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的状元官有多大?都混得好吗?
迪丽瓦拉
2025-07-14 17:33:39
0

中了状元以后,到底可以做多大的官呢?这个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还真是有一定差别的。

做得好的,入阁拜相不是梦,做得不好的,流落街头也有可能。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共1282年间,共录取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

先说混得好的,也就是实打实地入阁拜相的状元。

以大唐一朝为例,有据可查的状元147人,做了宰相的就有12名,做到尚书级别的也有8位,比较有名的如铁血宰相武元衡,武状元郭子仪,还有考中了状元又被判无效的张九龄,后来同样做了宰相,其他人相对就比较平庸了。尚书级别里面著名的有贺知章、王维、柳公权等人。

唐朝混得最惨的一位状元,唐代昭宗光化二年的卢文焕,之所以混得不好,主要是太贪酒了,他活着的主要任务就是赴宴吃酒,所以也当不了大官,最后穷困潦倒,连酒都喝不起了,其结局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所以说,中了状元只是能当官的基本条件,能不能当大官,位极人臣,自己的能力、努力和别人帮衬,才是主要的。

如果自己不争气,那结局就是只能吃土了。

当然,混得很渣的状元毕竟的少数,做到拜相入阁的也是少数,大部分的状元官位都是比较普通的,每个人的成就也不一样。

但无论如何,状元在最初的时候,也是从基层起步,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才可以。

那么,状元在起步时期可以做什么样的官,不同的朝代做法虽然有差别,但从低级职位开始则是一致的。

在科举制度起步阶段的唐朝,状元一般也都是先到翰林院干活,做点类似秘书之类的工作,也就是实习性质的工作,熟悉朝廷的规章制度,起草点公文什么的,很少有直接授予实职的。

这些在翰林院的状元郎们,品阶也就是六品,虽然没有实职,但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天天和朝中的大臣们厮混,不出意外的话,都能很快适应朝廷的氛围,加上接触皇帝的机会也多,也就意味着出人头地的机会比一般的举子要多。

状元们经过基层的历练以后,有发展前途的,才会逐渐从一众状元中脱颖而出。

如大名鼎鼎的武元衡,中状元以后,就是先从藩镇幕府做起,然后从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七品县令,一步步做到宰相之位。

宰相张九龄,最开始则是正九品上的校书郎,大诗人贺知章,起初只是正七品上的国子四门博士。

是金子都会发光的,虽然官职起点低,但不影响他们后来青云直上,成就斐然。

当然,唐朝也有直接授实职的,如唐德宗时的状元陈讽,直接被任命为畿县尉,后来转从五品上的司勋郎中。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就是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的状元孙伏伽,历任大理少卿、刑部郎中,迁户部侍郎,拜大理寺卿,出任陕州刺史,为官颇具魏征之风,令人尊敬。

在晚唐,科举制度已经变味,世家大族把持,寒门入仕难如登天,这个时候的状元,水分就太多了。

到了宋朝,吸取唐朝的经验教训,科举制度更加完善,进士也有了状元、榜眼和探花之说。对寒门学子的举荐更加公平,对状元的使用也与唐朝有了一些不同。

宋朝的状元,一部分会进去翰林院,一部分会被直接下放任实职,比如地方州的通判等,这些虽然是实职,但不是一把手,可以在实职岗位上历练,有助于快速成长。

从宋仁宗开始,宋朝状元的初始官阶就开始从最基层的幕僚开始了,如“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等等。

宋朝最著名的寒门宰相,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的状元吕蒙正,31岁取得状元,先是被任命为将作监丞,再任通判,一路成就突出,42岁时就已经位居宰相,升迁速度和坐火箭差不多了。

宋朝能够三度拜相的,也就是赵普和吕蒙正两人,可见吕蒙正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才气满满的状元都和吕蒙正一样快速升迁,比如宋仁宗嘉祐二年的状元章衡,历代帝系《编年通载》就是他编纂的;章衡武艺高超,箭术了得,出使辽国时就凭箭术折服辽国皇帝,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但就算如此优秀,章衡的官职也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官位原地踏步十年,基本是在知府级别上纹丝不动。这样尴尬的仕途,连他自己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十年前我就站在这个位置,现在还站在这个位置。”这话可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他对皇帝说的。

宋朝有名的状元,还有宋理宗宝祐四年文天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等等。

明朝时期,状元做到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陈盾、彭时、商辂、谢迁等17人,但这里面许多人并不是很出名,大部分都是熬出来的,比如谢迁就熬了二十三年。

