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于非洲。但是,根据现在的古地磁年代的层序划分等观点,学界多以170万年前为界,认为猿人(Homo erectus)出现以后相当于该地质年代。
一、探索人类的起源
而现今比猿人更早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属)则可上溯至第四纪更新世以前的第三纪上新世,能直立两足行走的猿人发明了石器。与之相对,目前在中国发现了多处属于相当古老的地质年代的石器遗址。主要包括:安徽人字洞遗址,其年代为240万到200万年前;四川巫山龙骨坡遗址,其年代为215万到187万年前;云南元谋遗址,其年代为160万年前,或160万到110万年前;另外,还有被认为是早更新世遗址的山西西侯度遗址、湖北建始的龙骨洞遗址、陕西蓝田公王岭遗址等。关于人字洞遗址的石器的人为性曾因有可能被认定为自
然石而受到质疑。这类问题与年代的确认等还需要凭科学依据进一步论证。如果除人字洞遗址的石器之外其他遗址的石器均为人工制造的石器,就说明从非洲向外扩散而来的人类从相当早期的阶段就已到达了东亚。
二、各种科学论证的证实
受到质疑的还有元谋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被命名为元谋人的人类骨骼与北京猿人类似,但更为原始。元谋人作为东亚最古老的人类,经地磁年代测定后也受到怀疑。
有学者认为,人骨化石的年代最远只能上溯到60万到50万年前,因此尚难以断定。但是在1984年的再度考察中,元谋人的出土层位的年代据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187万到167万年之间。关于中国最古的石器和人类化石的年代,今后还需充分的科学论证。日本考古学界曾因旧石器捏造问题深受打击,由此中反省来看,中国的旧石器年代断定问题也应该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而不是根据轻率的意见来展开讨论。
问题是,如果这些材料可以信赖的话,学界向来的非洲起源说就产生了重新考证的可能性。今后还需充分的科学论证。日本考古学界曾因旧石器捏造问题深受打击,由此中反省来看,中国的旧石器年代断定问题也应该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而不是根据轻率的意见来展开讨论。
人类多源说与现在的人种问题也有着直接关联,是一个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尚需期待学术的发展以及国际研究合作体制的确立。
关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研究,首先以华北为中心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最主要的是以北京猿人闻名于世的周口店遗址等。最具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学王幼平教授的一系列研究。
中国南部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中,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有:陕西省南郑县的龙岗寺遗址以及广西的新州遗址。
龙岗寺遗址位于汉水上游的汉中盆地,是一处中更新世的遗址。因其位置在汉水上游,本书将其归入中国南方的遗址。
这些中国南方的遗址中出土的石器为砾石石器,其特征在于直接用砾石加工而成。也有用砾石的石片加工而成单面砍砸器和双面砍砸器,以及用加工砾石余下的石片制作的刮削器。另外还有利用以上石器对砾石进行全面加工后制成的手斧。
三、哈佛大学的莫维斯教授的评论
哈佛大学的莫维斯教授曾经指出,自非洲至欧洲以至印度都有石斧的分布,而该范围之外的东南亚以及东亚则分布有单面砍砸器和双面砍砸器,并据此得出两大文化圈的观点。他认为砾石石器的分布中心在非洲,而没有手斧分布的东南亚和东亚则为其周边地带。然而如前所述,这种因石器种类划分的分布圈上差异认识,从近年来的发掘实例来看,已经无法通用。
在非洲,随着早更新世到中更新世的推移,石器群也从典型的奥杜韦文化发展至发达的奥杜韦文化。这也可说是砾石器文化技术上的进步。如前所述,属于晚更新世的以色列的乌贝蒂亚遗址是人类从非洲向外扩散时留下的最早的遗址,其年代测定为140万到110万年前。至少在150万年前左右,猿人就从非洲扩散到了欧亚大陆。并且在欧洲,还诞生了以受到非洲石器文化影响的手斧为特征的阿舍利文化。关于近年发现的中国南部的中更新世的石器,王幼平教授将这些石器的种类组合与非洲及欧洲的中更新世以前的石器进行了比较
王幼平教授在把中国南部的中更新世的石器与非洲、欧洲各地的石器比较后认为,与中国的这些石器种类和石器组合最为近似的是典型的奥杜韦文化。并且较之更晚阶段的非洲发达的奥杜韦文化以及欧洲的阿舍利文化,中国南部的石器文化更类似于早期阶段的奥杜韦文化。
在比较典型的奥杜韦文化与中国南部的石器文化后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石器的组合比例,砍砸器所占比例均为百分之五十。另外两者均包括一种被称为原手斧的具有手斧原形的石器技术。
四、王幼平教授的推测
王幼平教授认为,在非洲诞生的人类以及人类发明的石器技术很可能早已扩散至东亚南部地带。或者说,中国南部的古石器群及古人类与非洲早期的石器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后来的发展变化为何产生了差异呢?
因八千米高峰诞生而安定孤立的中国南部
在欧洲,石器文化历经了多种多样的发展变化。从以砾石石器著称的阿舍利文化,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由尖状器等石片尖状器构成的莫斯特文化,再到旧石器文化后期的以石叶石器为特征的奥瑞纳文化,以双面加工的尖状器为特征的梭鲁特文化,以及以骨、角器为特征的马格德林文化等。
与之相对,在中国大陆南部,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则没有出现太大变化,唯有时间缓慢流淌而过,原因在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第三纪上新世末期,青藏高原的海拔仅一千到两千米,到了第四纪更新世,喜马拉雅与青藏高原突然隆起,形成了与现今相当的海拔八千米的景观。这个变动在欧亚大陆上形成一道巨大屏障,欧亚大陆东部及东亚因此与欧洲大陆隔绝开来。
亚洲的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及青藏高原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给东亚带来了特殊的气候条件,即夏季湿润、冬季寒冷干燥的季风。其中中国南部的亚热带及热带的湿润气候环境在更新世期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持续。在这种孤立的地理环境中,也形成了安定的人类生活。可以想见,正是这种环境使得石器的制造技术没有产生太大的变迁。
参考文献:
《世界史》
《人类进化史》
《世界文明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