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军地工冒险去榆林,邓宝珊惊讶:胆子不小啊!敢来见我?
迪丽瓦拉
2025-07-14 17:04:40
0

作者:我看行历史

众所周知,一旦部队内部出现叛徒,后果往往都是不可估量的。1938年年初,在榆林城南三岔湾一带,正当潜伏在邓宝珊所部——新11旅1团的我军地工人员,暗中积蓄力量,团结教育官兵,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危机却悄然向他们袭来。

(一)1团出现叛徒,告密提供“地工名单”,邓宝珊命令查明情况

投靠“蓝衣社”当上新11旅旅长的刘宝堂,真是六月天穿棉袄——不是好人。他通过收买1团叛徒8连连长任怀义,勾结2团团长史钫城、团副张鼎臣以及驻榆林的特务,向当时的“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密告提交一份所谓1团“八路军地工9人组名单”。

这9人,又都是谁呢?

他们分别是:1团团副牛化东、少校团副李树林、1营营副胡立亭、副官贺志平、2连连长高昆山、4连连长冯世光、5连连长高宜之、6连连长朱子春、9连连长谢友德等9人。

刘宝堂这次动静搞得不可小,蒋鼎文直接给邓宝珊发电报,不但要求他迅速将名单上的人全部逮捕,而且要他把为首的牛化东立即押送西安。

接到命令,邓宝珊迅速通知1团团长陈国宾,前往榆林商谈此事。从当时的情况的来看,1团出现叛徒,对潜伏的我军地工人员来说,是一个非常让人忧心的消息。

从榆林回来的陈国宾,更是心急如焚。因为团副李树林是新11旅创建之初的军官,与他情同手足,之前曾被人密告3次,其中有2次,其所属的步兵连连武器都被强制缴械了。结果闹到最后,一点证据都没有,又不得不草草收场。

陈国宾虽然认为李树林不像我军地工人员,但是这次牵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不调查清楚,出现什么纰漏的话,他这个1团团长可能就要当到头了。所以,他决定先与李树林谈话,试探一下虚实再说。

(二)地工人员屡次被怀疑,为何总能化险为夷?

在我军潜伏1团的地工人员中,李树林是其中一位。他一直是被榆林地区特务,重点怀疑的对象之一。跟着陈国宾的8年来,稍有风吹草动,他总是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但是为什么他总能化险为夷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李树林不但有丰富的潜伏工作经验,而且为人正直,办事认真,有一股视死如归的精神,深得陈国宾的信任。当陈国宾找到他,将有人密告的消息说给他听时,李树林笑着说:“告我是八路地工,已经是第4次了,究竟是不是,8年来团长都知道了。现已半辈子过去了,该留,该去,该杀,团长决定吧。”

一听这话,陈国宾当然很高兴,但仍然不放心地说,“说你是八路地工,我是不信的,如果信就不问你了,但是其他几个人,你说是不是呢?”

李随口问道,“还有谁呢?”陈国宾道出其他8个人的名字。对此,李树林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忙说:“此事不但关系每一个人的前途,而且关系到1团的生死存亡,我认为必须经过细致的调查才行。”陈国宾当即表示同意,并委托李团副调查此事,尽快拿出结论来。

面对特务告密,企图将1团中的我军地工人员一网打尽的李树林,赶紧找到牛化东商量对策。他们突然发现一连串奇怪的现象:为什么这次被告发的都是老面孔的地工人员,新的一个也没有?而被告发的老地工中,为何唯独没有8连连长任怀义?他是不是已经叛变了?

2人商议之后,牛化东一面将情况通过内线交通员,火速上报绥德的我军地工组织,请求上级领导的指示;一面暗中通知给几个被告发的连长,做好最坏准备。让他们掌握好部队,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将部队拉走。

(三)地工人员争取3位营长、开导团长,牛化东冒险去榆林见邓宝珊

通常情况下,我军地工面对叛徒出现的情况,最常规的办法就是立刻转移;然而新11旅第1团,是我军地工早在1930年就秘密潜伏精心培养的部队,哪能轻易放弃呢?

为此,牛化东决定亲自找到与我军地工关系密切的1营营长曹又参,通报这一情况,同时观察一下他的反应如何。

果然不出所料,得知消息的曹又参,当即气愤地说:“我早就知道,刘宝堂认为跟邓宝珊没出息,所以这明摆着是他耍的一个阴谋,妄想吃掉第1团,投归胡宗南。”

牛化东当机立断,为了争取另外2个营长与曹又参一起,参与开导陈国宾的工作,先后派人找2营营长柴明堂、3营长宋子元,一起到他们的家里商量对策,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后,立刻去找陈国宾汇报情况。

对比了刘宝堂以往的所作所为后,3个营长对其进行了以下详细的分析:

1:刘宝堂是在1932年没有任何出路的情况下,带着部分残兵败将投奔到新11旅。2年后,当原任旅长病故,本来应由陈国宾继任旅长之位,没想到被刘宝堂玩手段,一下子夺走了旅长之位。

2:刘宝堂当上旅长之后,为了在1团扶持自己的势力,干脆把1团中校团副王子庄调到2团1营当营长,美其名曰给他实权;还将2团任怀义的8连调到1团,表面上说为了充实1团力量,实际上是任怀义让充当其秘密耳目的角色,暗中监视1团官兵的一举一动。