正德六辛未科状元杨慎,是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三国演义里面著名的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他的大作。但他的官职却不高,因为犯案,一直在永昌卫一职。

清朝时期,状元除了去翰林院,也可以直接外放,担任各级官员,比如说学政、知府、道员、按察使、侍郎等等,经过在地方上的历练,优秀的人才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提拔任用。

光绪三十年的状元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被称为“第一人中最后人”,著名书法家,他是一个很有风骨的人,拒绝了侵华日军的拉拢。中了状元以后,也是从翰林院修撰做起,其后官职也不高,没多久清朝就趴窝了。

最后的状元刘春霖

状元中还有一类,就是做了驸马的,这些仅是少数。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状元郑颢,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拜驸马都尉。此后一直升迁到兵部侍郎,出任河南尹。

那些戏曲里面多如牛毛的状元驸马,大部分都是为了吸人眼球,没有那么多的。

状元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大部分时候,科举是文人和寒门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要不然也不会写出“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这样的千古名句了。

中了状元,只是具备了博一个好前程的基本条件,是否能够当大官,还是那句话,入门靠科举,修行靠个人。

这里面修行最高的,当属西夏天庆十年状元李遵顼,他西夏皇建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他也是状元里面当上皇帝的唯一一人。

你说,状元可以多大的官?

当然也有许多因为各种原因被杀的状元。

登上仕途金字塔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状元,依旧泯然众人矣,就像现在的许多高考状元一样,在事业上出类拔萃的,毕竟还是少数。

但并不是说没有中状元的,就不能成才了。历朝历代那些名家,不是状元的不在少数,如李白杜甫苏轼等等,哪个是万世流芳的人物?所以说,成功的路不只一条,状元也非唯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出版界推出一批纪念邓小平同志诞...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出版界集中推出《邓小平文集(一九二五——一九四...
原创 朱... 趣谈答案:郑和还算好,最起码落了个寿终正寝。 朱棣的小心思 首先题主说的没有错,朱棣让郑和下西洋的确...
原创 在... 民国时期,全国各地军阀四起,他们拥兵自重挥斥方遒,威风极了。譬如当时的东北军阀张作霖,在江南地区强横...
原创 秦... 导语:我们对于战国时代都是比较熟悉的,大家都知道最后统一中国的是秦国。秦国在战国后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
原创 同... 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都记得刘备的第一任军师是徐庶。徐庶被曹操以母亲性命威胁离开刘备后,才向刘备推荐诸...
原创 为... 在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混乱不堪,围绕着天子在谁家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权力、地盘之间的争夺出现了一大批...
原创 朱... 趣谈答案:因为朱标生的正是时候。 一次致命的战役 大家有没有发现朱元璋最开始起兵的时候只有一小块的地...
原创 八... 前言: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六月的时候,从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到太原府的官道之上人声鼎沸,热闹非...
原创 卫... 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对苏联来说来之不易。在战争最初的日子里,给人的感觉是苏联注定要失败。战线不断崩溃...
锅灶一体炊具:古代先民做饭好帮... □本报记者温小娟见习记者张魏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杜军 隔着通透的展柜玻璃,8岁的何晨皓在一件红陶器物...
原创 关... 关羽家族的七员武将。 武圣关羽实力第一,大刀关胜能位列第几? 7、关彝 关羽之孙,承袭爵位。其父关兴...
原创 宣... 宣城发现的 墓志罐 和 多角瓶 Epitaph Jars and Polygonal Bottles...
原创 在...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国,同年三月攻陷了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延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走向...
原创 中...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中国古人究竟喝不喝葡萄酒?191...
原创 既... 要问二战时期的德国强不强,那些三五天就被德国占领的国家也许会告诉你答案。波兰,真的是“毫无波澜”。法...
原创 “... 鲁迅先生的《故乡》是无数中国人课本中重要的一课,其中塑造的闰土形象也深入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当年那...
原创 战...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前314年,战国。 这一年,燕国的相邦子之发动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叛乱。 自己...
原创 为... 卢沟桥事变,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那天夜里发生了什么。可是很多细节,却不...
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北平文... 在1895到1949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各种层面的转型。知识分子群体身处都市并接受了新式教育,也经历...
原创 四... 海战英雄张逸民回忆录10 1949年,盛夏。385团从瑞昌出发,攻下德安后来到武宁地区。武宁一带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