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许多老师都不愿意告诉学生
迪丽瓦拉
2025-07-14 04:03:17
0

“凿壁偷光”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小时候的匡衡由于家里穷,点不起燃油,最后不得不在墙上挖一个洞,靠着隔壁邻居的烛光这才勉强读书学习。

后来的事情,我们可能不太了解,因为这个故事只是告诉我们匡衡这位历史名人是如何用功的,教育后辈们要多多向他学习,尤其是现如今大家的学习条件这么好。

但可能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有些遗憾,很多人也都想知道长大后的匡衡怎么样了?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读书人的典范”

如果说起中国历史上靠“读书”出人头地的书生典范,那么一定有匡衡这个人物上榜,并且还是其中的最典型代表。

匡衡生活的年代比较靠前,是西汉时期。虽说这个时期还没有所谓的“科举”一说,但读书人在那个年代还是很受重视的。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那个年代有文化的人不多,学识深厚的就更少了,所以,一旦有了一定的学识,那么当官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匡衡无疑就占据了这个好处,像他这种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钱财的人,能够出人头地,被选为官吏,显然与小时候的刻苦攻读不无关系。

但匡衡虽然入仕为官,官运却并不怎么样,在汉宣帝在位期间,一直都徘徊在不起眼的位置。

但匡衡却非常幸运,遇到了一位贵人的赏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贵为太子的汉元帝,汉元帝认为匡衡才华出众,一直很欣赏他。

所以,等到汉元帝即位后,匡衡的官运立马迎来飞升,直接坐着火箭从一个末流小官,爬到了当朝宰相,位于三公的地位。

刚开始为相的匡衡给人的印象也一直都以“学问深厚”见长,很多人都仰慕他的学识,对他尊重有加,尤其是汉元帝喜欢听他讲书,像一个小迷弟一样崇拜着他。

但匡衡虽然发达了,却并没有像历史上那种儒家信徒“治国”的情怀。纵观他的整个在位期间,几乎没有听说过几件名垂后世的事情,唯一最多的也就是臣僚眼中书读的好了。

但匡衡没干什么正经事也就罢了,有了权力,当了大官的他竟然开始“嫉贤妒能”,成为了世人眼中不耻的小人,争权夺利的庸臣。

从一个被人所称赞的年轻读书人,到一个被人所唾弃的当朝官吏,匡衡究竟为何会变成如此这般?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匡衡所做下的那些恶事。

“嫉贤妒能的佞臣”

匡衡在位期间,跟朝中的宦官石显交好,后者是有名的奸臣、野心家,一个以博学著称的儒家信徒竟然跟这种人走到一起,足以说明匡衡开始转变。

尤其是在“甘延寿、陈汤”两位大将远逐匈奴、为国建功的封赏方面,两个人更是沆瀣一气,嫉贤妒能的阴暗一面一览无余!

本来皇帝都决定要为两位封侯赐爵,食邑万户,结果匡衡认为这些武将的功勋不值得如此厚赏,甚至觉得这些人压根就不配封侯。

也不知道匡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按理说一个在朝为相的文臣,应该与在外领兵的大将交好,但匡衡就偏不,只因为害怕朝中出现比自己更为倚重的栋梁,就要打压这两人,让功臣心寒。

更为不耻的是,匡衡跟石显这位宦官一来一和,碍于对方的权势,积极巴结逢迎,配合对方做下了很多不法勾当,也让天下士人对此议论纷纷,对他抱有成见。

可能很多人都在为匡衡打抱不平,认为像他这种没有什么背景出身的人,想要坐稳屁股下的位子,也只能跟奸臣“逢场作戏”。

证据就是,汉元帝在位期间,匡衡虽然与石显交好,两人在一起经常谋划对付其它大臣。结果汉元帝逝世后,匡衡非却一反常态,第一时间上奏参了石显一本,本来两个人就一起干过很多勾当,匡衡一出手,石显只能乖乖认栽。

所以,因为这个,很多人为匡衡打抱不平!

但不要忘了,匡衡虽然确实对昔日这位“盟友”痛下杀手,但绝不能说明匡衡本身就清白无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匡衡此人并不清廉,在对待钱财方面非常贪婪。

有句古话说得好,“文臣不爱财,即使无能亦可以说是良吏;武将不怕死,即使缺乏谋略也是英雄!”

