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人为何发明“公筷”?区区一副筷子,宋高宗玩出“新花样”
迪丽瓦拉
2025-07-12 15:34:48
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分餐制已经成为公共聚餐的一种时尚。特别是较为发达的地区,民众基本上实现分餐饮食和普及使用公筷公勺。不得不说,公筷公勺的推广是社会文明和大众自觉的一大进步。因为漫长的封建历史,使得中华文明形成一整套围桌聚餐和同鼎而食的饮食习俗。虽然说围桌同鼎的饮食方式,看起来能够促进朋友间的感情,但是按照科学的角度来看,它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试想,若是一桌知根知底的熟人相聚进餐尚能说得过去,换作是出于业务需要,山南海北三五成群的陌生人都在一个盘里吃饭,谁也不能保证在座诸位都是健健康康,无形中会增加一些饮食的风险。所以,随着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聚餐饮食的过程中“分餐”和“公筷”开始出现在餐桌。很多人以为“公筷”是一种新兴的事物,实际上早在千年以前的封建中国已经开始普及“分餐”和“公筷”。

宋高宗是首位公筷使用者

虽然以筷用餐是华夏文明的专属文化,但公筷的出现要明显晚于分餐制。根据史料考证,南北朝以前,华夏地区还没有形成使用筷子的习惯。因为那时的饮食还没有出现五花八门的煎炒烹饪,古人的饮食主要以“腌、烤、蘸、煮”为主,所以史书上经常记载,很多出使敌国的使者动辄遭遇下锅煮食的命运。

另外,南北朝是华夏文明大融合的时期,著名的“五胡乱华”便是发生于此,即便是隋唐两朝也不是由传统华夏汉人建立的政权,它们都是由西北鲜卑族建立,虽然建制上效仿华夏,但很多衣食住行的习俗仍然带有浓厚的胡人风格。所以,唐朝以前乃至北宋(刚刚结束五代十国),整个社会在饮食上还没有形成“讲卫生”的观念,拿勺子筷子乱舀乱夹的现象十分普遍。

公筷的出现要得益于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南宋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讲究的朝代,讲究的原因无异于社会的繁荣富庶和靡靡文风的盛行。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一项风尚的流行往往由上流社会的士大夫阶层兴起,再逐渐地推广至全社会。

明朝文史学家田汝成在他的《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中写道:

高宗在德寿宫,每进膳,必置匙筯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筯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则以别匙减而后食。吴后尝问其故,对曰: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

高宗皇帝真讲究,此话之意是说,高宗皇帝进膳时,总会准备两副筷勺,每次都用公筷共勺将汤菜盛到一个碗碟中再吃。吴皇后问高宗此举为何,高宗说不想让侍者吃自己剩下的饭菜。

从这段历史记载中来看,基本肯定华夏文明使用“公筷公勺”的历史可以上推至南宋初年,宋高宗也成为有史记载的首位公筷倡导者。

周朝的分餐制是服务礼制的需要

周朝是华夏文明的一大标志性阶段,它最大的贡献开启华夏文明的“封建”时代。何谓“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将本家的土地封赠给那些功业显赫的大臣,同时给这些大臣加封“侯爵”的头衔,让他们替自己管理封地。在册封与被册封的过程中,周天子与诸侯会达成一定的契约和口头约定,比如朝见、勤王、进贡等等,这些契约经过发展,就变成一本书名叫“礼记”。

礼记是周朝时期,用来明确君臣上下级关系的典律,对诸侯及士大夫的义务、周天子的权力都有着详细的规定,用后来孔子的一句话说叫“君君臣臣”。很难想象“礼记”如此有影响力的封建典律,它的核心思想却是建立在“饮食”的基础上。

所以,礼记有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明确地指出,整个社会的礼节都是以饮食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层级的饮食标准和食具的使用,来区别出身份地位的不同。通过相关影视和书籍的描述来看,周汉期间采取席地而坐的进餐方式,所有人按照东西南北分坐,人人面前摆放一张小餐桌摆满食物,这便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分餐制。

故孔子有言“席不正不坐”,不是说餐桌摆放不正就不要吃饭,而是说要根据自己的身份选择相关的座次。比如“鸿门宴”上,项羽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便是主次宾客规则的体现。

很多人会认为“分餐”和“公筷”是装斯文、假讲究,但是遵循科学用餐的标准来看,分餐和公筷的普及确实非常有必要,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聚餐方式,不但不健康卫生,而且还非常不雅观。所以,倡导“公筷”确有必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在三国时期,曹操最渴望得到的武将,毫无疑问,就是关羽。他对关羽的特别青睐,甚至让身边的部下感到不满和...
原创 元... 朱元璋在处理蒙古女子的政策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可谓极为仁慈。元朝时期,蒙古少数...
原创 太... 太平天国,这场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堪称其中的巅峰之作。它的战火曾蔓延至中国大约三分之二的省...
原创 杨... 提到李渊,大家应该都对这位唐朝的开创者相当熟悉。他出生于北周的一个显赫贵族家庭,并在年仅七岁时就继承...
原创 不...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王朝,还有一些曾经建立过的朝代,他们名义上拥有正式的国号和皇帝...
原创 宋... 宋康王,或称宋王偃、宋献王,他的姓氏为子,而名字为偃,属于戴氏。他是宋剔成君的弟弟,担任战国时期宋国...
原创 韩... 韩信被杀是必然的吗? 提到刘邦处决功臣,许多人首先会想到韩信。实际上,韩信只是西汉初期被杀害的众多...
原创 汉... 在汉朝历史中,虽然汉武帝刘彻名声赫赫,但真正实力最强的皇帝却是汉宣帝刘询(即刘病已)。虽说刘彻的威名...
原创 康... 鳌拜独揽朝政,成为康熙登基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康熙帝在八岁即位,当时的他年幼无力,显然无法掌控朝政。早...
原创 刘... 作为汉末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对历史和当时局势的影响深远且无法忽视。尽管曹操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最终胜...
短剧《撕夜》22222惊喜连连 下山轻松,上山难。仅仅跑了数百米,秦羽就感到就呼吸痛苦之极了,每一步都吃力之极,秦羽感到腿部肌肉发酸...
原创 4... 在江东孙家的高级幕僚中,鲁肃是一位独具风格的人物。他在46岁时因病去世,担任汉昌太守和横江将军。虽然...
原创 故... 能让暴君以礼相待,在他死后悲伤痛哭并追封,能够在皇帝口谕时忘记内容,不但未遭处罚,反而得到更多信任和...
原创 自... 三国时代,众多美丽的女子名扬天下,其中貂蝉和江东二乔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与貂蝉的命运相比,江东二乔的...
原创 清... 随着穿越剧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古代宫廷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剧集不仅展示了古代的故事,还无形中揭示了...
原创 刘... 每个人的成功之路都各不相同,而且很难有完全相同的模式可以复制。就像三国时代的三位雄主——曹操、刘备和...
原创 太... 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一生都在思索如何恢复中原,尤其念念不忘收复寿阳,以加强淮水防线,提高自身的安...
原创 他... 自古风云变幻无常,尤其是古代的封建王朝,权力更替极为迅速,朝代的更迭往往一夜之间便可发生。皇帝作为最...
原创 关...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 三国时期被誉为一个人才横溢的时代,在这个动荡的历史阶段,许多英雄豪杰纷纷崭露头...
原创 刘... 根据后人的传说,刘伯温挖开诸葛亮墓穴的原因有两种主要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曾获得了一本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