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在什么地方?”
1949年8月,蒋介石专门飞往重庆,向毛人凤打听杨虎城的情况。
“按委座指示,已妥善转移至贵阳。”
当时,国民政府与美国在贵阳合办了一个军事特务机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其实就是用来专门关押被捕共产党员的地方。
“关了多少乱党分子?”
国民党在大陆节节溃败,毛人凤很清楚蒋介石在离开大陆之前一定会有大动作。
只是,这次涉及的人数太多,其中很多人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毛人凤不敢随便做决定,如实汇报,希望蒋介石能给出解决办法。
“450人。”
“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特务出身的毛人凤以前干过很多杀人的事情,但是这次听到蒋介石如此“果断”,内心还是很慌乱,一次性杀这么多人?
“张副座送去台湾了,那杨虎城呢?什么时候送过去?”
毛人凤说的“张副座”是指张学良。他认为张、杨二人都是“西安事变”的当事人,张被送去台湾了,杨也会被送过去。
谁知,蒋介石顿时起身,勃然大怒,大声呵斥道,“这个人早该杀掉了,留他做什么!”
毛人凤犯难了,他知道杨虎城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一旦杀了此人,自己以后肯定是麻烦不断,他不敢杀。
在此之前,蒋介石还曾让他暗杀另外两人,但最后都放弃暗杀。这两人是谁?为什么会放弃暗杀?杨虎城会像那两位一样逃过暗杀吗?
一、密谋暗杀计划,暗杀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是蒋介石离开大陆之前想杀的一个人,回顾历史,我们知道杨虎城没能逃过暗杀。
当时,毛人凤接到蒋介石的指令后,没有立刻思考如何实现暗杀。
他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特务,但是他非常迷信。戴笠死后,按规定,他应该搬到戴笠的办公室里办公,但是他坚决不搬,认为太晦气了,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运气。
他很清楚,无论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如何批判杨虎城,只要他杀了杨虎城,肯定会给自己招来祸患,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曝尸荒野了。
因此,保命要紧,他决定:借刀杀人。
为了实现“借刀杀人”计划,他找到了保密局西南站站长徐远举、处长周养浩。
三人商谈后,暗杀计划由周养浩负责组织策划,并向毛人凤实时汇报进度。
在毛人凤“成事之后论功行赏”的诱惑之下,周养浩等人迅速给出行动计划:把杨虎城弄回重庆,为了不暴露目标,决定用匕首刺杀。
毛人凤不在乎过程是怎样的,他只要一个结果。那些人听懂了毛人凤话中的意思,很快就开始行动了。
特务组组长立即去见杨虎城,“给老先生道喜了。”
正在看报纸的杨虎城不知道喜从何来,也没有搭理他。
特务组组长走到杨虎臣面前,再次抱拳道喜,“周处长带着委员长的指示来了,接先生出去,恭喜先生自由了。”
说话间,一个带着金丝镶边眼镜、穿着平整军装的男人正往这边赶来,此人就是周养浩。
周养浩外表斯文,看着像一个文弱书生,实际上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在军统内部有“书生杀手”的名号。
“杨将军,您马上就自由了。”
杨虎城知道此人曾在上海大学读法律,与戴笠和毛人凤是同乡。一直非常敬重读书人的杨虎城一度认为周养浩是一个书生,就像外表看起来的那样斯文。
“委座的意思是,先接您去重庆,他要在那里见见您,之后,再送您去台湾。不过,您肯定不能再回您的老家西安了。”
杨虎城非常生气质问,“既然要释放,还我自由,去哪里应该是由我自己决定。为什么送我去台湾?”
周养浩很有耐心地解释道,“只能在台湾恢复您自由。在大陆恢复您自由,您想让委座如何安置您?他会让您去共产党那边吗?”
