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是忠是奸?浅谈在明清两朝夹缝中生存的洪承畴
迪丽瓦拉
2025-07-12 15:34:18
0

引言

洪承畴,这一在明清史中颇具争议性的角色,前半生矜矜业业,为明王朝鞠躬尽瘁。松锦之战兵败后被皇太极所生擒一心求死,但皇太极一直对他好生款待,奉若上宾。

逐渐洪承畴的心意发生了改变,最终脱下明朝官袍换上了清朝服饰,成为皇太极身边最重要的幕僚之一。皇太极死后,洪承畴忠心侍奉多尔衮,不但为他出谋划策,还辅佐清军顺利通过山海关,占领了明帝国的疆土,成为了大清朝的忠臣。

对于明朝人来说,洪承畴是不折不扣的叛贼,不但不守士人之气节,还为敌人谋定江山。明朝的大批士人在听到洪承畴降清的消息后,都将他视为士人阶级的耻辱。对于清朝人来说,洪承畴是帮助大清帝国发展的重要功臣,但也因他侍奉二主而被编入《贰臣传》中。

可见,虽然清朝人感谢洪承畴做出的种种贡献,但也从根本上鄙视他投降之举。洪承畴此人,真的那么不堪吗?

步入官场,辛苦工作

公元1593年,洪承畴于福建泉州的一个小村庄里出生。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好的他靠帮助母亲卖豆干为生。后来的户部郎中洪启胤此时正在洪承畴的家乡开办学校并亲自授课,洪承畴经常躲在墙角之下偷偷学习。洪启胤发现后便简单考验了洪承畴的才学,发现他天赋异禀,是个可塑之才。于是洪启胤不收取任何费用就将洪承畴收入门下,随着其他人一起上课听讲。

在这段时间里洪承畴阅读了大量的古籍及经典,并立下了入仕从官,报效国家的志向。

在他二十三岁时顺利通过了乡试,次年又通过了会试,赐予进士身份,排列第三等。随后朝廷的任命状就送到了洪承畴手中,成为刑部下属的江西清吏司主事。主事一职在封建时代属于低级官吏,官品从六品,是各司中最低的官职。

但这并没有打击他的报国之心,很快洪承畴又升任浙江提学佥事,负责浙江一省的教育工作,为明廷选拔人才。在这期间,洪承畴以其精准的眼光为朝廷选拔输送了不少人才,逐渐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公元1627年,洪承畴前往陕西任督粮参政,监督地方的粮草税收。

初露锋芒,平叛立功

同年明熹宗驾崩,朱由检继位为帝,是为明思宗。崇祯帝刚刚继位,陕西一带就发生了农民起义,且规模日益扩大。明廷得到消息后派遣兵部侍郎杨鹤前往平叛,并嘱咐以招抚为主,尽量不要激化朝廷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但起义军拒绝接受朝廷的招降,反而率军猛攻如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

大战在即,杨鹤却陷入无将可用的境地,只能任命身为文官的洪承畴率军出战。开战之前,没有人想到一个文官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多大作用,但洪承畴却身先士卒,率部击杀三百余名敌军后安全归营,令杨鹤对其刮目相看。此后,洪承畴之名响彻陕西,被各路起义军所忌惮。

此战过后,明廷也逐渐注意到了这个文武双全的奇才,罢免其督粮参政一职,转而委任延绥巡抚。延绥此地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巡抚为地方的军政最高长官,如此可见明廷格外重视洪承畴。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此时明朝的人才储备已经明显不足,否则不会让洪承畴这么快就坐到巡抚的位置上。

在戴上巡抚的官帽后,洪承畴也开始有了话语权。上文已经提到,朝廷下达的旨意是希望官军以招抚为主,但洪承畴却执意要以剿灭叛军为目标,于是与上司杨鹤之间出现了矛盾。

事实上,洪承畴并非是一个好战分子。在此之前,虽然有不少起义军接受了明廷的招降,但很快又拿起兵器再度反叛,反而使明军措手不及。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百姓在投降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水平仍然没有任何改善,明廷也因国库空虚无力赈灾,这才导致如此局面。

公元1631年,洪承畴再度升任陕西三边总督,依然负责边关重镇的防御工作,但管辖范围扩大了。在此之前,明廷曾经规定各军镇之间无需相互协防,只需要坚守住自己的辖区即可。这就直接导致其中一镇遭遇敌军猛攻时迟迟等不来救兵,严重削弱了这些军镇的防御能力。三边总督的任务则是协调各军镇之间的协防,将军镇的防御能力最大化。

