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无惧“烤”验,他们在重庆大地上遍寻历史遗珠
迪丽瓦拉
2025-07-13 22:32:59
0

利用早晚太阳不当头时寻访野外、先探访高海拔地区的文物点、在齐人高的野草丛里一点点寻找、学会辨认蛇虫出没轨迹……这个夏季,数百名文物工作者们忙碌在重庆的山水之间,遍寻历史给这方土地留下的遗珠。

也许有人会问,不可移动文物一直矗立在那里,之前的普查也早已记录存档,如果不是新挖掘的考古墓葬,还有必要这么辛苦地再查吗?

8月15日,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是有时代性的。随着认知的提升和对重要历史人物研究的深入,一些老房子、老建筑可能会被赋予新的历史意义,那么它们就会被认定为文物。加之这次普查细化了文物类别,将文化景观纳入普查对象,同时放宽了有重要历史纪念意义建筑认定的标准,可以用遗迹和遗址来代替,这些变化和修订使四普能够发现并认定更多文物,‌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些不可移动文物。

创新夏季野外作业策略

7月24日早上6点,一辆黑色小车迎着晨曦从开州博物馆中驶出,前往开州区九龙山镇。车上坐着的,是开州区的“四普”队员们,他们将从今天起,开始对九龙山镇的文物点进行调查登记。

6点就出发工作,并不是只这一天而已。带队的开州区文化委文物科科长张淑云说,为了躲开头顶的太阳,他们这个夏天,都是早上6点上班,晚上8点收队,“每天我们都在和太阳玩躲猫猫,它正当头的时候,我们就近寻找阴凉,抓紧时间休息,它‘上下班的路上’我们就抓紧时间寻找文物点。”

经过近两小时车程,上午7点50分,张淑云一行顺利抵达了当天的第一个调查点——王家嘴石室墓,这是一个背山对道的文物点,因为靠近车行道,所以徒步调查的难度还不大,“虽然还是早上,但是一下车,温差的感觉就非常明显。”张淑云说,为了保障队员的身体健康,避免中暑,开州区将普查队分为3个工作小组轮流上岗,每组作业1天后轮换,尽可能减少单个人员的户外工作频次与强度。

王家嘴石室墓的调查登记很顺利地完成了,上午8点45分,队员们抵达了彭朝凰夫妇合葬墓所在地,根据原有记录,这是一处抱塘环林的土丘冢,墓前建有石质仿木牌楼碑。

从村民的后院爬上田坎,沿着不足20厘米的小路一路前行,走过好几块水田抵达了文物点附近的池塘。“看山跑死马。”张淑云说,眼见文物点在望,可是要抵达,还得沿着长满猫爪刺的塘边绕上一大截。

在“四普”路上,这样的情况对于重庆全市的普查队员们来说都已经是常态。

为了保障队员们野外调查的身体健康,万盛经开区“四普”办加大与区气象部门对接,及时获取高温预警信息,根据反馈结果制定以“高海拔、全面普”“低海拔、遮阴处”为原则的普查计划并遵照执行。

高温天气下,首先在高海拔区域全面开展外业调查,在低海拔区域,根据文物位置,尽量安排山阴处的文物选择性开展外业调查。如气温过高,则该时段停止外业调查工作,转入内业整理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高温天气对普查工作进度和普查人员的影响。

重庆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重庆各区县结合辖区实际,纷纷创新高温野外作业策略,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保障普查队员人身安全与实地调查工作进度。

克服蛇虫带来心理恐惧

正值夏季,草木横生,许多文物被草木覆盖,人迹罕见,无路可寻,普查队在普查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当地探访长者寻找相关线索和资料,摸清附近可能存在的文物点和路线,然后开辟路径。

为寻得文物“庐山真面目”,详细完成文物资料的采集、复核、拍照、绘图、录入,在遇到树木遮挡、百草丛生的情况下,普查队员手持柴刀上阵,全面清理杂草树木,常常需要耗费2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一个文物的清理及数据采集工作。

植被茂密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打堆的蚊子和密集的虫蚁,这让不少队员心生忌惮。大渡口区普查队员们,就想尽办法克服了这一难关。

大渡口区博物馆馆长李国洪说,对于普查队里的年轻女队员来说,最让她们提心吊胆的是普查路上草丛里神出鬼没的“长虫”(蛇)。虽然恐惧悬在心间,但她们深知普查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如果不能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则会拉慢整体进度。