这倒是实话,蒋介石怎么可能允许他跟共产党有接触呢。
周养浩见杨虎城在思考他说的话,接着劝导,“到了台湾,委座给您安排好住处。只要您不问政事,委座自然是放心的。”
现在的杨虎城对国民党的政事不感兴趣,以后肯定不会参政议政。
次日晚上7点,周养浩、杨虎城等人到达重庆市海棠溪,前来接应他们的人是国民党白公馆看守所所长杨进兴,他同时也是接下来具体执行暗杀行动的组长。
杨进兴把毛人凤写的纸条交给了周养浩一张,按照要求把人交给杨进兴。交接完成之后,大概行程了一个小时,车子在歌乐山脚下停了下来。
杨虎城被两名特务“扶”下车,杨进兴指着山上的房子,“杨将军,委座这两天忙没时间接待您,麻烦您先在戴公祠暂住两天。”
戴公祠是戴笠曾经为了讨好蒋介石而建立的一个避暑、防空袭的别墅,只是蒋介石很少来住,反而是戴笠来的次数比较多。
与杨虎城同行的还有儿子杨拯中,年仅20岁的他,头发已经发白了,怀里抱着母亲谢葆真的骨灰盒,由于长期呆在监狱里见不到太阳,再加上饮食营养不了,导致他的身体不太好,走了一段台阶之后,开始气喘吁吁。
迎接他们的不是蒋介石的接见,而是危险。
在他们刚进入别墅时,周围已经埋伏好了熊祥、杨进兴、林永昌、王少山等4名刽子手,兵分两路,伺机而动。
王少山和林永昌突然袭击正准备抬脚进门的杨拯中,直接向他的腰部刺去,随即一声惨叫之后,他和母亲的骨灰盒都倒向地面。
杨虎城很是震惊,看着儿子,还没反应过来,刽子手们趁机一拥而上,向他的胸膛刺去,见杨虎城还有力量反抗,随即又补上几刀,直至对方倒在血泊里没有任何动弹了才停手。
刽子手们面目狰狞,擦去刀上的血液,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走向门外。他们的屠杀并未停止。
同一天,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以及儿子小萝卜头宋振中、杨虎城的小女儿杨拯贵也被带来了。
一行人从山脚下走到山上,气息未定,刽子手们再次蜂拥而上。
首先杀了宋绮云,接着杀了徐林侠。两个8岁的孩子看到眼前的一幕,吓得尖叫起来,缩成一团。刽子手们毫无人性可言,转瞬间,两个孩子也牺牲在他们的屠刀之下。
他们没能迎来人生中的自由时刻,而是永远被定格在1949年9月6日。
在监狱里出生的杨拯贵、八个月就被抓进监狱的小萝卜头宋振中,这两个孩子还没机会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永远地离开了。
二、暗杀少帅,计划搁浅
蒋介石派毛人凤暗杀了杨虎城,那么对于“西安事变”的另一位当事人张学良,他一开始也准备直接暗杀掉。
没错,张学良就是蒋介石曾命令毛人凤暗杀的另外两人之一,不过,后来因为特殊原因,导致毛人凤暗杀张学良的计划搁浅了。
首先我们看看张学良生前被囚禁的轨迹。
1938年年底,张学良被囚禁在贵州阳明洞。3年后,蒋介石将其转囚贵阳麒麟洞。由于这个地方离市区较近,导致很多人都知道张学良被关押在此地。出于安全考虑,次年2月,张学良被转移到偏僻的贵阳开阳县。
到了1944年春天,张学良又被转移到贵州息烽,这一年里,又被连续换了两个地方。
按照当初军事法庭的裁决,张学良被囚禁十年。到了1946年,囚禁期满,蒋介石与张学良见面会谈,并没有依法释放张学良,而是把他关押在歌乐山白公馆。同年10月,张学良被秘密转移到台湾。
到了台湾之后,起初为了保密需要,把张学良关押在深山老林里。多年以后,蒋介石为了利用张学良洗白自己的过往,又多次下令变更张学良的囚禁地。
从蒋介石频繁更换张学良的囚禁地可以看出,他后半生对“西安事变”还是耿耿于怀,并不打算轻易放过张学良。
每次负责给张学良更换囚禁地的人都是军统的特务,那么身为特务头子的毛人凤知道蒋介石很痛恨张学良,为什么没有趁机杀掉张学良?
实际上,蒋介石曾经下令让毛人凤暗杀张学良,只是毛人凤并没有立即行动。
查阅资料发现,
关于自己为什么没有被蒋介石的特务暗杀,张学良有自己的观点,“我没死,关键是蒋夫人帮我。
”这个观点出现在张学良口述的纪录片《世纪行过:张学良传》中。
事发多年之后,张学良在美国公使约翰森在日记中看到蒋介石、宋美龄二人因为他的事情而发生争吵,宋美龄知道毛人凤要暗杀张学良的时候,威胁蒋介石赶紧收回命令,“
你要对他(张学良)做不利的事情,我就把你做的事给公布出去
!”
张学良曾说过,“我认为蒋夫人是我的知己,蒋夫人对我很了解。”他为何如此笃定地说出这样的话?宋美龄又为何会为了保护他而不惜与蒋介石对立?