更何况匡衡出生贫苦,应该知道平民百姓生活的不易,却不曾,还是做下了令人羞耻的事情。

匡衡因为与汉元帝交好,因而以丞相之尊受封乐安侯爵位,所封属地总计大概三十一万亩,这已经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匡衡一个农家出生的人早应该感恩知足了。

但不知为何,匡衡竟然利用朝廷管理地方生疏的漏洞,竟然非法将自家的土地又扩大了四万亩有余。

结果,等匡衡绊倒了石显,本以为自己可以青史留名的时候,赢得世人的尊重的时候,却被人家一道上疏,给告发了贪污受贿的事实。如果不是念在匡衡教育先帝有功的份上,恐怕匡衡要被汉成帝处死也不为过。

但看在匡衡过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他最终被革去了爵位官职,没收其财产田地,重新成为了一个平民。

从一个农家子弟靠着自己的奋斗一步步成为了庙堂中的国之椅柱,匡衡理应靠自己的学识报效国家,为老百姓谋福利。结果却不想,这样一个小时候被人齐声交口称赞的人物,却偏偏走到了佞臣的行列,干出了于国于民所不耻的勾当!

这就是为何我们的课本上只是借用了匡衡小时候“凿壁偷光”读书的典故,而没有再进一步讲述他未来的人生。因为实在是对青年学生们的心理会造成不好影响,本来一个可以名垂青史的人物,就这么活生生被自己亲手毁掉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商... #文史那些年# 读过《封神演义》的朋友肯定对殷商那个尽是传奇色彩的时期充满了好奇,神与妖是真实存在的...
重庆史研究会专家学者参观中共中...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周双双 实习生 罗多多)8月20日,重庆史研究会组织参观北碚缙云山中...
原创 花... 原创作者:余世亮 当皇帝是门复杂的技艺,必然勤学苦练。 ——赵冬梅 ① 孙登(209年-241年)...
原创 古... “你去哪里呢?”“我出去买点东西”。 这种对话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在我们中国人的语境里,通常将购...
原创 没... 没有朱元璋,没有大明王朝,则后世再无中华! 也许很难理解,但这绝非危言耸听! 明朝成立之时,江南地区...
原创 司... 司马懿通过苦心经营,为后代留下强大根基,最终取代曹魏集团,建立晋国。于是有人不免会浮想联翩,如果诸葛...
原创 商... 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看过《武王伐纣》的故事,尽管武王伐纣建立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上,但是不得不说将商朝末年的...
原创 南... 南北一统:平陈后二将争功,得天下便忌臣僚 隋主杨坚再御广阳门,赐宴将士,门外堆满布帛,直达南郭,按...
原创 清... 宫女作为古代皇帝后宫的主力成分,其数量一直是非常庞大的存在。当历史的轨迹来到了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王...
原创 明...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一代明君朱棣驾崩;继任者明仁宗朱高炽随即便废除了其父朱棣“下西洋”的政...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今天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总能想到的,是那句亲切的“小平您好”。 40...
民国三十二年醒狮铜元介绍 民国三十二年醒狮铜元三十二年,即公元1943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经济...
北京最早的志书 袁琳 《辑本析津志》中关于“大内方向”的内容 箕宿图(《星宿图说 》清代稿钞本) 尾宿图(《星...
原创 说... 1997年,对我国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
原创 和... 朱元璋手下名将如云,只有两个人最为特殊。《明史·汤和传》记载:“汤和,字鼎臣,濠人,与太祖同里。”《...
原创 1... 1950年,新中刚成不久,全国各地的人文风貌是什么样的?今天的一组1950年的老照片带你看当时的人与...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众所周知,清朝是关外游牧民族政权而来。其统治者爱新觉罗氏与绝大多数...
原创 慈... 说到晚清,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就是慈禧太后。这个站在权力之巅的女人,几乎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连光绪皇...
原创 世... 古代东亚长时间存在一种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是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朵奇葩,朝贡体系的核心逻辑为一统天下...
原创 还... 清朝帝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帝王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生活是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