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知县升到巡抚需要多少年?运气好且政绩显著的大致要30年
迪丽瓦拉
2025-07-11 10:32:57
0

有位粉丝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知县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升到巡抚?”这个问题确实很有趣,因此我想借此机会详细解答一下。当然,我要强调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不一定十分严密,仅供参考。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设定一些条件:该知县必须是正途出身(例如进士、举人等),年龄大约在清代进士的平均年龄左右(大约30岁),并且寿命足够长;同时没有显赫的家世和朝中的背景。只有符合这三个条件,我们才能进行实际的推断。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清代知县的晋升通道。进士入仕有大致三个渠道:一甲三名直接授予翰林院官职,朝考一二等者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深造;朝考未通过者一部分被授予六部主事及内阁中书,成为小京官;其余的则被分发到各省委任知县或教职。从清代的情况来看,翰林院官和小京官的数量并不多,大部分直接分发到各省担任知县或从事教职。但需要指出的是,庶吉士三年散馆后也有一部分被外放到知县,这部分人的晋升通道更为广泛,被称为“老虎班”。实际上,有了庶吉士的身份,升迁的前景更大,相较于一般的进士,更具有优势。然而,这些人只是少数,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我们将研究的重点是大部分进士出身且没有庶吉士身份的知县。

接着,我们了解一下清代地方官的升迁规则。知县作为地方官系统中的基层官员,按照正常的升迁,知县理应升为知州(六品)、府同知(正六品)或京县知县(正六品)。清代将官职分为“繁”、“难”、“疲”、“冲”,相对应的是“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从任职时间来看,知县的任期为三年,如果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任职,任期会相应减少,一般为两年或两年半。如果是在内地担任知县,三年任期满后,经过考核后可以升职或调职。但调职的可能性更大,通常是从“简缺”调到“中缺”或“要缺”,即从小县知县调到大县知县。一般而言,正七品的知县升任为从五品的知州或正六品的府同知,最快也要6年。以于成龙为例,他从顺治十八年开始担任广西罗城知县,直到康熙六年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期间,于成龙获得了广西唯一的考核“卓异”。可见,知县升为知州在政绩显著的前提下最短需要6年,而有时可能需要9年、12年甚至更长。

知州按照惯例应晋升为知府。这个升迁逻辑和知县升为知州类似,时间大致也是6年至12年。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知州其实没有升为知府的机会。因为到了知府这个级别,已经不是各省督抚和吏部所能决定的,往往需要奏请皇帝同意才能委任。实际上,许多知府都是“空降兵”,并非都是从基层提升而来。例如,六部的员外郎(正五品)以及内阁侍读和翰林院官更容易成为知府的首选。这部分人大多有庶吉士的身份,在京为官,皇帝对他们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更容易得到提升。但知州升为知府的机会相对较小,需要政绩显著且有一定背景的官员。然而,这里讨论的是升迁的难度,而不是否定其可能性。以于成龙为例,他于康熙六年升任知州,康熙八年调任黄州府同知,直到康熙十二年才升为黄州知府。在第二次获得“卓异”后,才调任武昌府知府。可以看出,政绩显赫的人,从知州到知府花费了6年。

知府按例应晋升为道员。道员这个级别非常关键,一旦达到这个位置,那么下一步就有可能跻身省一级的大员。然而,清代道员的数量并不多,且升为道员需要军机处提名并得到皇帝允许,首选的还是京官,即便是知府也是大府的知府,如江宁府、云南府、太原府等。对于大部分知府而言,升为道员的机会是相当渺茫的。而且从道员正常升迁到按察使最少也要两个任期,即6年,大多数则为9年或12年。

从按察使到布政使再到巡抚,甚至是总督,这个过程的时间就相对较短了。从清代的总体情况来看,有的官员往往3年甚至是1年就会得到提升。例如,于成龙从福建按察使升任直隶巡抚仅为2年,从直隶巡抚到两江总督仅为1年。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断:从知县到巡抚的升迁最难的时期还是在前期。大多数官员往往需要在知县的位置上苦苦熬到老。然而,一旦达到了道员这个位置,升迁就会变得相对迅速。从时间上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大致的结论,从知县到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最快也需要30年。实际上,整个清代,像于成龙、丁宝桢等极少数人才有这样的升官史。

综上所述,知县升为巡抚的道路艰辛而漫长,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具体的升迁时间取决于官员的个人背景、政绩和运气等多方面因素。这也反映了清代官员升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拒北城外,北莽孤注一掷,四十万铁骑压境。 在拒北城和北莽铁骑之间,中原十八位武道宗师齐聚。徐凤年、徐...
原创 李... 曾几何时,清宫剧一度是非常流行的,而且题材丰富多样,从历史正剧到戏说秘闻应有尽有。受到这些电视剧的影...
原创 清... 古代的皇帝,坐拥万里山河和三千佳丽,这一幅画面在我们的想象中常常被浪漫化为一种令人艳羡的生活。然而,...
原创 唐... 公元737年,唐玄宗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这三个儿子变为庶人。没多久,唐玄宗又下旨赐死了这三...
原创 李... 唐高祖李渊一生育有22个儿子,然而,这22人之间的年龄差距相当大,而在唐朝开国战争中,真正活跃在朝局...
原创 苏...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苏联解体在二...
原创 苏...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出动了550万军队,从三个方向大举进攻苏联。除了这些军队之外,还包括17...
原创 非... 人生痛苦是文化人的流行话题,常可以不那么痛苦地吃喝玩乐并给你看手相。 人生之路漫漫,却不会始终是一方...
原创 唐...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从文德皇后埋入昭陵九嵕山,营建长达107年,无数的文武大臣、皇亲国戚陪葬于此,造就...
原创 澶... “澶渊之盟北宋不败而败”这个说法,有很大的问题。 从这句话的字面来分析,先说第一个所谓的“不败” 北...
原创 《... 1、频率过高。 我认为《新三国》的强大之处之一在于它的错误频率。就算让我故意写一个充满错误和遗漏的剧...
原创 关... 赤胆忠心誓报刘,越江讨贼死方休;东吴不念东风惠,万古江潮咽恨流——蔡东藩 219年,关羽父子败走麦...
原创 南... 提到南宋,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残害岳飞、消极抗金,从而失去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 似乎它从头...
原创 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老... 中国有多强大?这个问题也许在不同的人心中会有不同的答案,就好比咱们中国人自然是心中有数,在小编看来,...
原创 8... 中国与朝鲜之间的情谊和联系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最远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周朝初年所建立的箕子朝鲜。 两千...
原创 精... 其实,窝阔台儿子差点没即位,反而是他孙子差点即位呢!而且出现两回呢!还有一个差点就是拔都,拔都差点即...
原创 战... 战国时期,列国均设置了众多关塞,从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记载来看,战国时期有史可征的关塞至少有十余座。...
三国乱世里,曹操与孙策起兵有众...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在曹操出征时,他...
原创 感... 《出师表》是一篇感人肺腑至深的臣子对君王上奏的表文,也是诸葛亮大半生的一个总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