时间回到1925年。东北军打败孙传芳后,张学良被安排负责调停“五卅惨案”,在美国驻上海领事馆举办的一场酒宴上张学良、宋美玲二人首次见面。
宋美龄是当时上海滩上知名的大家闺秀,而张学良是风华正茂的少帅,张学良当即被宋美龄出众的气质倾倒。年龄相仿的两人,沟通地很愉快。之后,两人又见过几次,在一起跳舞、游玩。
晚年,张学良回忆这段过往时,当着妻子赵一荻的面,直言道,“
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太,我会猛追宋美龄”
。可见张学良对宋美龄是动情了,而冰雪聪明的宋美龄不可能不知道张学良的心意。
只是那时的张学良不知道,蒋介石正在不惜一切代价只为抱得美人归,甚至追随宋美龄从国内追到东京。等后来两人再次见面时,宋美龄的身边已经站着国民党上校蒋介石。
以前想说的话没有说出口,以后就更没有机会说了。中原大战后,国民党摆庆功宴,蒋介石邀请张学良及其夫人于凤至参加。
宋美龄的母亲甚至当场认于凤至为干女儿,宋美龄和于凤至结拜为姐妹,随即蒋介石也主动地和张学良结为异姓兄弟。
两家的关系一直很好,直至“西安事变”戛然而止。事变发生后,宋美龄从南京赶往西安看望蒋介石,事变落幕后,张学良为了保全蒋介石的面子,执意要送蒋介石夫妇回南京。
宋美龄知道蒋介石是什么样的人,担心他会做一些对张学良不利的事情,多次提醒蒋介石,“
我们回南京后,一定要派人护送汉卿返回西安。
”
蒋介石怎么可能会轻易放下“西安事变”的“耻辱”呢,再次言而无信,直接扣下了张学良。宋美龄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保住张学良的命。
张学良获得自由后,曾感慨道,
“宋美龄活着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由此可见,张学良没有像杨虎城那样被毛人凤暗杀掉,与宋美龄的极力保护有很大的关系。
三、政见不一,计划暗杀宋庆龄
如果说蒋介石派毛人凤暗杀杨虎城、张学良是为了泄私愤,那么他让毛人凤暗杀的另一个人——宋庆龄,就是为了扫清一切与自己政见不一的人了。
1933年初,蔡元培、宋庆龄、杨杏佛、鲁迅等人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曾多次公开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共同抗日,经常揭露国民党镇压抗日爱国人士,因一系列行为撕开了蒋介石的虚伪面孔,于是蒋介石开始对同盟会成员起了杀心。
蒋介石曾当着国民党一众元老的面,公开指责宋庆龄,“
时局如此艰难,孙夫人宋庆龄却始终不肯放下对我个人的成见
”,他认为孙中山总理好不容易创下的国民党基业正是岌岌可危之时,宋庆龄不但视而不见,还与共产党勾结,做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不久后,蒋介石就吩咐戴笠暗杀宋庆龄。由于暗杀宋庆龄多次失败,特务们只能放弃暗杀计划,转而把枪口指向了杨杏佛。
杨杏佛被暗杀的地点在亚尔培路(现在的上海市陕西南路),这个暗杀的地点也是刻意挑选的,离当时宋庆龄的居住地很近,蒋介石希望以此警示宋庆龄,不要再当众发表一些“不利”国民党的言论。
宋庆龄并没有惧怕,反而是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蒋介石发现警示不起作用,于是再次动了杀心。
戴笠死后,毛人凤继承衣钵,接到蒋介石下达的任务后,他很快做出两个暗杀宋庆龄的计划:
1、先收买宋庆龄身边的人,后暗杀宋庆龄;2、在宋庆龄居住的法租界内制造交通事故,趁机杀害宋美龄。
为了完成第一个计划,国民党内的一个女特务先接近宋庆龄家的女佣。在跟这位女佣接触了一个月后,女特务去了宋庆龄家几次。之后,女特务就时不时向女佣打听宋庆龄家里客人往来,看似聊家常,实际上是打探消息,为了取得女佣的信任,她还经常送给女佣一些礼物。
正当这位女特务准备执行计划的时候,谁知女佣突然拒绝再见女特务。
原来,女佣早就发现女特务不太正常,经常向宋庆龄汇报两人的谈话内容。为了安全起见,宋美龄让女佣断了跟女特务的联系。
这条路走不下去了,只能另寻他路。当国民党特务知道女佣与丈夫离婚了,目前还处于单身状态,于是再次对女佣打起了歪主意。20多岁的女佣,总不能一辈子单身吧,她肯定会再找对象结婚的。这次是由男特务上演“美男计”。
首先,给男特务打造一个人设。知识青年接近女佣,身份差距大,很容易引起别人关注,增加了行动的危险性。法租界里都是非富即贵的人,什么样的人设即合理又与女佣的身份对等?还能经常能和她见面?
