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时的曹魏为何短寿?根源在于曹丕定下的这条“祖宗之法”
迪丽瓦拉
2025-07-12 14:02:47
0

三国时期曹魏之所以能一家独大,与明君辈出有很大的关系。曹操能力有多强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历史上的曹丕,八岁就能写文章,少年时就跟着曹操南征北战,不仅通晓兵法和诸子百家,还有一身盖世的武艺,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人。他勤政爱民、躬行节俭、平定多次叛乱、破除民间迷信,他巩固了曹魏的统治基础,并取代了汉朝,是一个出色且有建树的君主;

曹叡则更加出色,一直有“才能超越秦皇汉武”的评价,曹叡当太子时从来不和任何大臣往来,继位时才二十出头,面对曹丕留下的两位辅政大臣,在没有党羽的情况下竟能掌握所有权力。演义把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抗刻画得神乎其神,可事实是,司马懿每次带兵抵抗诸葛亮,都只是在严格执行曹叡事先做好的部署。曹叡时期,曹魏多次挫败了蜀汉与东吴的联合进攻,并在曹叡去世前一年消灭了割据辽东的公孙渊。

曹魏连续出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明君,照理说不至于传到第四代就灭亡。很多人都认为曹魏短寿是因为君主普遍早逝,曹丕只活到了39岁,曹叡只活到了35岁,曹芳继位时年仅八岁且不是曹叡的亲生儿子,司马懿成功熬死了曹魏三代君主,辅佐着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伸手便取得了曹魏的江山。

君主接连英年早逝,确实是曹魏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这只能算是直接原因。曹丕定下的一条“祖宗之法”,才是让曹魏注定无法长存的根本原因。

严禁外戚干政

外戚一般指皇太后和皇后的家族,汉朝自汉武帝时开始,就有外戚执政的传统。汉朝有一个叫大司马的官职,一般由皇帝的亲舅舅、也就是皇太后的亲兄弟担任,汉朝大部分皇帝都会把权力委托给担任大司马一职的舅舅,让大司马负责领导尚书台和朝廷的工作。

大司马本来就是汉朝最高军事长官,如果被皇帝委任行政权,则执掌军、政方面的大部分权力,一般也有负责人事的权力,可以提拔自己的亲信。所以在汉朝的很多时期,甚至会出现大司马权力、地位高于皇帝的情况。大司马位高权重,又是皇帝的亲舅舅,还有皇太后撑腰,所以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会尽量避免与大司马发生冲突,这就造成汉朝经常出现大司马专权的情况。

大司马与皇太后结成“母党”,互相依仗,地位难以动摇。

西汉的灭亡与东汉的衰落,都与外戚干政有关。西汉之灭,源于外戚王氏太盛,最终王莽篡夺了西汉。东汉之衰,源于外戚与宦官之间长期争斗,最终引发了董卓之乱。

曹丕亲眼目睹了东汉的灭亡,所以很忌讳自家的外戚。他评价汉文帝处死亲舅舅薄昭一事就说:“对待外戚,给他们荣华富贵就行了,不能给他们权力。”

曹丕即位的第四年下了一道诏书:“妇人参政,往往会招来祸患。自今以后,群臣不可以再向太后汇报政事,外戚不可以再担任辅政之职。这道命令后世必须遵守,如有违令者,天下共诛之!”

曹丕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他定下的“祖宗之法”后世是不敢违背的。这道命令完全杜绝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注定让曹魏无法长久。

产生的后果

杜绝外戚干政看上去是有益无害的好决策,为何说这是曹魏短寿的根源呢?

皇帝和大臣之间是需要互相防备的,皇帝若不防备,则随时有可能被篡位。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朝中的大臣们即便是看上去再顺从、再忠心,也终究是信不过的“外人”。皇帝若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自家人提拔上来。

皇帝的自家人分两类,一类是宗亲,另一类是外戚,宗亲就是皇帝的叔叔、伯伯、侄子、兄弟那些同姓族人。

那么为何不重用宗亲而要重用外戚呢?

以西汉举例,汉文帝时有刘兴居作乱、汉景帝时有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有刘安作乱,汉昭帝时有燕王刘建作乱……宗亲永远是不老实的,仗着自己也是皇族的一员,体内流着龙血,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有坐上龙位的资格,皇帝怎么敢重用他们?

