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都说强汉盛唐,唐朝到底强在哪?不到300年时间,灭了30多个国家
迪丽瓦拉
2025-07-12 07:02:07
0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是历史上的两颗明珠,强汉和盛唐一直都是国人心目中的骄傲,尤其是唐朝的强盛,得到了中外的一致认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的顶峰,杜甫曾描绘开元盛世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朝的强盛是全方位的,开元盛世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堪称辉煌,单纯从军事角度也是可以看出唐朝强盛的,唐朝从建立到灭亡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一共消灭了30多个国家。

唐朝统一建国

公元618年,李渊接受隋恭帝的禅让而称帝,唐朝由此建立,随后唐朝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征程。

在秦王李世民的带领下,唐朝在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消灭了中原的六个国家,奠定了唐朝最初的版图,当然还有刘武周和刘黑闼等割据政权。

唐灭西秦是唐政权稳固的第一战,李世民衡量双方实力之后,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进攻。

最终西秦薛举父子向唐朝投降,随后李世民乘胜追击,又灭掉了李轨的西凉,李靖归顺唐朝后奉命平定江南,他力排众议,顶着洪水灭亡了萧铣的南梁。

随着李世民的南征北战,唐朝实力越发强劲,武德三年,李世民率军进攻王世充的郑国,三个月便将其消灭,窦建德原本想坐山观虎斗,结果李世民趁机将窦建德的夏国也灭掉了,贞观二年,唐朝灭亡梁师都的北梁,彻底统一全国。

唐朝灭吐谷浑和西域

贞观九年,西域的吐谷浑不断袭扰河西走廊的丝绸商道,唐太宗李世民先是派军征缴,吐谷浑不敌后撤退,但是在唐军班师后,吐谷浑再次劫掠凉州。

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忍无可忍,于是派老将李靖率领大军再次讨伐,誓要将吐谷浑彻底消灭。

唐军出击后,吐谷浑伏允可汗故技重施,与唐军叛将里应外合焚烧了唐军的粮草,众将纷纷以粮草不足、不宜进军为由劝李靖退军。

但是李靖再次力排众议,出奇兵分两路进军西北,最终一举将吐谷浑击败,在诛杀伏允可汗后,唐朝彻底消灭了吐谷浑。

唐朝灭亡了吐谷浑之后,不仅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扩大了唐朝疆域的实际控制范围,还为日后唐朝平定西域扫平了障碍,在西域树立威信后的大唐王朝,又先后灭亡了西域的高昌、薛延陀、契丹和铁勒,最终将西域再次纳入中华的版图。

唐朝灭突厥

唐朝灭突厥的战争包括唐灭东突厥、唐灭西突厥和唐灭后突厥,在唐朝统一全国和平定西域的过程中,东突厥汗国时常趁机袭扰唐朝边境。

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多次降而复叛让李世民十分愤怒,李世民以李靖为将夜袭阴山,最终活捉颉利可汗,消灭了东突厥。

唐朝灭亡东突厥和薛延陀后,势力范围达到贝加尔湖,并在北方设置燕然都护府。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趁着西突厥内部分化之际,李治派大将军苏定方兵分两路讨伐西突厥,最终苏定方不辱使命平定西突厥,随后唐朝在西突厥设立安西都护府。

东西突厥灭亡后,唐朝转入武则天时期,在武则天的纵容之下,突厥复国成为后突厥,后突厥不感念武则天的恩惠,反而经常劫掠周朝边境。

唐玄宗时期,后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利用封赏苏禄的方式灭掉了后突厥,稳定住了安西都护府。

唐朝灭高句丽

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是朝鲜半岛的三国,其中高句丽最为强盛,百济是其附庸,而新罗则是大唐的盟友,高句丽是由东北扶余人建立的帝国。

因为高句丽的存在威胁到了中国北方的安全,隋朝时期两位皇帝都曾讨伐高句丽,但是均为成功,。

到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太宗经常指着地图上的高句丽对大臣边说:“九瀛大定,唯此一隅”。

而高句丽却不识时务的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李世民便开始了平辽之战,此战唐朝重创高句丽,但是李世民年事已高,没能亲自灭亡高句丽。

李治继承皇位后,便开始对高句丽展开持续的讨伐,先是派薛仁贵出征辽东,薛仁贵两次击败高句丽,后又派苏定方率水陆两军齐攻高句丽,苏定方攻至平壤后,因援军未到而返回,最后李治任李勣为帅,李勣完成对高句丽最后一战,彻底灭亡了高句丽。