洪承畴上任后立刻整顿兵马,主动向起义军发起进攻,剿灭多路起义军。很快明廷也注意到洪承畴的方针着实可行,便更改了之前招抚为主的政策,改为全力围剿。

公元1634年,明廷加封洪承畴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在政坛上的地位瞬间拔起。随后又授权他都督四川、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的全部军务。公元1639年,洪承畴在潼关设下埋伏,大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本人仅率十几名亲信逃入深山这才躲过一劫,此后农民军的势力便一蹶不振。

激战松锦,兵败被擒

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将国号由金改为清,起八旗主力进攻锦州,明朝北疆告急。此时明朝已经陷入一将难求的局面,无奈之下只好将洪承畴调往辽东。公元1638年九月,清军再次向明朝发起进攻,洪承畴奉命率领陕西调拨而来的部队入驻山海关,并开始部署抵御清军进攻的防线。

八旗军虽然不善于攻城,但善于野战。故而皇太极采取杀敌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方针,在辽东寻找明军的有生力量并尽全力将其歼灭,迫使明廷不得不放弃山海关以外的土地。如此,诸多城池也可以不攻自破。但明廷一直不肯放弃锦州城,清廷如果不能攻陷锦州,则无法顺利挺进山海关。

洪承畴抵达宁远后一直不敢轻易靠近,不断派遣斥候探查锦州城内的情况。战局比他预想的还要恶劣,于是洪承畴建议朝廷暂缓与清军的决战,先给士兵足够的时间休整。但时任兵部尚书的陈新甲却不断催促洪承畴尽快出战,否则朝廷将无力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崇祯帝也不断发出圣旨催促,洪承畴无奈之下只好率部进军。

与此同时皇太极也正率部赶来,采取断绝明军粮道的方式将洪承畴军孤立在野外,并在明军大营周边挖掘了多道战壕,迫使其无法前进后撤。《明季北略·洪承畴降大清》中曾有相关记载:

"遂星夜令军士,将北山顶中劈为二,状如刀脊,遇石辄命凿去,凡深八尺,上广一丈二尺,而下隘甚,仅可容趾,马不可渡,人不能登,有堕者,无着足处,不得跃起,濠长三十里,以兵守之,时已为所据,诛杀殆尽。其西亦浚一濠,即以土筑堡,凡五十里,直接杏山,亦以兵坚守,绝中国之援。惟南滨于海,不必濠守,而东则大清地也。濠守既成,粮援路绝,有刈薪汲水者,辄为逻卒所杀。"

此时明军士气已经彻底崩溃,上到军官将领,下到炮手弓兵都无心再战,只想逃回宁远城。洪承畴只好放弃决战的念头,批准各部于深夜突围。入夜后,明军不敢点起火把照明,导致许多将士因踩踏而牺牲。

公元1942年一月,清军围困松山多日,城中军民百姓即将因为粮草耗尽而死,于是向清军发出言和邀请。清军应允后趁城门大开之际攻入城中,松山、塔山、杏山等地也随之相继沦陷,明朝在辽东苦心经营的防线基本上被完全破坏,洪承畴也成为清军的阶下囚。

心意更易,投向清廷

被生擒的洪承畴准备绝食而死,以此报国。皇太极曾经多次前往劝降,但都遭到了洪承畴的破口大骂。在皇太极看来,洪承畴虽为敌人,但也是自己尊敬的对手。如果洪承畴肯投降,那就是第二个范文程,定然会对大清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于是鼓动身边所有人前往劝降,但都无法撼动洪承畴之决心。

同为汉人的范文程在与洪承畴沟通后发现,虽然他有必死之志,但对人间还有留念之情,必然会接受招降。果不其然,在皇太极的关照下,洪承畴逐渐回心转意,与祖大寿一同投降了清廷。

洪承畴为何会改变心意,从抱有必死之心到回心转意,自愿归属皇太极?主要原因在于明末时期的政治局势及崇祯帝个人。换句话说,洪承畴投降清朝,崇祯帝要负主要责任。《试评洪承畴"民本主义"思想》中曾经提到:

"洪承畴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明朝危机四伏的时候,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穷途末路。政治统治黑暗,经济面临崩溃的局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洪承畴青年中进士后,即在刑部任事,期间能够能"公正执法"这应当是其民本思想的体现。但没落的明王朝已不能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崇祯帝性格多疑且善变,以至于君臣之间出现了较大的间隙,以袁崇焕为例。辽东战事本由袁崇焕负责,崇祯帝也在其出兵之前赏赐各类宝物,并且授予他临机专断之权。袁崇焕到任之后所奏事宜,崇祯帝也无不照准。似乎这就是模范君臣的代表?

