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首推陈独秀和李大钊,有“南陈北李”之称,除此二人之外,如果说还有第三个重要人物,那就非张申府莫属,在中共的早期创始人之中,张申府在党内的地位仅此陈独秀和李大钊。
张申府是河北献县人,他的头衔很多,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教授,还是哲学家、数学家,还是中共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也是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之一,毛主席称呼他为“顶头上司”。
1917年,24岁的张申府在北京大学担任助教,认识了陈独秀和李大钊,张申府出生在一个晚清进士家庭,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文化水平相当高,在北大与陈独秀和李大钊成为了好友,三人一起创办了《每周评论》,张申府担任总编辑。
作为进步青年,张申府和陈、李二人一样在北大很有影响力,张申府与毛泽东在1918年8月就认识了,那个时候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当图书管理员,张申府是北大教授兼图书馆编目股股长,正好是他的顶头上司。
毛主席在提起张申府时曾说过一件往事,有一次毛主席把誊写好的图书目录交给张申府核准,不料有一些差错,张申府生气地把图书目录摔在桌子上,让重新誊写,毛主席风趣地说:“张申府的老板面色很难看”。
1920年,这年年底张申府与妻子刘清扬去了法国,遵照陈独秀的嘱托,张申府计划在巴黎创建共产主义小组,他的妻子刘清扬成为了第一个加入小组的人,在法国期间张申府与刘清扬一起介绍周恩来加入了共产党。
1922年11月,朱德辗转到了巴黎,得知了旅欧少年共产党的存在,主动要求入党,后来张申府和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共产党 ,由此可见张申府在党内的地位之高,1923年,张申府回到国内,并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建立。
创建黄埔军校时有苏联军事顾问,张申府被蒋介石邀请担任翻译,后来还被委派为第一期招生的监考和阅卷老师,成为了军校的首批考官,后来张申府还把周恩来推荐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此举意义重大。
由此可见张申府在早期是有大功的,可是为什么后来张申府几乎销声匿迹了呢?对此张申府晚年颇为后悔,据张申府自己所说,他一生最后悔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事就是主动退出了共产党。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在会上讨论要不要去国民党结盟时,张申府极力反对,他与张太雷、蔡和森等人发生争执,一气之下表示要退党,当时周恩来和李大钊都劝不住他,最终张申府退党了。
退党之后的张申府靠教书谋生,辗转在各个大学之间,如果他一直专心教书那也不会有后来的麻烦,可是他却在1948年10月23日发表了一篇名为《呼吁和平》的文章,文章中他态度明显站到了国民党那一边。
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张申府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应,连他的妻子刘清扬也说他糊涂,并声明和张申府解除婚姻关系,这样的文章让张申府彻底自绝于人民,他也被骂为“叛徒”。
这是张申府一生最后悔做的第二件事,虽然张申府后来解释,《呼吁和平》文章早在1948年之前就写了,只是后来被发表出来,写文章的时候他埋头教书,不知道局势的变化,但这样的说辞没有人相信。
关于张申府为什么写这样的文章?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张申府当时生活困难,他写了这样的文章之后,得到了3000大洋的稿费,至于哪种是真的,难以考证,新中国建立后,张申府仍旧得到了妥善照顾,直到1986年去世,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