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怀素,是怎样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成长为唐代杰出书法家的呢
迪丽瓦拉
2025-07-10 19:05:06
0

怀素,是我国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他与另一个“草圣”张旭,共同享有“颠张狂素”的美名。其实,怀素出生于一个贫苦人家,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他的成长奥秘,题目如下:

怀素,是怎样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成长为唐代杰出书法家的呢?

一.自愿出家,苦练书法

怀素,原姓钱,于公元737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是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家中唯一有名的是他的叔叔:大历十才子之首、考功郎中钱起。从小虽然聪明好学,但是因为家里穷困,没钱供他读书。

不甘心贫穷的怀素,在十岁时突发奇想,哭着请求父母让他出家为僧,父母虽然不愿意,但因家庭负担确实沉重,只好随了他的愿。进入寺庙后,他被赐名怀素,改字藏真,史称“零陵僧”或“释长沙”。

其实怀素出家的目的,未必是真的喜欢吃斋念佛,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且能减轻家庭负担。因此,进了寺庙后,他发觉学习书法或许能闯出一条生路。

既然打定了主意,怀素就开始了勤学苦练,他从模仿寺庙墙壁上的题字开始了书写生涯,起初,因为家穷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木板与圆盘都被他写穿了,他又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上,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大后,怀素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他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又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全都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

二.广交名人、“以狂继颠”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怀素的书法虽然初步入门了,但是却遇到了“瓶颈”,他认这要想进一步提高,决不能“闭门造车”了,必须走出去寻师访友。

于是,怀素先后拜师邬彤和颜真卿(二人都师从张旭,邬彤还是其表兄),掌握了“草圣”张旭草书的要义,让他年纪轻轻就开始名扬天下。后来,他又与大诗人李白成为好友。李白还曾经写过一首《草书歌行》来描述这位年轻书法家。

李白用匪夷所思的想象力,为人们生动描述了一幅如狂风骤雨笔走龙蛇般的怀素醉书图。这个时候的怀素,仅仅23岁。李白为怀素写诗,不仅仅因为怀素草书写得好,更在于他的性格与李白颇为相似。

从此,怀素虽然在寺庙出家,但他不喜欢参禅打坐,反而喜欢广交豪杰、喝酒吃肉。他甚至一日九醉,时人常呼之为醉僧。喝到尽兴时,他常常随意书写,王公大人家的墙壁上、走廊里,甚至他人的衣服、器皿上,都留下了他的笔墨。

为此,时人又称怀素为“狂”。说怀素之与张旭,是“以狂继颠”。这种洒脱的身份、独特的才华,立马引起大唐士子们的关注。除了李白之外,还有杜甫、颜真卿等37位一流的诗人都曾为怀素写诗,称颂其书法。在怀素的自我推销和士人的宣传之下,刚刚而立之年的他随即成为继张旭之后又一位“草圣”。

三.取长补短、大胆创新,影响深远

怀素虽然从张旭等前辈那里习得了草书的精髓,但他不想一味仿古,而是决定大胆创新,并研究出了自己独特的书写方式,从而让他的作品狂放又有神韵。

怀素使用的毛笔与众不同:一是硬;二是小;三是锋长。所以,他的书法常常通过笔尖来勾勒线条,保持一种坚韧凝练、富有弹性的特色,看起来字体圆劲、挺拔。

怀素的草书以篆书入笔,藏锋内转,瘦硬圆通,用笔迅疾,气势宏大,虽然狂放,但并没有为追求新奇而无视法度。相反,他的草书严谨,结字简练,体现独特的草书艺术风格。

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

怀素的圣母、食鱼、苦笋、藏真诸帖,均保留晋法甚多,藏真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如小草千字文、圣母帖,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怀素《自叙贴》被誉为中华第一草书,共计698字,是怀素的巅峰作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之作。

