同志。在看到邓小平走进门时,周总理立刻起身上前迎接,随着周总理的一声“小平同志”,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这一握,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感情。

一、周总理带着邓小平同志会见了毛主席。六年来,两人终于见了第一面。

看着邓小平的身体状况很好,毛主席感到很欣慰,但是想到自己病魔缠身,他语重心长地对邓小平说,“以后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身体。”听完这话,小平同志激动地握住毛主席的手,但是两人相视不语。似乎想说的话太多,不知该从何说起。

谈过公事以后,毛主席问小平同志,“这些年你都是怎么过来的?”小平同志犹豫了一会儿,只回了两个字:“等待。”

这两个字包含着小平同志对回归中央的期望,也包含着他对毛主席的信任。

这一等就是七年,七年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让他为党做贡献的心更加强烈。

小平同志和毛主席的关系一直很特殊,虽然经历过曲折,但他们始终互相欣赏彼此尊重。毛主席经常夸奖小平同志是难得的人才,并亲手为他铺路,给他重新改过的机会;小平同志也一直信任毛主席,从1933年革命时期,就一直无条件地支持毛主席。

小平同志得知主席的顾虑

小平同志在上任之后,没有辜负主席的期望,整顿了国家的各个方面,在军队、铁路、国防等领域部署了周密的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对于主席的顾虑,小平同志也能猜到个大概。

毛主席一直坚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坚决抵制反动统治。

晚年的毛主席注意到,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已经很久没有经过人事调动了,“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就会油”,这些领头人在自己熟悉的岗位上干的时间越久,就会越懈怠,久而久之会不遵守纪律,有可能酿成大祸。

毛主席一直注重于把控好军队,“枪杆子里出政权”,同样也意味着,有枪杆子就会有更多的东西。因此,毛主席要求军队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向他本人报告,防止出现任何意外。

把控好军队的重点,就在于保证各大军区的司令员不会出现问题。

显然,让司令员们长期呆在一个区域并不利于军队的发展。毛主席认为,我国幅员辽阔,东南西北的环境、情况各不相同,如果让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对调,也是在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的工作也有挑战性。

于是,“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这个想法逐渐在毛主席的脑海里扎根,邓小平同志在主席身边工作这么久,很快就看出了主席的顾虑。

在主席向他问出“我死后会发生什么”时,小平同志想到了“军不可一日无帅”,毛主席身为最高统领,如果在他去世之前没有安顿好各大军区,有可能会引发祸患。

因此在听到小平同志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时,毛主席并不意外。

他对生死看的很淡,对名利看的更淡,小平同志也是深知这一点,才没有说一些虚假的恭维的话,而是直接指出了问题所在。

毛主席随后又问道,“小平同志觉得此事该做何处理呢?”

小平同志并没有作答,而是把自己面前的茶杯和主席的茶杯调换了位置,正好呼应了主席心中的想法。主席看到之后开怀大笑,对小平同志说,“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毛主席和小平同志的谈话十分冷静和轻松,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商量出了对策。

表面上他们似乎都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但看着一边忍受病痛的折磨,一边还要为国家未来操心的毛主席,小平同志心里也不是滋味。

在主席病逝多年后,小平同志突然有一次提到了这些事,说了一句,“毛主席晚年,如果能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就好了。”这一句话,引发了众人的感伤。

毛主席用尽毕生的精力,都在为人民的幸福努力,到了晚年还要忍受没有亲人陪伴的痛苦。

面对死亡,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感到过遗憾,而是放不下祖国,害怕自己没有尽到职责。毛主席的用心良苦,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动。

小平同志亦是如此,他没有辜负主席的嘱托,接下了这光荣的使命。如今这盛世,一定也是他们心心念念幻想了无数次的未来。我们更应该继续这种传承,为自己生在这片红色土地而感到骄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南... 刘裕,小名寄奴,是魏晋南北朝时,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即赫赫有名的南朝宋武帝。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
原创 兵... 因为春秋时期的礼乐制崩坏,周天子丧失了对诸侯的约束力,所以造成了战国时期的纷乱局面。秦始皇结束了纷乱...
原创 蜀... 蜀汉,汉朝的最后政权,由刘备建立基业,最后在刘禅手中走向了灭亡,汉朝也就至此消失,不复存在。说起蜀汉...
原创 原... 【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做人的道理有能屈能伸的概念,而且认为屈服也不失为大丈夫也。正是因为如此,...
原创 李... 公元626年,一场腥风血雨的“玄武门之变”,让兄弟自相残杀,皇权易主。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他争权夺势的...
原创 不... 新疆自古就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到什么时候呢?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
原创 作... 李瑁的名字中间其实缺了一个字,那就是绿色的绿。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18个儿子,李隆基是真的不缺儿子,...
原创 原... “六驮”是唐代特有的一种体制,存在于唐府兵制之中,府兵制始创于西魏,完备于唐朝,唐朝时的府兵制已经发...
原创 新... 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是近代三大伟人,他们为革命献身,一生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是中国人...
原创 “... 很多人因为一部《三国演义》而痴迷于各种兵法谋略,里面最精彩并非战场上的血腥厮杀,而是坐镇在后方的谋士...
原创 古... 有个读者留言,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为何古代打了败仗,称“败北”,而不是“败东”、“败四”或者“...
原创 清... 清朝人结婚老照片:看看清朝婚礼仪式,如今许多过程都被遗弃了!真实太可惜了! 清朝人结婚老照片:清末...
2025中华文明探源·元谋论坛... 5月1日,在元谋人发现60周年之际,来自考古学、古人类学、博物馆学、地质学、植物学等多个领域的国内顶...
原创 清... 清朝末年时局动荡,外国列强开始侵略我们国家,当时一些大户人家和乡绅为了自保就会在家中自备武器,为了让...
原创 鳌... 其实很多人都误会鳌拜,将鳌拜的黑越描越大。康熙少年时期就扳倒大权在握的鳌拜,当时鳌拜手中掌握大清实权...
原创 明... 引言 明朝第一牛人王阳明 一、名字背后的玄机 王阳明出生前,他奶奶做了个神梦——天神踏云...
原创 蒋... 1949年,对于共产党人和全国同胞们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我们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共...
原创 原... 谭嗣同,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写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
原创 有...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一个皇帝制王朝,所以很多的人都喜欢去研究清朝的历史...
原创 《... 吕布是《三国演义》中公认的第一高手,在虎牢关之下他面对关羽、张飞两个顶级高手大战三十合不落下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