汽车司机。这个人设非常适合男特务,不到三个月,两人就熟识了,吸取上次失败经验,男特务从来不向女佣打听宋庆龄的情况。
那么,如何获取宋庆龄的消息呢?男特务向女佣提出“结婚”。结婚之后,成为夫妻,不愁女佣不主动向他讲宋庆龄的情况。
只是男特务没想到宋庆龄非常关注女佣的感情生活,两人是怎么认识的?男方做什么工作的?男方的朋友都是什么样的人?见过男方的家人吗……
为了让女佣相信自己,同时也取得宋庆龄的信任,男特务赶紧编排一场大戏。当时法租界有个叫范广珍的人,他不仅是法租界的华人探长,还是黑社会头目,给男特务安排一个司机的工作是轻易而举的。
待女佣来男特务家时,范广珍安排了一堆人,有人是来租车的,有人是来修车的,这些人都与男特务称兄道弟,看起来像非常熟悉的朋友。女佣看到男朋友有正经工作,跟过去那些游手好闲的前男友们不太一样,因此非常满意。
为了继续取得女佣的信任,男特务又在法租界离宋庆龄家很近的一个汽车行里当司机。
有天晚上,下着大雨,女佣打电话给他,提出租车送客人回去。男特务赶紧把车开到宋美龄家里,主动提出送客人回家。在跟客人聊天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点情报。
两个人的感情正往男特务期待的方向发展,欣喜若狂的他万万没想到,就在两人订婚的前几天,女佣突然脾气暴躁,大骂男特务是骗子。
沈醉曾追问那个男特务,为什么会被女佣看出破绽?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男特务一脸茫然,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直至解放后,沈醉和溥仪、宋希濂、杜聿明等人得到周恩来的关照,在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写回忆录时,沈醉还是没能想出来“美男计”为何会失败。
第一个计划行动失败后,开始执行第二个计划。
考虑到是法租界行动,特务们认为制造交通事故还是不能太疯狂了,否则肯定会引起国际社会的讨论,反而会弄巧成拙。
这次负责执行任务的人是沈醉,他认为交通事故不一定会让人当场死亡,先让宋美龄住院,之后再下手让她长期住院,让她半死不活地呆在医院到终老,这样她就没有机会再出来活动了。
说干就干。沈醉从青帮头子杜月笙那里弄来了一辆崭新的德国小汽车,玻璃换成了子弹打不透的保险玻璃。接着就是踩点宋庆龄常去的地方,沈醉提议在华龙路、霞飞路、环龙路等地,因为这些地方在法租界,有熟人,事后好脱身。
沈醉的计划得到了领导们的肯定,但是执行计划的时间却是一拖再拖。直至一年后,沈醉接到通知说是放弃原计划。
沈醉追问原因,领导没有回答,反而问道,“你有把握只把前面的人撞成重伤而不是撞死吗?”
沈醉只好老实回答,“没把握。”
“这是问题的关键。撞伤送去医院,可以按照原计划执行。万一撞死了,肯定会有很多人追查,不要说同盟会、共产党会派人追查,就是国民党内的有些老臣们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边,到时候,委座难辞其咎,你我就是有十条命都不够死。”
毛人凤知道蒋介石执意要杀宋庆龄,他不得不执行蒋介石的命令,而他更知道自己一旦执行了,到时候就成了蒋介石的替罪羊了。
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找人故意把消息透露给了宋美龄,蒋介石想杀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庆龄是亲姐妹,总不至于见死不救的。
宋美龄知道蒋介石要杀宋庆龄的时候,威胁道,“如果姐姐有什么闪失,我一定不会原谅你。”
事情果然是按照毛人凤的预想发展。当时的蒋介石非常需要宋美龄的支持,需要宋氏家族的支持,因此,经过谨慎思考之后,只好放弃暗杀计划。
结尾
从蒋介石暗杀杨虎城、张学良和宋庆龄等人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就是一个虚伪的政客,不顾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是他又是软弱无能的,是一个依附于才财阀家族的政客。
也许正是因为有他这样的政党领导者,所以就注定了国民党只会节节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