但实际上崇祯帝心中一直对袁崇焕抱有戒心,否则也不会因几句小人直言就将边疆大吏杀害。后金曾经尝试绕过袁崇焕直逼京城,袁崇焕舍弃关隘率兵回救。在解了京师之危后,崇祯帝竟然认为袁崇焕此举是为了夺取政权,反而将有功之臣下狱杀害。而且崇祯帝丝毫不念及忠臣旧功,将袁崇焕凌迟处死,无疑寒了整个辽东将士的心。

洪承畴赶赴辽东后,也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袁崇焕。加上各地重要关隘已经失守,回京之后必定难逃一死,崇祯帝也不会念及他曾经为国家立下的种种功勋。而清廷则对洪承畴以国士之礼待之,再加上皇太极三番五次的好言相劝,使他明白只有留在清朝才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结语

对洪承畴的评价至今还存在着些许争议,大多数人认为洪承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贼,只因战败就投降敌人,丝毫没有廉耻之心。不仅如此,洪承畴在降清后还为皇太极和其后继之君不断谋定江山,完善了进攻明朝的计划,最终导致明朝国破,清朝入主中原。

但如果对一个人的评价仅限于"忠"或"恶"就有些太过极端和偏颇。结合当时的形势来看,洪承畴没有第二个选择。如果宁死不降,皇太极大概率会将他放还回明朝,就像对待祖大寿一般。可他回到明朝又能如何?朝堂之上的言官定然会对他进行猛烈抨击,皇帝也会治他战败之罪。袁崇焕的前车之鉴就摆在洪承畴的面前。

留在盛京,则成为清廷的肱股之臣。回到北京,轻则流放抄家,重则凌迟处死,株连满门。如何抉择,想必已经一目了然了。再者,洪承畴虽然降清,但他所谋之策大多都是为了让清军减少杀伐,尽可能让明朝百姓免遭屠戮。在他看来,明朝气运已尽,不管是皇太极还是朱由检执政,只要能够善待百姓就足矣。

参考文献:

1.《明季北略·洪承畴降大清》

2.《试评洪承畴"民本主义"思想》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在中国的历史上面,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会诞生出许许多多的功臣,而其中一些实力比较强悍的功臣有时候会严重...
千年石刻入选“世界记忆” 近日,少林寺碑碣(566-1990)这一珍贵文献遗产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少林寺碑碣(566...
日本人这次有点太丢人了! 在全世界有骨气的国家都在与美国进行坚决的贸易战的时候,包括中国,包括加拿大,甚至包括欧盟。最让人觉得...
从靖康之变到建炎南渡,江西吉安... 编辑 | 趙英雄 江西吉安赵姓家族,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宋朝时期。据族谱记载,赵氏先祖在吉安地区...
原创 我... 2021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28周年纪念日! 感恩毛主席!永远缅怀毛主席! 毛主席和他的...
原创 司... 司马家取代魏的进程是在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给予曹魏政权最致命的一击,然后违背了当初不杀曹爽...
原创 溥... 溥仪,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他3岁即位,6岁退位,而后在日本人的控制下,成了一...
原创 5... “中国文化渊源流传,博大精深。”的确如此,在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脉络是源远流长的,有很多的故事也有...
原创 对... 近日在阅读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2010年所作的《毛泽东传》,作者在该书的第一章中详细描述了毛泽东...
原创 安...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出现了众多的明君,甚至还出现了一位女皇帝。但是在唐朝历史上还有一位影...
这才是读《史记》的正确姿势! “学历史到底有什么用?” 是背不完的年号人名,还是考完试就忘的无用知识点? 我们总以为历史是尘封的...
原创 西...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起点,丝绸之...
原创 诸... “ 诸葛三君,功名鼎盛,彪炳人寰”,这是近代国学大师余嘉锡的著作《世说新语笺疏》中的一句话,极言三国...
【省媒看临夏县】临夏县2025... 活动现场。(临夏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甘肃客户端临夏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通讯员 窦琦)4月...
如果当初慈禧太后一直对外强硬,... 清朝会死。 很多人都骂慈禧太后软弱无能,割地赔款,卖国贼,诚然慈禧的确不是个好东西。但是历史的事实是...
原创 元... 因为之前的秦汉、隋唐和宋几个统一的王朝,都属于中原“小中国”的范畴。而元朝不一样,它开启了一个“大中...
原创 在... 我国西北边境的安宁关乎全国政局的稳定,尤其还是在清朝末年,西北地区的防御形势颇为严峻。晚清时期,列强...
原创 在... 以前总认为朝鲜旅游有诸多限制,来了才知道,只要你打算花钱,导游会千方百计满足你的愿望的。以前认为朝鲜...
原创 史... 天灾是指自然界突发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火灾等。天灾对人类社会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00后小伙“朱雀玄武敕令”申请... 4月25日下午,刚从广东一家企业的快递分拣岗位上下来休息的“朱雀玄武敕令”,思考起是否回家乡再次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