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元代饮食为何如此丰富?有“香药”的功劳,更离不开中外饮食交流
迪丽瓦拉
2025-07-13 13:32:34
0

元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所统治的疆域在我国历史上最为辽阔。

尽管他只存在了98年,但影响力却无与伦比,渗透到中国的方方面面。比如饮食的丰富,元朝就远超唐宋等著名朝代,是名副其实的“饮食大国”,在整个中国饮食历史中都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促进我国饮食文化丰富多样的源头之一。

那么他丰富的饮食又是如何形成的?

元朝饮食文化的来源:

在了解元朝饮食文化为什么丰富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元朝饮食丰富的来源。

1、帝国建立带来饮食交通的便利

公元前1271年,忽必烈灭亡宋朝,正式建立“大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帝国成立,由此开启了历史新篇章。

成立了大元帝国的忽必烈,并不满足后半辈子困于龙椅之上,而是一直在四处征战。长年的征战尽管损失了大量的财力,可也使得大元的名号响彻亚欧大陆,成为了当时公认的第一强国。名声的响亮使得大量外国人来到元朝,间接促进了国家之间的交通。

再加上蒙古族原来是游牧民族,对于商品交换的依赖度比较高。儒家重农抑商的思想对他们影响不深,所以在四处征战的同时,也间接促进了大元朝和其他外国的商品贸易。

而且元朝也提倡商品贸易的发展,所以当时的元大都是世界闻名的商品贸易中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之都。

密切的经济交往,使得外国的商人将外国的饮食来到了元朝,间接促进了元朝饮食的发展。

2、统治者促成的饮食丰富

元朝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如何和汉族共存成了当时统治者的第一大问题。

当时忽必烈打下宋朝后,为了方便统治,也为了更好的习惯中原的天气和饮食,下令在蒙古改变饮食,逐步向中原地区的饮食转变。

当时的中原地区,北方喜欢面食,南方喜欢稻米。蒙古人为了适应这两种食物,便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发明了不少带有蒙古特色的食品,单是粥类,就研发出了二十余种,比如羊骨粥等。

也正是因为蒙古统治者要求改变饮食的政策,使得元朝在当时涌现出了大批的新食品,极大丰富了当时的饮食。

除了改变饮食习惯外,元朝统治者还下令,要东南亚各国来朝觐见,并允许各国人民来元朝贸易和交流。

大量外国人的到来,除了促进商品贸易的繁荣外,还带来了各国独特的饮食和饮食习惯,他们之间相互交流融合,并促使饮食的发展。

正是因为元朝重视商品贸易的发展,才使得各国的饮食齐聚到元朝。并和中国本身的饮食相互融合,形成了全新的饮食和饮食习惯,使得元朝的饮食种类之丰富远超唐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饮食大国”。

外来饮食物品的侵入:

如果说,元朝丰富饮食的基础是统治者的促使和经济发展的附带,那么真正使得元朝饮食大丰盛的条件一定是多种多样的外来食品。

正是因为外来食品大规模地来到元朝,才使得元朝的饮食开始变得丰富和多样。

1、蔬菜、瓜果的丰富

元朝本身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而游牧民族极少种植蔬菜,所以一开始元朝的蔬菜和瓜果多是中原原有的种类,没有太多变化。

但随着元朝商品贸易的发展,不少商人看见了其中的利润,便带来了不少国外的特色蔬菜和瓜果,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丰富了元朝的饮食。

比如明代李时珍记载的“胡萝卜”,记载中显示:“自元代从胡地而来,气味似萝卜,故以此为名”。可得知,胡萝卜是从外国传入元朝,并以此发展定居下来,成为了当时人们的一道美食和固定种植的蔬菜。

除了胡萝卜外,相似的还有一种名为“回回葱”的调味品,元代《析津志·辑佚·物产》中提到,他的形状如同大蒜,又想小葱重叠在一起,故名“回回葱”,简单来说就跟现在的洋葱差不同。

可以说它既是蔬菜,又是调味品。不仅丰富了蔬菜的品类,还增加了菜品的做法和味道。

也正是因为数不清的蔬菜、瓜果被带到元朝,才使得元朝的饮食开始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2、“香药”的使用

如果说蔬菜品类的增多,丰富了元朝饮食的种类,那么香药等一系列调味品的使用则提升了元朝饮食的味道和样式。

西方国家一直有着丰富的香药使用历史,比如在《圣经·旧约·出埃及记》中就记载了桂皮、肉桂、乳香等香料的名称和使用方式。

西方人一直认为,这些香料既是调味品,又是药品。用他们做出来的食物,即可饱腹又能治病,所以称他们为“香药”。

而元朝时,因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原因,元朝和这些西方国家的交流一直比较频繁,所以香料也流入了元朝。

常见的香料有陈皮、桂皮、茴香、白芥等,这些香料的流入,使得元朝的饮食开始发生了大改变,各种含有香料的食物开始出现。

比如“八儿不汤”、“苦豆汤”、“马思荅吉汤”等加入草果的食疗饮食。除了汤类外,还有加入茴香的面食也逐渐风靡。

可以说,正式因为这些香料的使用,使得元朝开始出现“药膳”“食疗”等一系列的全新食物。

各国的饮食文化交流:

如果说,外来食品的侵入和香料的使用是元朝饮食丰富的“元凶”,那么各国之间不同饮食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便是元朝丰富饮食出现的“帮凶”。

