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国并非所向披靡,战国时期仍有四个人,曾把秦军打到怀疑人生
迪丽瓦拉
2025-07-14 05:33:19
0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李世民评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了其他六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也因此名垂青史。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许多人都认为秦国的统一之路所向披靡,其实“虎狼之秦”并非所向无敌,战国时期有四位猛将曾把秦军打到怀疑人生。

那么,这几个人是谁呢?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秦王扫六合,奋六世之余烈

公元前230年秦国率先攻打韩,从此也拉开了秦国灭六国的序幕。、

秦国仅用了十年左右,到公元前221年消灭了最后一个主要的诸侯国齐国,秦始皇嬴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么一看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似乎非常的容易。

然而现实是秦国灭掉其他六个主要的诸侯国,靠的不仅是一代人的力量,从秦孝公开始几乎每一个秦朝的国君都为强大秦国而努力。

秦孝公统治时期,秦国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就是商鞅变法,此时秦国在各诸侯国中的实力并不显眼,通过商鞅变法为秦国后期崛起打下了基础。

秦国通过这次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度,只要是秦国的子民都可以通过生产粮食和打仗来计算功劳,普通的百姓也可以通过军功实现封侯拜相、阶层跨越。

就这样秦国开始逐渐变成一个战争机器,秦孝公之后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上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掉商鞅,他这么平息贵族的愤怒,但却依然坚持商鞅的许多政策。

秦惠文王在位时期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举动,从魏国手里夺回被占领已久黄河以西的一大片地方,这也为秦国后期的扩张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后来秦武王继位,他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可依然“吞二周而亡诸侯”。

之后就是秦昭襄王登基称王,昭襄王的母亲是爆火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她与儿子一同掌权。

当时,秦国已经变成了全民皆兵的战争机器,也成为战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昭襄王在此基础上又让秦国的国力上升了一个台阶,因为他执政期间发生了一次事关秦国国运的战争,那便是长平之战。

秦国就有机会统一六国的,但长平之战之后秦昭襄王没有选择乘胜追击,让赵国有了喘息的机会,但秦国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其他的诸侯国家看到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强,遂选择与赵国联合,但最终皆以失败而告终,错失了最后的灭秦时机。

秦昭襄王去世之后,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分别继位,这两位国君在位的时间加起来也就是四年多。

终于嬴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上面的时间线就可以看得出来,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就已经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秦昭襄王通过长平之战又削弱了赵国的力量,到嬴政这里秦国统一天下的条件已经成熟。

嬴政用了十年的时间,实现了战国时期所有诸侯国的共同梦想一统天下,我国也进入了封建时代。

秦国奋六世余烈建立大一统王朝的过程,看得让人热血沸腾,仿佛秦国就是“天选之国”。事实上,秦国的锐士也并非天下无敌,战国时期有四个人将秦军打的怀疑人生。

战国四位抗秦猛将

战国时期,第一位让秦国头疼的猛将就是吴起,他与秦军最知名的一场战役就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

吴起带领的魏军仅有5万人,秦国却号称50万人,如此悬殊的人数差距。可是,吴起依然在短短几年内占领了的河西一带,这就是上面所说的黄河以西的地方。

魏武侯继位之后,魏国的相国嫉妒吴起的才华和功劳,于是便想办法离间吴起和魏武侯之间的关系。

吴起到了楚国并得到楚悼王的重用,开始积极推行变法,变法之于楚国的效果不亚于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改变。

奈何,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去世后,楚国的贵族开始疯狂的对吴起进行报复。

在楚悼王的葬礼上吴起被楚国的贵族射杀,本来可以改变楚国命运的变法戛然而止,秦国也少了一个最大的对手。

当然这是在战国初期,秦国还没有经过商鞅变法,但若是魏武侯继续重用吴起,估计秦国早在战国初期就被消灭了。

第二位把秦军打到怀疑人生的战国猛将是匡章,他又名田章,是齐国的将领。

曾经联合韩国和魏国一起围剿秦国,战斗中匡章率领齐国的兵马直取函谷关,也是第一个从正面攻入函谷关的战国将领。

过了函谷关就是秦国的腹地,如果匡章这么打下去,秦国很可能就此灭亡,最后秦国割地求和三国撤军,避免灭亡命运。

匡章本人还是孟子的学生,尽管他一辈子打的仗并不多,但是有记载的五次大战中他四次胜利,只有一次失败,称得上是齐国的大才,只可惜去世的时间比较早。

第三位抗秦猛将就是魏无忌,魏无忌是为第五任国君魏昭王的儿子,又被称作信陵君,是战国最出名的四大公子之一。

魏无忌出生贵族,其本人也非常的有才华,尤其是外交才能、军事才能很突出。

秦国在攻打魏国的时候,魏无忌亲自带领魏国士兵抗击秦军并大败对方,然而他却招到自己父亲的猜忌,最终被收回了兵权。

甚至于战国最后一次合纵也是他促成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昭襄王之所以不敢消灭赵国,怕的就是信陵君的合纵联军。奈何,公子世无双的信陵君却败于魏国朝堂的权力斗争,最后郁郁而终,秦朝的对手又少了一个。

