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人提高生育的手段:刘邦的一条妙计,害苦了全国的豆蔻少女
迪丽瓦拉
2025-07-09 13:03:27
0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过连年战争,外族入侵,瘟疫流行等天灾人祸,这对古代人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比如汉末时全国人口几乎“十不存一”,在以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的古代,人口的下降意味着国力的衰弱。

因此历朝历代都推出过各种政策来促进人口恢复,这些政策也帮助中国度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

土地再分配与赋税改革

绝大多数中国古代百姓都以耕作为生,土地自然成为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从先秦时代开始,我国就存在着土地兼并的问题。

每到王朝的中后期,自耕农阶级的土地就会被地主阶级夺走,这些失去的土地的农民只能成为佃户或者流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人口数量在此时就会趋于停止,或者发生衰减。

因此想要促进人口数量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给予自耕农阶级足够的土地。

中国的人口衰落现象,往往出现在战争后的朝代更替阶段,此时原有的社会阶级被打破,大量土地变成了荒地,这给予了统治者重新分配土地的天然条件。

为了加快生产的恢复并提升人口数量,历朝历代在建国时都会进行土地的重新分配。

农户们能够分到比之前多得多的土地,这极大的促进了他们的生产热情,在拥有了土地资本之后,他们也更愿意生儿育女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给予农民土地,但却不在税收方面给予足够的优惠,可能反而对人口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在汉武帝在位时期,由于常年与匈奴作战,当时国内的劳动力人口出现了大幅减少,每户能够使用的土地数量显著上升。

但汉武帝为了补充军费,在当时推行了高额的人头税政策,甚至连三岁的小孩子都要纳税。

这让农户们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为了减少税赋额度,很多百姓宁愿不生孩子,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杀婴现象。

这也导致汉武帝时期,全国人口出现了持续下跌,即使有些年份并没有大型战事。

直到汉昭帝继位之后,其在霍光的辅佐下对人头税进行了减免,这极大地促进了百姓的生育热情。

而后汉宣帝继承了他的主张,这才令西汉的人口数量有所恢复。

鼓励生育的相关政策

除了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推行较低的赋税制度外,古代统治者还会针对人口问题推行促进生育的相关政策。

其中既有靠国家政府强力推行的命令,也有一些奖励措施。

古代统治者促进生育的强制性政策,以西汉初年政府推行的“单身税”最为著名。

在西汉刚刚建立的时候,由于经历了秦末乱世的洗礼,导致全国的人口数量大幅下跌,剩余人口中青壮年的比例也非常低。

为了促进人口恢复,刘邦制定了一条规定:

凡是十五岁以上的年轻女子,只要没有出嫁就要每年缴纳120钱的赋税,这笔钱要一直交到其成亲或者年满三十岁为止。

这笔钱在当时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汉初年的人口恢复。

到了汉惠帝在位时期,为了加快人口恢复的速度,其将刘邦制定的“单身税”价格提升到了每年600钱,这令当时的农户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那些刚满十五岁的女孩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只能草草成亲,这其实给西汉的社会结构埋下了隐患。

因此在汉宣帝在位时期,就有大臣提出年轻人,尤其是女子太早成亲,会导致为人父母者不够成熟。

因此他们也没有办法很好地教育孩子,这导致“教化不明而民多夭”,是对王朝的发展大为不利的。

再加上当时汉代的人口数量较之西汉初期有了明显提升,刘邦设置的这个单身税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

除了这种强制手段之外,刘邦还推出了鼓励生育的政策。

当时凡是生孩子的家庭都可以免除两年的徭役,汉朝初年由于国家需要重新建设,因此徭役是非常繁重的,所以这个奖励可以说是非常丰厚了,其也确实推动了人口的增长。

与此同时,西汉政府还将人口增长数据,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很多官员在地方也推出了五花八门的鼓励生育政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非农户人口的管理政策

前面我们提到了,在古代出现人口减少,和流民数量的增加息息相关。

因此各个封建王朝在建立伊始都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招募流民返回家乡,或者就地从事农业生产。

