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ouSuo™️
近日,巴黎奥运会于当地时间7月26日下午开幕,而在开幕式上韩国代表团出场时,主办方播报名字时将韩国播报成了朝鲜,引起韩国网友的极度不满,并要求主办方道歉。7月27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就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中的错误向韩国国家奥委会代表团道歉,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道歉声明。这似乎只是一场因工作人员失误造成的播出事故,但中国网友在关注到这一则新闻时的反应比较丰富,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性。部分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韩国就是太较真了”“不就是念错了名字嘛”,通过戏谑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为民族主义者提供了新的行动情境,也丰富和转化了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
一、网络民族主义:个人叙事与政治叙事的解构与建构
刘海龙提出“粉丝民族主义”的概念,用以描述新媒体环境下与粉丝文化交融的新型网络民族主义,同样是一种娱乐性叙事与政治意义的联结,民族主义与粉丝文化的相似特征也进一步在实践中凸显出来,如情绪化叙事、观点极化等等。并且媒介的更新与迭代让民族主义的话语更加可见,一定程度上也激化了与之相关的矛盾与冲突。中国网友在网络上表现出对韩国的戏谑态度是“事出有因”,在之前韩国某女团使用的中国风元素被韩国媒体表述成“韩国传统元素”,以及韩国媒体、韩国知名人物话语中对中国文化的不重视和挪用都引起了中国网友的不满。因此,在此次事件中,中国网友的话语一定程度上表达出戏谑的态度,其目的是消解这一问题的严肃性,将个人的错误与政治意义解构开来。
事实上,个人叙事与政治叙事之间的联结与中断一直是网络民族主义实践的中心之一。在歌手2024刚刚播出时,由于此次邀请了实力不俗的外国选手参赛,网络上出现了“五旬老太守国门”的梗,用以描述那英在赛程中的压力。在这一事件中,网友将艺术领域的切磋、娱乐性的比赛与政治叙事甚至民族历史联系在一起,通过建构二者之间的联系完成民族主义的话语实践。在这样的实践之中,关于艺术的观点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立场。对歌曲本身的赏析、对歌手本人的评价,甚至节目本身的娱乐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民族主义侵入,家国立场成为人们网络表达的核心内容。
二、民族集体记忆书写:文化历史再诠释
媒介技术的发展也让民族主义有了再次被书写的可能。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提出,印刷技术是促进某一群体超越面对面共同体的想象,形成对陌生群体的共同体想象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集体记忆的选择和挪用,人们逐渐构建起群体身份的想象。一方面,官方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够强化人们在某些方面的民族记忆,重新串联起人民对国家的想象。另一方面,在科学、艺术、历史等领域,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样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关于国家的想象。例如《那年那兔那些事》就是利用了动漫的表现手法,重新讲述历史故事,在更娱乐化的场景中完成对民族记忆的再次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