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发动过三次大规模的西征,第一次是成吉思汗亲自带队的灭花剌子模之战。第二次是由元太宗窝阔台发动,这次覆盖面更大,征服俄罗斯,一直打到今波兰匈牙利,即如今东欧地区,后因战线过长退兵,并于占领区建立金帐汗国。第三次西征由拖雷之子旭烈兀发动,主要针对中东地区的木刺夷国、黑衣大食国、叙利亚国的征服。此战一扫中东,并建立伊儿汗国。
以上三次西征起源,是对花剌子模国的征伐,这也是花剌子模自己作死的结果。此国原为中亚小国,后逐步吞并西辽西部,拓展到波斯和阿富汗等地区,日渐强大。甚至对蒙古有了野心,企图远征,还曾派人到中都(北京)去收集情报。
1215年,成吉思汗与花剌子模缔结通商协定,并派遣商队450人带着大批财物前往通商,花剌子模见财起意,杀人夺宝。成吉思汗此时正忙着灭金国,原想和平解决。派出使者交涉,花剌子模国王摩珂末反而杀害正使,将两位副史剃光胡子赶了回来,以示侮辱,从此两家结下深仇。
1219年,蒙古征服西辽后,疆域与花剌子模接壤,随即开始进攻。此战历时五年,共歼灭花剌子模军队四十万人,一路追杀摩珂末,迫其四处逃窜,最终病死于里海一个小岛上。随着蒙古军队攻下其都城玉龙杰赤(土库曼斯坦境内)并屠城,花剌子模宣告灭亡。
对于蒙古的没有底线的征服欲望,其疆域周边所有的未臣服势力,都是他们的敌人,甚至于这些西征都是发生于南宋灭亡之前。他们急于消灭所有的不安定因素,如果不是战线过长,蒙宋战争的继续,他们很有可能将西欧也一并拿下。
而之前的契丹(辽)女真(金),没有如此大规模西征原因应该有如下几点:
一、相对于西部的化外之地,南方富饶的宋朝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而宋朝也是他们最大的目标和最大的对手。西部地区辽阔而贫瘠的土地,吸引力不够大。同样,位于其北方的大片土地同样不能成为辽金的战略重点。
二、辽、金两国在与宋朝的对峙中,已经不同程度的进入农耕文明。对于守地而耕的国家,不能如蒙古那样纯粹游牧民族一般,肆意无边的到处征伐。
三、辽、金两国对于土地的野心和征服欲望没有蒙古那般强盛。甚至于辽时,因《檀渊之盟》还能与北宋维持百年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