这些流民会从政府处得到土地和相应的农具,这给了他们自力更生的条件,这些人恢复成自耕农阶级后,也会促进人口的增长。

除了流民之外,王朝建立之前经常要经过惨烈的战争,因此当时的军队数量一般是超过和平年代防卫需求的。

从西汉开始,历朝统治者都会将军队中的部分士兵遣返回乡,这不但能够降低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可以促进地方的发展和人口的恢复。

在此之外,历朝统治者在人口严重下跌的时候,还会要求地主阶级释放奴婢。

比如刘邦就曾经下令恢复奴婢的庶民身份,这些恢复了身份的新庶民,也能够从汉朝政府处领取土地和生产资料,并组建新的家庭,这对于人口的恢复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魏晋南北朝之后,佛教在我国许多地区流行开来,大量农户为了逃避赋税进入寺庙落发为僧,这对于人口增长也有严重的副作用。

北周武帝为了提升政府管辖农户数量,在国内开展了大规模“灭佛行动”,这令北周自耕农阶级人数得到恢复,补充了兵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人口的增加。

写在最后

中国古代政治家始终秉持着“以人口为本”的政治理念,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古代统治者对于人口问题的重视。

这些人口政策的推出,有力推动了国民数量的恢复,为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的部分积极政策,直到今天依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西汉人口研究》,尚新丽著,2003年5月发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南... 刘裕,小名寄奴,是魏晋南北朝时,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即赫赫有名的南朝宋武帝。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
原创 兵... 因为春秋时期的礼乐制崩坏,周天子丧失了对诸侯的约束力,所以造成了战国时期的纷乱局面。秦始皇结束了纷乱...
原创 蜀... 蜀汉,汉朝的最后政权,由刘备建立基业,最后在刘禅手中走向了灭亡,汉朝也就至此消失,不复存在。说起蜀汉...
原创 原... 【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做人的道理有能屈能伸的概念,而且认为屈服也不失为大丈夫也。正是因为如此,...
原创 李... 公元626年,一场腥风血雨的“玄武门之变”,让兄弟自相残杀,皇权易主。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他争权夺势的...
原创 不... 新疆自古就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到什么时候呢?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
原创 作... 李瑁的名字中间其实缺了一个字,那就是绿色的绿。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18个儿子,李隆基是真的不缺儿子,...
原创 原... “六驮”是唐代特有的一种体制,存在于唐府兵制之中,府兵制始创于西魏,完备于唐朝,唐朝时的府兵制已经发...
原创 新... 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是近代三大伟人,他们为革命献身,一生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是中国人...
原创 “... 很多人因为一部《三国演义》而痴迷于各种兵法谋略,里面最精彩并非战场上的血腥厮杀,而是坐镇在后方的谋士...
原创 古... 有个读者留言,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为何古代打了败仗,称“败北”,而不是“败东”、“败四”或者“...
原创 清... 清朝人结婚老照片:看看清朝婚礼仪式,如今许多过程都被遗弃了!真实太可惜了! 清朝人结婚老照片:清末...
2025中华文明探源·元谋论坛... 5月1日,在元谋人发现60周年之际,来自考古学、古人类学、博物馆学、地质学、植物学等多个领域的国内顶...
原创 清... 清朝末年时局动荡,外国列强开始侵略我们国家,当时一些大户人家和乡绅为了自保就会在家中自备武器,为了让...
原创 鳌... 其实很多人都误会鳌拜,将鳌拜的黑越描越大。康熙少年时期就扳倒大权在握的鳌拜,当时鳌拜手中掌握大清实权...
原创 明... 引言 明朝第一牛人王阳明 一、名字背后的玄机 王阳明出生前,他奶奶做了个神梦——天神踏云...
原创 蒋... 1949年,对于共产党人和全国同胞们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我们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共...
原创 原... 谭嗣同,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写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
原创 有...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一个皇帝制王朝,所以很多的人都喜欢去研究清朝的历史...
原创 《... 吕布是《三国演义》中公认的第一高手,在虎牢关之下他面对关羽、张飞两个顶级高手大战三十合不落下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