由此看来,怀素是一个叛逆者,在盛唐走向晚唐的时代,唐朝书法氛围崇尚法度;王羲之书法在初唐,受到唐太宗的追捧,时人更是趋之若鹜,怀素并不在意当代的艺术潮流。他更多地在“一笔书”的领域探索,继承了张芝、崔爰、杜度以及王献之的书法传统。

如果说,怀素青少年时期的书法,凭借的是艺术直觉。那他三十岁以后的艺术探索,则是在艺术传统中求索。他的书法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后世的宋徽宗借鉴他的运笔方式,创作了瘦金体书法。启功先生根据这种运笔方法给自己的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弹性美。

笔者感悟:

唐代“草圣”怀素,能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成长为杰出的书法家,给了我们如下启发:

一个人不管其出身如何,只要你胸怀大志、不怕吃苦、专心致志地向着目标前进;并克服“闭门造车”的陋习,走出去,广交良师益友,取前人之长、避他人之短,敢于创新,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最终获得卓越成绩的。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郑源:虽然对高粱青睐有加也一直提携高粱,但是,郑源内心里也是认为顾一野、高粱不是一个量级的。 在女儿...
原创 连... 说司马南是一个舆论中,风口浪尖的人物,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司马南的知识可真是渊博,方方面面的知识,感觉...
原创 秦... 秦汉时期在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漫长岁月里,秦汉两朝不仅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还运用了各种巧妙的战略手...
原创 1... 1958年,河北省会原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为何却选择了天津? 1949年7月,随着河北全境的解放,中...
原创 策... 说到中国的科举制度,很多人恐怕想到的就是一些名词和画面,一个读书人在酷暑和严寒中,依然勤学苦读四书五...
原创 古... 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个典故,如今更是无人不晓! 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也是如此。英雄人物会因为他们的...
原创 西... 今天向大家介绍,以执法公正不阿而闻名的西汉法学家、法官张释之,他不仅严守法纪、秉公断案,而且还能做到...
原创 为... 我国源远流长,拥有着上下5000多年的丰富历史,这段悠久而灿烂的历程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每个朝代都...
原创 高...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苏联当年除俄罗斯以外的14个加盟共和国,主要包括中亚五国,波罗的海三国,高加...
原创 科... 千古名篇《蜀道难》为唐朝诗人李白所作,其中记录了蜀地的艰难路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曾描写地壳...
原创 三... 公元612年到公元614年,隋炀帝杨广先后三次征讨高句丽,动用了三百万大军,可以说是举国之力。然而,...
原创 秦... 1975年冬,西安郊区北沈家桥村意外出土了一枚虎符,通过虎符上镌刻铭文的字体和内容“杜地(秦国杜县)...
原创 清... 清朝时期,对于朝廷官员来说,上朝并非华丽辉煌,而是一场繁琐、严谨的例行程序。虽然在电视剧中,官员上朝...
原创 关... 林冲算是梁山上的老资格了,在王伦还当山寨主的时候,他就已经投奔了梁山,当时的梁山还没有多少好汉,以他...
原创 《... 抗美援朝战争中,宋时轮仅派两个连的兵力去炸水门桥的决定,引起了许多人的疑惑。水门桥是联合国军精锐撤离...
原创 存... 在吴三桂的协助下,多尔衮闯入中原,占领紫禁城,拉开了清朝长达268年的统治序幕。最初的"康乾盛世"时...
原创 世... 提到“黑帮”,许多人都会感到害怕。黑帮,即社会上活动的犯罪团伙和其他反动集团成员,他们以谋取高额利润...
原创 明...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的第13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48年)的皇帝。他年仅10岁时就即位,前十...
“小推车”的濉溪印迹④丨一座革... 吕欢欢 王晓飞 【编者按】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光辉典范。在淮海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在中...
原创 盘... 三国就像是一个星光璀璨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很多星光熠熠的明星,有武将,谋臣,统帅和诸侯,他们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