3:早在1936年,1团放走一个被俘的红军侦察员后,刘宝堂就向邓宝珊告状说1团靠不住。现在他又玩密告的花招,本意是想把1团忠于陈国宾的连长全部除掉,然后换上他的人,这样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控制1团,为日后率部投靠胡宗南创造良机。

听完3个营长的分析以后,陈国宾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刘宝堂存心要吃掉1团。第二天,他就匆匆赶往榆林城,面见邓宝珊汇报情况,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担保1团没问题。

听完汇报以后,邓宝珊语重心长地说:“既然你老哥作保,我就放心了,向上答复由我来负责;但是蒋鼎文要我把为首的牛化东押送西安审问,你回去以后让他到榆林见我,说明情况,以消除怀疑。”

对于邓宝珊此举,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我军地工人员牛化东与李树林,在得知邓宝珊的想法以后,牛化东决定冒险,亲自去榆林走一趟。就在这关键时刻,绥德的地工组织派人到1团,带来一个重要指示。经过上级研究分析认为,邓与蒋、胡、刘等人的矛盾非常尖锐,其原来所部的第10旅就是因为受到其蒙蔽,才被蒋氏吃掉的。

这次“蓝衣社”的人在1团站不住脚,转而采用密告的方法,恰好说明1团的军官是忠于邓宝珊的,因此他是不会把牛化东送到西安的,所以组织上同意牛化东去榆林。牛化东到达榆林后,与邓宝珊一见面,邓宝珊就惊讶地问:“你的胆子不小啊!还敢来见我?”牛化东沉着地回答说:“军长要我来,我怎能不来。我去西安何时动身?”

“你想必也知道,我是不会把你送到西安的,你来了好,把事情说清楚,好安心工作。”

“人家告我是八路地工,您怎么能用八路的地工呢?”

邓宝珊满意地说:“人家告人家的,你干你的,向上答复我负责,你们不要管。”

就这样,这场由叛徒告密,勾结“蓝衣社”特务,企图将新11旅1团的我军地工人员一扫而光的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事后,通过进一步了解,我军基本确认1团8连连长任怀义,就是告密的叛徒,而那份9人名单,也正是由他鼓捣出来的。

不过出乎他的意料的是,我军地工人员面对危局,沉着冷静后发制人。不但一举破坏他的全盘计划,而且反过来让他轻易暴露了叛徒的身份,造成他声名狼藉,不得不离开1团。

我军在新11旅1团的地工人员,经过这场风波之后,终于站稳脚跟,为后来新11旅在安边举行起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蒋... 1946年至1949年,中华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即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解放战争。...
原创 魏... 战国时期的魏国,曾经是一个强盛一时的霸主,但最终却走向了衰落。那么,魏国究竟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这一步呢...
原创 民... 为什么抗战时如此抢眼的川军,军阀混战时却存在感这么弱?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川军的影响力在抗战期间异常...
原创 秦...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自信地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所以他称自己为“始皇帝”。从古至今,...
原创 统... 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究竟是怎样一幅绚丽夺目的画卷?锦衣华服,珍馐美馔,实在难以用简单言语描述其豪华的...
原创 1... 从1950年10月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进入朝鲜,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直到1958年10月志愿军全面撤...
辉历程 伟大成就丨七一答题活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风雨飘摇中成立。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
原创 “... 二战时期,苏联、美国和英国三大盟国的领导人曾在开罗召开会议,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何蒋介石也被邀请参与...
原创 美... 一鲸落,万物生。大多数人应该都希望美国赶紧解体,毕竟美国可是人类之癌,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挑事,搞颜色革...
原创 岳... 说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最让我敬仰的非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莫属。记得小时候刚上小学,家里有一本破旧得几...
原创 袁... 在明朝末期,努尔哈赤带领的后金军频繁进犯,造成了明朝的内忧外患。国内的起义不断,国家的政局动荡不安,...
历史上的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是什么... 2025年4月,一方边长仅2.8厘米的“晋高句骊归义侯”马(驼)钮金印 在香港拍出1079.7万港元...
原创 曹... 在东汉末年三国纷争之际,曹操的家世颇具复杂背景。曹操原姓夏侯,其父曹嵩被大宦官曹腾收为义子,因此夏侯...
原创 十... 中国历史上,皇帝众多,有的开创大一统王朝,有的则分割割据,起伏跌宕,各有千秋。那些开国皇帝中,谁的开...
原创 1...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对这篇文章逐段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让文章更丰富生动。...
原创 1... 17世纪的风云:东西方势力的激烈交锋 17世纪是大航海时代的鼎盛时期,全球的海洋成了东西方列强激烈角...
原创 1... 1912年2月,清朝最后一任皇帝宣统帝退位,孙中山也因形势所迫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把这个重担交给了...
原创 毛... 1943年,毛主席应当时359旅旅长王震的邀请,在那个物资匮乏、缺衣少食的艰难时刻,享用了由王震亲自...
原创 戈... 戈尔巴乔夫先生去世后,全球的目光纷纷聚焦于他,关于他的评价也热烈展开。无论是围绕这位历史人物本身,还...
原创 毛... 1941年冬天,延安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汉中特训班”的间谍案件终于被揭露,超过六十名军统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