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晚清时期的李鸿章,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洋务运动,其实李鸿章除了领导过洋务运动,还曾是我国晚清时期最耀眼的外交明星。尽管当时清朝统治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但是李鸿章还是凭借自身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了三十多年,甚至还被人们冠上了“东方脾斯麦”的美誉。
可是李鸿章所有的骄傲,在1986年出访美国时看到直耸云霄的高楼时,瞬间垮塌。面对美国那些遍地林立的参天大楼,李鸿章低下了高傲的头颅,还说了一句极其心酸的话。尽管如今已经上百年的时间过去了,但是每每想起李鸿章的那句心酸之言还是让人感到唏嘘不已。那么当年李鸿章到底说了一句怎样的话呢?
李鸿章自小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书香世家,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在朝廷里当官的。按照当时既定的人生轨迹发展,李鸿章也应该通过科举入仕,然后在翰林院熬几年资历,最后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晚清顽固派。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太平天国运动,却彻底打破了李鸿章的人生轨迹,还因此将他推倒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彼时李鸿章已经在翰林院深造了,可是却突然怂恿工部侍郎吕贤基主战。缺少社会阅历的吕贤基很快便面见咸丰皇帝,想通过此举赢得皇帝的嘉奖,谁知道咸丰帝直接批准他去前线剿灭太平天国军。大惊失色的吕贤基根本不想去前线,但是天命难违,于是他非拉着李鸿章一起奔赴前线。
李鸿章在前往安徽剿匪的途中,遇到了自己的恩师曾国藩,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便在曾国藩的幕府当参谋。后来曾国藩为了在上海开辟敌后根据地,让从未打过胜仗的李鸿章带着部分湘军前往上海。上海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通商口岸,所以李鸿章来到这里自然要跟洋人打交道。而在于洋人不断打交道的过程中,李鸿章对于很多新兴事物也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尤其是李鸿章在见识了西方武器的厉害之后,他开始反思起大清国的现状,深刻觉得大清朝是应该向外国学习了。这些开眼界的事情,为李鸿章日后推动洋务运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的这段特殊经历,让李鸿章学会了与西方人打交道的方法,这可是当时无数大清官员都无法做到的。
众所周知中国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统治,官场上的人大多数都是一身官僚主义之风,说话更是九曲十八弯。这对于向来直白的洋人来说,根本无法和中国官员沟通,中国官员说出来的话与他们理解出来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有人认为当年英法之所以会悍然入侵我国,主要是被我国官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弄得忍无可忍了。
没想到李鸿章在上海的那段经历,让他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功习得了西方话语体系的特色。所以李鸿章在那个年代成为了国际舞台上搅动风云的人物,他的外交方式甚至让西方列强都叹为观止。甲午战争之后我国作为战败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话语权。但是当李鸿章被慈禧派出去周游欧洲的时候,西方诸国还是给出了非常隆重的待遇,这也算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不过当李鸿章来到美国,看到眼前高楼林立的时候,他连强颜欢笑都做不到了,甚至还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在面对美国记者采访的时候,李鸿章还说了一句非常心酸的话:在大清国从未见过这样的高楼,而大清国也不能够建造这样的高楼。其实当时李鸿章真正伤心的并不是眼前的高楼大厦,而是那么多国家改革创新,唯有他的洋务运动失败了,他的内心除了心酸更多的是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