1、蒙、汉饮食文化的碰撞

我们前面便说过,蒙古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饮食文化和汉族,中原地带各个民族的饮食习惯都不相同,但在元朝的统治下也开始出现了融合和创新。

比如羊肉和面食的搭配。

元朝作为游牧民族,最爱吃的肉食便是羊肉,可以说他们是无羊肉不欢。尽管为了方便统治,元朝的统治者下令改变饮食习惯,可沿袭了几百上千年的饮食习惯,绝不是断时间能改变的。

所以在这种社会风俗中,羊肉和面食的结合便诞生了。元朝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提到过一道美食:“白面六斤,做秃秃麻食;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这里的“秃秃麻食”便是现在的“手擀面”,而这个美食也就是现在的“羊肉面”。

现在我们可能司空见惯,但在元朝,“羊肉面”的出现却是蒙、汉两族饮食文化碰撞而成,属于开先列。

除了“羊肉面”外,蒙、汉饮食文化的交融也带出了其他的特色美食,大多跟羊肉有关。

2、国与国之间的饮食碰撞

元朝的饮食丰富除了蒙、汉之间的饮食碰撞外,还有国与国之间的饮食文化碰撞。

元朝建立后,元朝的统治者要求东南亚各国朝见,向元朝称臣。而这些国家来到元朝后,自然也带来了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

东南亚各国因为气候和地理原因,相比较面食,他们更喜欢稻米,种植稻米的技术和用稻米制作的食物也更加丰富。

所以,在两国频繁的贸易交往中,各国对于如何使用稻米的饮食方法也传入了元朝,并对我国的南方一带产生了深渊影响。

不过相比,东南亚各国稻米饮食文化的影响,北方被别国影响更深。

其中的代表便是“回回”食,所谓的回回饮食文化,指的是回族不吃猪肉等一系列的饮食习惯。

当时元朝疆域广阔,不少中亚民族跟随元朝军队来到了元朝。这些民族主要以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家为主。

而这些国家的民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对于饮食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所以他们在来到元朝后,便开始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伊斯兰饮食,有着自己独特的食物。

也正式因为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流融合,才使得元朝的饮食丰富多彩,不断创新。

总结:

元朝丰富饮食的形成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奇迹。它离不开中华人民自己的创新,同样也离不开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正是因为双方的共同努力,才使得元朝饮食丰富多样。

特别是蒙、汉饮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是促进了我国的民族大融合。而我们去了解,研究他的饮食文化,更能感受到这种割不断的民族融合感。

参考文献:

《中国饮食文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头条中国史 一、是跟曹操,还是跟刘备? 说到“刘备伪君子,曹操真小人”,这并不是我个人的见解,而...
原创 蒙... 很多人认为蒙哥是成吉思汗以来,蒙古帝国权力最强的大汗,甚至有观点指出,他是冷兵器时代疆域最广的帝王之...
原创 傅... 1949年1月,随着北平城外炮火的逐渐熄灭,城内却暗潮汹涌,气氛紧张。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手握二十...
原创 徐... 1977年3月,徐立清作为总部的副主任,几次上门拜访张爱萍,诚恳地邀请他出山参与工作,但都遭到张爱萍...
原创 国... 1949年12月10日,人民解放军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大西南,原本驻守在这里的国民党军队接连败北。面...
原创 马... 一、马超能打过张飞、许褚吗?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马超是否能打得过张飞,一直存在争议。笔者曾对这...
原创 当... “大庆油田”这一名称源于国庆期间的喜悦与庆祝,象征着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辉煌成就。1959年9月26日...
原创 1... 1989年,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去世。作为日本历史上有着深刻影响的君主,裕仁在其统治期间,发动了侵华战争...
十五年同盟情缘 三国谋定天下上... 同窗情谊经过岁月陈酿,往往酝酿出意想不到的芬芳。近日某高校05届毕业生聚会,两位昔日同窗在觥筹交错间...
原创 明... 在明朝永乐十三年的一个普通日子里,皇帝朱棣照常在奉天殿内审阅来自全国各地的奏章。当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份...
原创 收... 在1864年6月的暑期,随着湘军成功收复金陵,曾国藩兄弟的声誉可谓如日中天。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爵,世...
原创 八... 众所周知,康熙帝一生有超过三十个儿子,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九人,这九位皇子之所以广为人知,主要是因为“九...
原创 为... [下雨]在世界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国家都会有不少的移民,随着移民的增多,慢慢的本国的民族血统就会受...
原创 武... 在江湖传说中,总有一些人物,他们的武功卓越非凡,影响深远,却又隐匿无踪,似乎存在于一片虚无的迷雾中。...
原创 匈... 匈奴作为古代游牧民族,在汉朝时期与中原政权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碰撞与融合。这个曾经驰骋于蒙古高原的民族...
原创 他... 红四方面军走出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开国将领,其中不乏陈锡联、许世友、陈再道、王近山、杜义德和滕海清等杰出...
为什么叫“春秋战国”,何为“春... 一场战争,每隔七天就会爆发一次;一部史书,名字竟成为整个时代的招牌;一片中原大地,五百年间诞生了上百...
原创 谁... 近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内忧外患让中国满目疮痍,民生困苦,即便是在这样困难、混乱的时代,书法艺...
原创 司... 1948年年底,辽沈战役宣告结束,八路军第八纵队经历了一次换将,段苏权被留在了关外,而他则以纵队指挥...
原创 尼... 冀朝铸被誉为“红墙第一翻译”,以及“毛主席右手边的人”。他曾为中国领导人担任翻译长达20多年,因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