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936年,五代十国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到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攻克元大都,在将近四百多年的时间里,燕云十六州先后掌握在辽国、金国和元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手中。燕云十六州的得与失,对于这段时期的中原王朝来说,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受其害最为严重的莫过于两宋时期。不过,话说回来,在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四百多年里,有没有人差点将其收回呢?答案是有的,此人就是后周世宗柴荣。
后周是五代之中最后一个中原王朝,其上承五代十国乱世,下启北宋局部统一。虽然后周的国祚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但是却出了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后周世宗柴荣。柴荣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外甥,后被收为养子。公元954年,在郭威驾崩之后,柴荣登基称帝,成为后周的第二位皇帝。柴荣在位期间,内修朝政、外克强敌,使得后周国力日盛,天下有了统一的趋势。
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面对雄踞北方而对中原虎视眈眈的辽国,曾有两次大规模用兵。第一次是在柴荣继位当年,偏居山西一带的北汉政权勾结辽国大举南下,企图在后周新君刚立、朝局不稳之时,将后周彻底倾覆。当时,柴荣召集大臣决定御驾亲征,在高平之战中柴荣亲自陷阵,冒死督战,大败北汉与辽国的联军,使得后周暂时免去了外患之忧。柴荣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流年时间,但是他通过不断整饬军纪,使得后周武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在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亲率大军军北伐辽国,目标就是收回被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柴荣的此次北伐,声势浩大,一路望风披靡,燕云十六州境内的辽国守军大多不战而投,用了不到四十二天的时间,就兵不血刃连夺三关三州。当时辽国震动,辽穆宗耶律璟甚至有了放弃燕云十六州而退回燕山以北的想法。可是,就在后周世宗柴荣正准备乘胜进攻幽州之时候,却身染重病,无奈之下只得班师回朝。
不久,后周世宗柴荣驾崩,将皇位传给了年幼的儿子柴宗训,结果备受柴荣厚待的大将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兵变,迫使柴宗训禅位于自己,后周宣告覆灭。此后在北宋时期,宋太宗赵光义曾组织过雍熙北伐,想要夺回燕云十六州,但是以惨败而告终,自此以后北宋就接受了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占据的局面。辽国灭亡后,燕云十六州又先后落入女真人和蒙古人之手,直到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挥师北伐,才收回了燕云十六州。可以说,如果当初后周世宗柴荣不过早驾崩的话,或许早就收回燕云十六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