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灭亡实属活该,万历蓟镇兵变的悲剧,不过是自毁长城的开端
迪丽瓦拉
2025-07-11 10:32:41
0

大明王朝的崩塌,从来不是女真一只巨手可以推倒的,而是无数只巨手共同努力的结果。

有李自成的农民军,有内斗成瘾的文臣集团,有拥兵自重、格局浅小的武将集团,甚至还有明朝末期几位任性的皇帝。

对于大明王朝的灭亡原因,这一直是史学家热议的话题,不管怎么样,女真人再是过万则无敌,单靠他自己的力量,他也不可能捅死大明这个巨人。

不少历史学家都提到,明朝灭亡其实从万历时期就已经开始“病变”,万历几十年不上朝的任性荒唐,万历时期史无前例的“文臣演义”,乃至一些在当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际上都在为大明王朝灭亡“做贡献”。

比如说发生在万历年间屠杀戚家军,继而引发历史上著名蓟州兵变的事件,在当时看似是一件因讨薪引发的叛乱。

实际上这次兵变根本不是表象中的那么简单,它背后隐藏的真相同样是引发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

戚家军

戚家军是由一代名将戚继光亲手组建的野战军团。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里,戚家军的人数一直保持在3000-5000之间。

面对倭寇灵活多变的登陆作战模式,再加上戚家军本身的装备就非常精良费钱,军队士兵军饷普遍比内地和边军士兵还要高,因此戚家军只能走精兵路线。

戚家军强悍的水陆战斗力,再加上主帅戚继光的出色军事指挥,短短十余年时间,戚家军就消灭了近十万倭寇。

东南沿海倭寇主力被消灭,朝廷觉得是时候将戚家军这样的百战之师调到北线战场了,毕竟在朝廷眼中,北方的蒙古人才是大明真正的劲敌。

戚家军调到北方蓟镇以后,同样干得非常出色,在主帅的带领下,他们修建抗击蒙古人的堡垒,修缮长城,在北方防线,戚家军同样立下赫赫战功。

但古代的名将似乎背部被种下一个诅咒印一般,民族英雄戚继光因为张居正问题,最终被牵连弹劾,不久病死。

蓟州兵变

尽管戚家军在后来的抗倭援朝中也打出了傲人的战绩,但戚继光一死,戚家军就如失去了主心骨,就如成了朝廷不爱的后娘养的“野孩子”一般。

在戚家军从抗倭援朝战场上撤退回国后不久,就被蓟镇新任指挥官王保以戚家军讨薪叛乱的名义,下令围杀,后造成戚家军无数官兵被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蓟州兵变”。

历史有时候就像是一个不敢说真话的“孩子”,在大明官方宣发的文件中,他们的解释简单的让人苦笑。

蓟州兵变的原因就是戚家军桀骜不驯,不体恤朝廷难处,恶意讨薪。朝廷为了以正效尤,不得不惩罚戚家军。

然而深挖历史,将封住这个“孩子”嘴巴的层层缠绕物撕开以后,我们发现,几百年前的这场兵变真相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

蓟州兵变的真相

真相一:蓟州兵变的发生,实际上是北方边军和以戚家军为代表的南军之争斗。

一直以来,大明都有着喜欢内斗的“优良传统”。在戚家军组建时期,因为这支军队并不是明朝传统的由军户子弟组成的军队,而是由朝廷招募的军队。

再加上当时抗击倭寇特殊的历史环境,这就导致了当时的戚家军不但武器装备是大明首屈一指的,甚至连军饷等福利都是北方西北边军的几倍。

试问,北方边军心里怎么舒服。本来北军和南军也是相安无事,可是后来戚家军调到蓟州来了,这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我们北军共享的蛋糕本身就不大,现在你们还来分享,这北军心里的不满自然就越发大了。

真相二:蓟州兵变是明朝朝廷中枢内斗的产物。

戚家军被屠杀,背后映射的何尝不是明朝高层的一场博弈内斗呢?