外戚本来是没有参政资格的,他们所有的权利,都是皇帝用一纸诏书授予的,这也代表着皇帝也可以用一纸诏书就收回他们的所有权力。若是把权力委任给宗亲,基本上就是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了。外戚相比于宗亲,更好控制,更不容易失控。

以皇帝亲生母亲和亲舅舅为首的外戚势力,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对皇帝有二心的。西汉之所以有王莽篡位之事,是因为汉朝连续两代皇帝绝后,年迈的王太后不得不站出来主持大局,于是与那一代皇室隔了三代的外戚王氏又重新获得了权力。隔了三代的外戚,与“外人”还有多大区别?西汉是在很特殊的情况下灭亡的!而东汉的历代外戚,对皇室基本上都是很忠心的。

曹魏所处的时代集权制并没有发展至成熟,皇帝仍然需要凭借宗亲与外戚的势力来保护皇权。曹魏既不敢提升宗亲的势力,又要彻底杜绝外戚,怎能长久呢?

宗亲与外戚这两条左膀右臂,曹魏全部都弃之不用,这完全是自废武功、自断手足。

魏明帝曹叡病重时,任命了五位辅政大臣,其中四位是曹氏宗亲,另外一位是心腹秦朗,五位辅政大臣之首是燕王曹宇。中书令刘放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极力向曹叡称述重用藩王的弊端。曹叡害怕了,最终他还是信不过藩王,改让曹爽和司马懿这两人辅政。

年仅8岁的曹芳该托付给谁呢?如果有霍光那样忠心耿耿的外戚做辅佐,曹叡死前恐怕就能安心得多了吧。可是曹魏没有霍光那样的外戚,即便外戚中有霍光那样忠心耿耿的人,弱小的外戚势力又如何能担负起辅政的重任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日本也有孙姓,这个姓氏排在日本国内6924位,可以说,这个姓氏在日本国内不常见,在多数国人的印象中,...
原创 5... 1974年,岑荣端进京看望过毛主席后,按照毛主席的吩咐,回到南宁立刻向第一书记韦国清作了汇报。打开毛...
原创 李... 李靖应该是全面吊打韩信,不管是军事能力还是军事理论,或者是为人处事,李靖都比韩信强。 李世民除了军事...
原创 刘...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表现诸葛亮的优秀...
夏商文明考古重大突破!“考古中... 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安阳殷墟遗...
原创 盘... 春秋三杰 春秋三杰是指我国春秋时期三个杰出的人物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们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十分推崇的...
原创 毛...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历史章回小说,描写了三国纷争的历史,塑造了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
原创 著... 最近一位阎姓的国际关系学者,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台湾问题是中美摩擦的根源。但不太可能导致...
原创 他... 遵义会议后,博古由于犯了错误被党组织拿回了指挥权,原来的三人团变成了由毛主席、周总理和王稼祥负责的“...
发布会|“六种文化形态”绘就重... 重庆城市精神,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中生长,在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中提炼。那么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重庆城市...
原创 唐... 唐高祖李渊(公元566年12月21日 —公元635年6月25日),字叔德,是我国唐朝的开国皇帝,于公...
曼德拉与南非-壹《大国浮沉50... 1486年,葡萄牙的航海先驱迪亚士率领船队自里斯本启航,他们沿着西非的海岸线勇敢地向南探索。当他们接...
原创 手...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国共二次合作开始全民抗战。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其中1...
原创 苏... 1941年6月,德国展开“巴巴罗萨”行动,以强大的装甲和航空兵力对苏联实施迅猛突击,苏德战争爆发。战...
原创 唐... 762年,久病卧床的李亨艰难地问:“西内的老头怎么样了?”内侍说:“殡天了”。13天后李亨去世了,父...
原创 5... 《——【·前言·】——》 59岁的王昌龄,被贬职后,带着满腔的失落和不甘,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然而,...
原创 回... 鲸鱼演化史又添新成员,埃及西部沙漠,法尤姆地区一处凹陷的中始新世岩石中,出土了未知鲸类化石。 新鲸...
晋中市昔阳县钟村墓地!与殷墟遗... ▶ 重要进展!钟村、殷墟、三星堆等最新考古成果公布 12月26日 国家文物局发布 《考古中国》重大...
原创 新... 从1928年开始,朱德和毛泽东就建立了一段长达48年的亲密合作关系,“朱毛组合”享誉世界。 在半个...
原创 元... 杨维桢,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书法作品不同于常人,显得特别怪异。本文将重点探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