肩头的责任驱使她们直面难题,女队员们选择从头武装到脚包裹严实“披挂上阵”,让身体和心理覆盖“双保险”,持续深入田野。在经历短暂的适应期后,大家成功“脱敏”,训练出过人胆识,截至7月下旬,大渡口区已完成30处文物复查,新发现27处线索。

除了蛇虫鼠蚁之外,突发的路况和文物点隐蔽带来的困难,也正在被普查队员们一一克服。

7月23日,巫山县普查队在前往福田镇黄家湾文物点的路上,途遇因连续暴雨天气导致的山体滑坡。大大小小的“乱石岗”挡住了普查队进山的必经之路。大家商议沟通,在确保周边安全的情况下,普查队几名男同志无惧高温、不顾脏污、不谈苦累,通力协作搬移障碍畅通调查道路,顺利完成当日普查任务。

重庆的墓葬、石刻类等不可移动文物大多分布在密林草丛中。大足区普查队在中敖镇长源村对徐家寨开展复查时,因植被过于茂密,无人机没有合适的位置起降,为了顺利地对文物点进行记录,普查队员折返没有树荫庇护的公路边进行操纵,密密麻麻的汗珠从队员的脸上滑进眼里,耗时约40分钟终于完成信息采集,而3名普查员的衣服早已湿透。

为啥调查要如此细致?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重庆的“四普”工作实施标准化管理,规范使用国家统一开发的普查系统,采取整体控制和地方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查清全市每一处不可移动文物基础信息。按照计划,重庆将在今年底前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既定工作任务指标,2025年5月底前全部完成实地调查工作任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新... 1943年3月中旬,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正从电报中阅读着一则消息。当他逐渐读完后,脸色变得愈...
原创 李... 李牧,赵国的名将,战国时期赫赫有名。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指挥能力,被后人誉为“战国四大名将”...
原创 长... 1962年,中国做了一件当时全国人民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周恩来总理带领代表团在朝鲜首都平壤签署了《中...
原创 三... “三分天下魏蜀吴”,这句形象的描述,实际上掩盖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事实:在汉朝设立的十三个州里,曹魏王朝...
原创 唐... 唐朝数罪并罚制度的探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个时期,不仅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也在法律体系建...
原创 董...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寻找一位心灵相通的贤妻实属不易,而对于一国之君而言,这样的遇见更是可遇不可求。这或...
原创 1... 1962年,八大元帅齐聚广州,林总占据C位,这是最完整的元帅合影! 今天我们要分享一张经典的历史照...
原创 按... 军衔象征着军人的荣耀,它是根据职位、资历、才干与功勋等多个因素综合评定的。唐朝的历史长达二百九十多年...
原创 商... 在商朝灭亡之后,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姬旦,也就是周公,对商朝历代帝王进行了评价。他曾在《尚书·多士》中...
原创 清... 谈到清朝历史,八旗制度一直是一个充满话题性的话题,尤其是它在清朝政治、社会和军事结构中所占据的重要地...
2000余年前的西汉贵族如何养... 两千余年前西汉贵族如何养生? 不仅能针灸,还炮制出了熟地黄,也能喝上“五叶汤”,快来一起看看海昏侯刘...
原创 民... 关羽(?—220年),字云长,原名长生,出生在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他是东汉末年...
原创 官... 在北宋时期,台谏信息的处理方式可分为两个主要流程:一是通过通进机构的审查,二是皇帝直接的处理方式。台...
原创 庞... 关于庞统的研究,历来较少有深入、系统的解析。笔者此次尝试通过一个系列,全面而细致地剖析庞统的成长背景...
原创 唐...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在保持原意和总字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 ...
原创 “...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在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之后,往往对功臣采取防范措施,尤其是那些具有军事才能的武将,往往...
原创 诸...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司马懿则是魏国的大都督,二人一生互为对手。特别是在诸葛亮...
原创 苏... 历史开讲 有位名人曾言:“平凡的脚步,也能走出伟大的征程。” 钰姐深以为然。 在清史上,有一位女性...
原创 毛... 1951年,毛主席在听取济南市委书记谷牧的报告后,开始和他进行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毛主席广泛阅读...
转发:【家风家训】周恩来的家风 周恩来家风 周恩来从不浪费一钱一物,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穿的是补丁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