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进程,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最主要的诱因无非是战争与腐败,而外敌加内耗则会让一个国家迅速衰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宋朝成为众多王朝历史中的一个奇葩的存在。
作为一个可以和唐朝肩并肩的宋朝拥有着璀璨的文化遗产,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立国三百余年,虽经历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二度倾覆,却无一涉及内患,皆缘于外患,如果没有忽必烈,我想宋朝还能再活五百年。
有人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朝代,因为它崇文抑武,让整个国家武力值大打折扣,在面对强敌时无力抵抗导致最后灭国。也有人说宋朝的覆灭是因为有许多如秦桧一样的奸臣把揽朝政,帝王昏庸专事享乐致国事衰颓,外敌入侵不攻自破。
其实这些都是在主观意识下对宋朝产生了赢弱的印象后所作出的片面之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南宋沙场》一书将以南宋为视角来看待这段以宋蒙战争为主线的历史进程中,相较于北宋来讲南宋一百五十年政治军事史的演进过程。
南宋在退守江南后相比覆灭的北宋做出哪些转变?有没有汲取北宋覆灭的教训?南宋对外敌采取了哪些对策?面对如此强悍的蒙古大军,南宋为何能支撑半个世纪,却又败在了忽必烈手上?
如果单纯地从我们的视角来看,南宋的覆灭是因为战力的悬殊,是因为崇文抑武的政策,是因为奸臣当道的腐朽,但是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作者在引言中强调:“历史不止一个当事方”“因为历史不止一个当事方,因此即便以南宋为视角讲述这段战史,所要圈点的,也不止南宋军民的浴血苦战,还理应包括西夏、金朝军民的抗战,以及蒙古民族的强大战斗力和历史性崛起。”
从书中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南宋虽弱却不能将整个南宋定义为走投降路线的朝代,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南宋的覆灭确实是因为赵构重用奸臣秦桧,冤杀岳飞,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最终被蒙元所灭。
“坐断东南战未休”不仅仅展现出南宋时期与金军、蒙军战争不断,同样也体现出南宋人民的激烈抵抗。只不过忽必烈实在是太强了,当时的蒙古军西征所向披靡,先后占领亚欧大陆多个国家,从中亚霸主到罗斯,从波斯打到叙利亚······
本欲打进非洲的计划却因南宋的抵挡让蒙古第三次西征搁置,而蒙哥之死亦让西征蒙古军进攻非洲的计划被打敌。蒙古强大的战力震慑欧、亚两洲,却在南宋被阻隔,。说南宋强,最终依然被灭;说南宋弱,却可抵挡蒙古强大的战力。
可见南宋其实并不弱,弱的是当朝执政者,因为执政者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在军事应对上消极被动,在经济上濒临崩溃,才会在面对强敌时不可抵挡。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南宋面对的敌人却是灭国无数,堪称史上最具侵略性和最能打仗的游牧民族政权,灭亡之势无可逆转。
如果不是忽必烈,没准儿宋朝还能再活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