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仲冕《再述陈济棠》辩伪(5)
(十五)
1)
【薛岳】
2)
【吴奇伟】
【李汉魂】
3)
【邓龙光】
(2)1927年底李军的总指挥是陈铭枢,不是黄绍竑;
【陈铭枢】
【缪培南】
(3)蒋光鼐是第十一军副军长,第十师师长蔡廷锴,第二十四师师长是黄质胜;
(4)钱大钧的是第三十二军;
(5)《第四军纪实》记述的那场战争;
1)
A,1927年12月下旬,第四军命令各师集结惠州;
B李济深令在东江一带的陈济棠,陈铭枢,钱大钧等部在龙川,河源,兴宁,五华等地截击;
2)
C,12月21日第四军从石龙出发,22日抵博罗,24日到湴尾,27日第二十六师到达河源,第十二师未到;
D,29日探知钱大钧部据守老隆;陈铭枢,陈济棠部由潮梅来犯;
E 河源东门外通老隆大道,张部搭浮桥,经三日未竣工;
3)
F 许志锐决心迎头痛击陈军,1928年1月4日张军由蓝口出发,向老隆开进;
4)
G 左岸的为陈济棠的第十一师和陈铭枢的第二十四师,右岸的是陈铭枢的第十师和钱大钧部;张军几次冲击,均遇顽强抵抗;
5)
H 张军先将左翼击退,夺获团旗一面,连旗数面;
I 张军击溃的是左岸第二十四师,(注意:第二十四师是陈铭枢部队);许志锐左腿及中指受伤;
6)
J,1月6日,张军各部退至蓝口;
(6)综上所述,凌仲冕所讲的“陈济棠师首先垮了”,“伤亡散窜,几不成军”是睁眼说辖话式的造谣;
(十六)
(7)《第四军纪实》说的“岐岭蓝口战役”
1)
A,1月7日,张军第二十五师由平山等地到底石灰坝,星夜向潭下集中;第十二师和教一师到双头墟,第二十六师及教二师赴紫金;
2)
B 蔡廷锴的第十师,陈济棠的第十一师,黄质胜的第二十四师,并钱大钧部从龙川老隆向岐岭鹤市丫下墟之线集中;
C 黄绍竑部和徐景唐的第十三师抵达惠州,第四军军长缪培南决定对李军各个击破;
3)
D,9日拂晓,第四军向铁场岐岭攻击,战况甚烈;
4)
E,蔡廷锴率第十师冲击张军正面,李汉魂亲率直属部队及炮兵还击;
5)
F 10日下午四时,先冲破陈济棠部,(陈军)向铁场方向撤退;引致陈铭枢军全线溃退;
6)
G 在冲击陈济棠部时,陈济棠以两团兵力攻击张军右翼,以救岐岭之危;
7)
H 战况惨烈,伤亡过半;
8)
I 陈济棠部约二千人缠斗张军,死伤甚重,胜负不决;
9)
J 张军用炮兵射击,叠中(陈济棠)阵地要害;
10)
K 陈济棠师终于向铁场方向撤退;
L 此次战役,为北伐之后最惨烈的拉锯战;
(8)《第四军纪实》讲的“潭下之战”
1)
A 黄绍竑,徐景唐两部绕张军倒背;十四日拂晓开始攻击;
2)
B 张军第十二师尚在老隆向蓝口追击陈军;
3)
C 黄徐两军步步为营,节节抵抗,伤亡枕籍,极为悲壮;
4)
D 张军不支,陈芝馨枪毙官兵数名,仍不能制止(部队溃退);
5)
E 二十六师师长许志锐阵亡,教导二师师长黄镇球受伤;
6)
F,15日午前十时,张军撤退。
(9)整场仗双方打得都很顽强,场面极其惨烈;凌仲冕有没有造谣?大家去分辨吧。
(十七)
(1)蔡廷锴讲述那场战争;
1)
A 那场仗的总指挥是陈铭枢;
B 第四军拟占潮梅,许志锐和黄镇球两师先到五华;
C 蔡师到老隆,军部和第二十四师尚未到达,避无可避应战;
2)
D 张军有五师,陈军只有四师,有作战经验的只有一师;
3)
E 那场仗打得“既不知彼又不知己”;
F 二十九团团长张世德鲁莽冲击敌阵被包围;
G 岐岭蓝关友军溃退没有通报;蔡师多次受冲击,伤亡三千多人
4)
H 蔡廷锴认为那次战役失败主要原因在于陈铭枢指挥不当;
5)
I 退至紫金,部队都不知逃往了何处;后得黄绍竑,徐景唐部队来过击败张发奎军。
【黄绍竑】
(2)陈铭枢述说那场战役
A 陈铭枢说陈济棠师“一触即溃”,大家回头看看《第四军纪实》,验证下是不是?
B 所以说陈铭枢讲话,比凌仲冕之流可信度高不了多少的。
(3)凌仲冕口中的陈济棠“一败于叶,贺”,“再败于缪,吴”,大家知道怎么回事了吗?还没看得出他在造谣,就表示的你脑子有问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