戚继光当年之所以能够得到朝廷中枢的全力支持,这得益于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所谓朝廷有人好办事,没有张居正,戚家军再能打,他也很难平定倭寇。

毕竟戚家军的火器大炮,戚家军高标准的军饷,及时的情报支持,这些都需要朝廷的全力支持。

众所周知,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就如没人管的顽皮孩子一样,他开始肆意妄为地清算曾经的老师,几年后,张居正整个家族被清算。

哪怕戚继光光明磊落,但政治这个东西是不讲理的,从张居正和戚继光两人在“抗倭战争”配合默契开始,大明朝的文臣集团,就已经将戚继光和戚家军贴上张居正的标签,于是,戚继光被弹劾。

作为张居正的“人”,那些文臣集团,乃至万历皇帝怎么可能放过戚家军呢?可以说,蓟州兵变的幕后主使者是文臣集团,甚至是万历皇帝默认的。

真相三:蓟州兵变,还是因为万历皇帝对这支军队的猜忌和不信任。

提到戚家军,就不由得会想起岳飞的岳家军,历史几乎在大明朝重演了一番。对于万历皇帝来说,他心里应该清楚,戚家军人数只有区区几千人。

而且他们对大明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向上司讨薪也是合情合法的,为什么兵变发生后,万历皇帝的态度是默认,并没有对屠杀同僚的王保进行什么严格的处罚。

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万历皇帝对戚家军的不信任。从戚家军组建开始,这就是一支只知戚继光不知朝廷的军队,某种意义上说,戚家军更像一支私人武装。

这从戚家军一直掌握在戚继光手中就看得出来,任何一个帝王都忌讳军队家军化,万历皇帝的默许何尝不是一种“杀鸡儆猴”呢?

他何尝不是在借着戚家军将士们的血,告诉大明的武将们,任何一支不听朝廷指挥的军队,下场必定是凄惨的,军队的忠诚是朝廷的底线。

“蓟州兵变”是戚家军的悲剧,何尝不是大明朝的悲剧。分析这场兵变得真相,后人始终是站在上帝视角来进行的。

而对于当时的大明普通官兵们来说,他们只知道,戚家军是因为讨薪从而被朝廷悍然下令屠杀的。

试想一下,这样的屠杀会对整个大明军队底层官兵造成怎样的“余震”呢?他们会不会心里在嘀咕一下:这样无情、冷血、庸碌的大明,还值得我们去效忠拼命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拒北城外,北莽孤注一掷,四十万铁骑压境。 在拒北城和北莽铁骑之间,中原十八位武道宗师齐聚。徐凤年、徐...
原创 李... 曾几何时,清宫剧一度是非常流行的,而且题材丰富多样,从历史正剧到戏说秘闻应有尽有。受到这些电视剧的影...
原创 清... 古代的皇帝,坐拥万里山河和三千佳丽,这一幅画面在我们的想象中常常被浪漫化为一种令人艳羡的生活。然而,...
原创 唐... 公元737年,唐玄宗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这三个儿子变为庶人。没多久,唐玄宗又下旨赐死了这三...
原创 李... 唐高祖李渊一生育有22个儿子,然而,这22人之间的年龄差距相当大,而在唐朝开国战争中,真正活跃在朝局...
原创 苏...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苏联解体在二...
原创 苏...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出动了550万军队,从三个方向大举进攻苏联。除了这些军队之外,还包括17...
原创 非... 人生痛苦是文化人的流行话题,常可以不那么痛苦地吃喝玩乐并给你看手相。 人生之路漫漫,却不会始终是一方...
原创 唐...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从文德皇后埋入昭陵九嵕山,营建长达107年,无数的文武大臣、皇亲国戚陪葬于此,造就...
原创 澶... “澶渊之盟北宋不败而败”这个说法,有很大的问题。 从这句话的字面来分析,先说第一个所谓的“不败” 北...
原创 《... 1、频率过高。 我认为《新三国》的强大之处之一在于它的错误频率。就算让我故意写一个充满错误和遗漏的剧...
原创 关... 赤胆忠心誓报刘,越江讨贼死方休;东吴不念东风惠,万古江潮咽恨流——蔡东藩 219年,关羽父子败走麦...
原创 南... 提到南宋,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残害岳飞、消极抗金,从而失去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 似乎它从头...
原创 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老... 中国有多强大?这个问题也许在不同的人心中会有不同的答案,就好比咱们中国人自然是心中有数,在小编看来,...
原创 8... 中国与朝鲜之间的情谊和联系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最远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周朝初年所建立的箕子朝鲜。 两千...
原创 精... 其实,窝阔台儿子差点没即位,反而是他孙子差点即位呢!而且出现两回呢!还有一个差点就是拔都,拔都差点即...
原创 战... 战国时期,列国均设置了众多关塞,从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记载来看,战国时期有史可征的关塞至少有十余座。...
三国乱世里,曹操与孙策起兵有众...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在曹操出征时,他...
原创 感... 《出师表》是一篇感人肺腑至深的臣子对君王上奏的表文,也是诸葛亮大半生的一个总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