唐灭中天竺

除了连年对北方地区的作战,为争夺青海地区,唐朝还多次与吐蕃开战,并且还灭亡了南方的獠人、西南蛮等国。

在与高句丽的战争中,唐朝还顺势歼灭的倭国(日本)的水军,在灭西突厥过程中,唐朝与西方阿拉伯国家也爆发过几次战争。

唐朝平定西域后,又与阿拉伯发生经怛罗斯之战,唐朝在中亚势力已经稳固,便开始与中亚和南亚国家有进一步交流。

除了玄奘取经之外,王玄策出使中天竺也在此期间发生,王玄策不仅完成出使的使命,还演绎了“一人灭一国”的历史神话。

王玄策在出使中天竺的过程中,被中天竺国王劫掠,王玄策死里逃生后向泥婆罗和吐蕃借兵,通过自身学习完成对军事指挥和兵法的掌握,王玄策最终灭亡了中天竺,让南亚一众国家承认唐朝为宗主国,王玄策将唐朝的威严远播于南亚。

小结: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虽然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开始走向衰落,但是“百足大虫,死而不僵,”后期势微的唐朝仍然消灭了小勃律、大勃律、石国和回鹘等国家,保证了中原地区不受北方游牧政权的袭扰,维护了大唐王朝的尊严。

强汉和盛唐之所以让国人引以为傲,在于中华民族内部的团结,民族凝聚力高涨,两个朝代的人民为了国家尊严和民族安定,伴随着尚武精神的传播,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战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在许多传奇故事中,我们常能看到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形象。她们或许不是故事的主角,但凭借过人的武艺和非凡的...
李世民称帝前,厉害的人物基本都...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备受关注的重要事件。关于李世民成功的原因,多数分析都强调他的军功和军队影响力,...
原创 历... 《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武将形象,其中张飞以其勇猛无畏的性格特点尤为突出。在第四十一回的...
原创 汉... 汉朝:那些被低估的明君们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开创了长达407年的封建统治时代。在这...
原创 曹... 大家好,我是龙傲,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三国历史,我感到非常开心。三国时期充满了扣人心弦的故事和耐人寻...
原创 苏... 宋朝文坛巨匠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笔墨聚焦于周瑜这位东吴名将,而对民间传说中神机妙算的诸葛...
原创 历...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时期刘备麾下的五虎大将。这五位猛将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但关于他们的具体排名...
原创 刘... 《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形象塑造一直是读者热议的话题,其中关于刘备与赵云关系的讨论尤为引人关注。不少读者...
《三国》曹操的“唯才是举”令—... 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对汉代用人传统的革命 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人才争夺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曹操之...
原创 曹... (一)曹植受宠与曹丕的隐忧 公元210年,曹操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任命才华横溢的曹植为邺城留守。这个...
原创 秦... 商鞅变法铸就的帝国:秦朝兴衰启示录 从变法到统一:秦国的崛起之路 在商鞅变法的强力推动下,秦国如同...
原创 司... 历史总是遵循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循环。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各方势力在乱世...
原创 诸... 【改写版】 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诸葛亮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道德与军事才...
原创 假... 韩信真能靠一己之力征服匈奴吗? 许多人认为,如果由韩信领兵对抗匈奴,汉朝或许能避免和亲的屈辱。但历...
原创 为...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画卷中,封狼居胥被视作武将的最高荣誉,而勒石燕然的传奇却较少被人提及。这两场战役都...
原创 为... 仇恨犹太人的反犹思想,就像一条阴暗的毒蛇,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蜿蜒穿行了数千年。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跨越...
原创 嬴... 秦始皇与汉高祖:两位帝王的命运交织 少年时期的迥异人生 公元前259年,在赵国都城邯郸,一个男婴...
原创 被... 周朝国号的由来与周原密不可分。唐代史学家张守节在《史记·周本纪》的注释中明确指出:因太王(古公亶父)...
原创 汉... 好的,下面是对原文的逐段改写,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了细节描述,提高了可读性: --- 意识形态与...
原创 明... 明代初期士大夫群体的政治角色与特征研究 本文聚焦明朝前期的士大夫阶层,从国家权力体系演变的角度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