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地方官员中有各种带“台”的尊重,比如制台总督、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按察使、府台知府,总督类似于建国初期六大中央局第一书记或者现在高配局委的四大直辖市、广东以及新疆的党委书记兼省军区第一书记;巡抚类似于今天的省委书记兼省军区第一书记;布政使类似于现在的省长;按察使类似于现在的省政法委书记;知府类似于现在的地级市市委书记兼市长,那么道台放到现在又是什么职务呢?
我们先看一下道台这个职务在清朝的具体职责,清朝各省设道员也就是道台,清初的道员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官则有的单设,多数为兼任;其他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而作为布、按副使,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参政、参议发展而来,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佥事演变的结果。
从以上来看如果简单就因道台正四品官阶高于从四品知府,就认为道台放到今天属于副省长的职务是不准确的;从以上道台的介绍来说,实际上我们将道台分为四类来,对应今天的职务分析可能更准确,首先第一类粮道、河道类似于今天省级粮食厅厅长或者水利厅厅长,不过因品阶是正四品,更像高配省级副职。
第二类比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虽然当时有当地同品级官兼任,不过现在实际上就是类似于高配的省交通厅厅长、省级海关关长、省农垦总局局长、省国资委主任等机构,不过这类高配放到今天,像驿传道,屯田道,茶马道类似于高配省级副职更合适;而海关道则是像高配海关总署副职更为合理。
第三类则是由布政使的副职参政、参议发展而来分守道,实际上才更符合今天的副省长,只是区别在清朝时期分守道按照“区域分工”,而今天副省长按照“业务分工”,分工方式不一样而已。
最后一类就是按察使副职的副使、佥事发展而来的分巡道,实际上放到今天类似于省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以及高配的公安厅厅长才更合适,如果认为按察使类似于今天的省政法委书记,分巡道的道台应该是省政法委副书记,那么纯粹的省政法委副书记放到今天是没有高配的可能性。
综合来看,清朝的道台如果放到今天可能是副省长也可能高配副省级厅长,所以简单说道台类似于今天的副省长肯定是不完整,那么大家知道明清时期知州和知县的尊称又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