最后一位把秦军打到怀疑人生的将领是李牧,他是赵国的将领,也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将之一。

公元前233年,已经开启自己统一大业的嬴政派兵攻打赵国,赵国国君任命李牧为大将军迎战秦军。

这次战斗李牧采用迂回战术大破秦军,第二年秦军再次卷土重来,同样还是李牧迎战,赵国又胜利了,赵国也成为秦始皇统一路上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嬴政意识到只要李牧活着自己的赢面就不大,于是秦国上演了一出离间计,赵王对于李牧越来越不信任。

最终这位抗秦猛将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赵国也被秦所灭,所以《过秦论》才会说: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秦国统一的原因

上面四位猛将把秦国打的怀疑人生,证明秦国这个战争机器并非天下无敌,然而相比起其他几个有实力的诸侯国,秦国最大的一点就是容错率高。

简单来说,就是秦国的战略定力很强,这种战略定力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从秦孝公开始秦国的目标非常的坚定,就是统一天下;而另一个战略定力就是庙堂团结,等待对手犯错或者引诱对手犯错。

战国时期四位抗秦的猛将最终都是死于内斗,难道秦国就没有内斗吗?答案是有的。可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几代人的努力却都围绕一个纲领,那就是商君法。

有了这一个判定基础,大方向始终是一致的,即使短时间内出现错误也会在后期纠正。

这过程中身的实力固然重要,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是最重要的,战国时期任何时候都需要极强的战略定力。

秦始皇嬴政用十年时间统一六国,其中有七年多的时间都是和赵国在打仗,赵国将领李牧又是秦始皇最头疼的一位将领。

如果赵国国君没有中秦国的计谋始终相信李牧,可能结果完全不一样。

总的来说,秦国一统天下也并非靠着“主角光环”,在这过程中也会遭遇失败。

但秦国的容错率高战略定力强,对手又纷纷在关键时刻犯错误,以至于秦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其余诸侯国沦为背景板。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红色故事绘丨《彭湃》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原创 神... 1986 年盛夏,四川广汉鸭子河畔的考古现场被一场暴雨笼罩。当考古队员掀开层层夯土,两座堆满青铜器的...
原创 他... 朝鲜战争爆发71周年之际,电影《长津湖》上映,生动再现了志愿军在激烈战斗中的坚强意志。影片展现了志愿...
原创 从... 在三国历史中,蜀汉的五位名将中,除了马超的死亡年岁被《三国志》明确提到,其他几位名将的出生年份和去世...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彭湃》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
原创 张... 若张作霖未死,东北军能否抵抗九一八?——如果少帅接手后的正确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偶然间翻阅了几本民国...
原创 蒋...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中国近代那个硝烟弥漫、百姓苦难深重的特殊时期,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通过搜...
原创 残... 残唐五代之时,社会动荡,英雄豪杰纷纷崛起,成就了这段历史的传奇。在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涌现了十六位...
原创 历... 作为当今世界拥有最大国土面积的国家,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横跨欧亚大陆,尽管其政治核心主要位于欧洲部分,但...
原创 吕...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字数相近,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 文丨煜捷...
风雨兼程 初心如磐,祝中国共产... 从1921年到2025年,104年风雨兼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奋斗将一项项伟...
美国早期贸易逆差的根源 弗朗茨·泽维尔·哈伯曼 (Franz Xaver Habermann)。 Vuë de Boston...
学术争鸣丨“千斯仓”宋代钞版辨... 编者按: 2024年适逢纸币诞生千年,在中国纸币研究中始终无法回避的就是“千斯仓 ”钞版和“行在会子...
让考古遗址“保下来”“活起来” 考古遗址,不仅要“保下来”,更要“活起来”。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山西陶寺...
原创 抗... 兰州和平门:短暂的名字与深远的历史印记 兰州的“和平门”,这个名字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却承载了丰富的...
评弹新声忆峥嵘 《足迹·忆陈云... 东方网记者王泳婷7月3日报道:“市河潺潺映古今,阵阵弦歌忆伟人。强国复兴今正是,薪火相传赤子心。”一...
原创 李... 1978年5月,曾经的抗战英雄王近山已经临终,但在他临终的时刻,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他时...
原创 雍... 《雍正王朝》中,胤祥的身份虽然未明确交代,但剧中通过多次提到他母亲的高贵背景,间接揭示了他的非凡出身...
原创 一... 声明:本文内容均综合网络资料及个人观点撰写,请知悉。 有一种说法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一个军竟然配...
刘备为何不用张飞,而以魏延督汉... 全文共1993字 | 阅读需5分钟 219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汉中王刘备回到成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