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的状元官有多大?都混得好吗?
迪丽瓦拉
2025-07-14 17:33:39
0

中了状元以后,到底可以做多大的官呢?这个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还真是有一定差别的。

做得好的,入阁拜相不是梦,做得不好的,流落街头也有可能。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共1282年间,共录取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

先说混得好的,也就是实打实地入阁拜相的状元。

以大唐一朝为例,有据可查的状元147人,做了宰相的就有12名,做到尚书级别的也有8位,比较有名的如铁血宰相武元衡,武状元郭子仪,还有考中了状元又被判无效的张九龄,后来同样做了宰相,其他人相对就比较平庸了。尚书级别里面著名的有贺知章、王维、柳公权等人。

唐朝混得最惨的一位状元,唐代昭宗光化二年的卢文焕,之所以混得不好,主要是太贪酒了,他活着的主要任务就是赴宴吃酒,所以也当不了大官,最后穷困潦倒,连酒都喝不起了,其结局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所以说,中了状元只是能当官的基本条件,能不能当大官,位极人臣,自己的能力、努力和别人帮衬,才是主要的。

如果自己不争气,那结局就是只能吃土了。

当然,混得很渣的状元毕竟的少数,做到拜相入阁的也是少数,大部分的状元官位都是比较普通的,每个人的成就也不一样。

但无论如何,状元在最初的时候,也是从基层起步,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才可以。

那么,状元在起步时期可以做什么样的官,不同的朝代做法虽然有差别,但从低级职位开始则是一致的。

在科举制度起步阶段的唐朝,状元一般也都是先到翰林院干活,做点类似秘书之类的工作,也就是实习性质的工作,熟悉朝廷的规章制度,起草点公文什么的,很少有直接授予实职的。

这些在翰林院的状元郎们,品阶也就是六品,虽然没有实职,但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天天和朝中的大臣们厮混,不出意外的话,都能很快适应朝廷的氛围,加上接触皇帝的机会也多,也就意味着出人头地的机会比一般的举子要多。

状元们经过基层的历练以后,有发展前途的,才会逐渐从一众状元中脱颖而出。

如大名鼎鼎的武元衡,中状元以后,就是先从藩镇幕府做起,然后从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七品县令,一步步做到宰相之位。

宰相张九龄,最开始则是正九品上的校书郎,大诗人贺知章,起初只是正七品上的国子四门博士。

是金子都会发光的,虽然官职起点低,但不影响他们后来青云直上,成就斐然。

当然,唐朝也有直接授实职的,如唐德宗时的状元陈讽,直接被任命为畿县尉,后来转从五品上的司勋郎中。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就是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的状元孙伏伽,历任大理少卿、刑部郎中,迁户部侍郎,拜大理寺卿,出任陕州刺史,为官颇具魏征之风,令人尊敬。

在晚唐,科举制度已经变味,世家大族把持,寒门入仕难如登天,这个时候的状元,水分就太多了。

到了宋朝,吸取唐朝的经验教训,科举制度更加完善,进士也有了状元、榜眼和探花之说。对寒门学子的举荐更加公平,对状元的使用也与唐朝有了一些不同。

宋朝的状元,一部分会进去翰林院,一部分会被直接下放任实职,比如地方州的通判等,这些虽然是实职,但不是一把手,可以在实职岗位上历练,有助于快速成长。

从宋仁宗开始,宋朝状元的初始官阶就开始从最基层的幕僚开始了,如“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等等。

宋朝最著名的寒门宰相,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的状元吕蒙正,31岁取得状元,先是被任命为将作监丞,再任通判,一路成就突出,42岁时就已经位居宰相,升迁速度和坐火箭差不多了。

宋朝能够三度拜相的,也就是赵普和吕蒙正两人,可见吕蒙正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才气满满的状元都和吕蒙正一样快速升迁,比如宋仁宗嘉祐二年的状元章衡,历代帝系《编年通载》就是他编纂的;章衡武艺高超,箭术了得,出使辽国时就凭箭术折服辽国皇帝,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但就算如此优秀,章衡的官职也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官位原地踏步十年,基本是在知府级别上纹丝不动。这样尴尬的仕途,连他自己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十年前我就站在这个位置,现在还站在这个位置。”这话可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他对皇帝说的。

宋朝有名的状元,还有宋理宗宝祐四年文天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等等。

明朝时期,状元做到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陈盾、彭时、商辂、谢迁等17人,但这里面许多人并不是很出名,大部分都是熬出来的,比如谢迁就熬了二十三年。

正德六辛未科状元杨慎,是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三国演义里面著名的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他的大作。但他的官职却不高,因为犯案,一直在永昌卫一职。

清朝时期,状元除了去翰林院,也可以直接外放,担任各级官员,比如说学政、知府、道员、按察使、侍郎等等,经过在地方上的历练,优秀的人才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提拔任用。

光绪三十年的状元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被称为“第一人中最后人”,著名书法家,他是一个很有风骨的人,拒绝了侵华日军的拉拢。中了状元以后,也是从翰林院修撰做起,其后官职也不高,没多久清朝就趴窝了。

最后的状元刘春霖

状元中还有一类,就是做了驸马的,这些仅是少数。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状元郑颢,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拜驸马都尉。此后一直升迁到兵部侍郎,出任河南尹。

那些戏曲里面多如牛毛的状元驸马,大部分都是为了吸人眼球,没有那么多的。

状元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大部分时候,科举是文人和寒门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要不然也不会写出“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这样的千古名句了。

中了状元,只是具备了博一个好前程的基本条件,是否能够当大官,还是那句话,入门靠科举,修行靠个人。

这里面修行最高的,当属西夏天庆十年状元李遵顼,他西夏皇建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他也是状元里面当上皇帝的唯一一人。

你说,状元可以多大的官?

当然也有许多因为各种原因被杀的状元。

登上仕途金字塔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状元,依旧泯然众人矣,就像现在的许多高考状元一样,在事业上出类拔萃的,毕竟还是少数。

但并不是说没有中状元的,就不能成才了。历朝历代那些名家,不是状元的不在少数,如李白杜甫苏轼等等,哪个是万世流芳的人物?所以说,成功的路不只一条,状元也非唯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奥...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你们登上鹦鹉螺号,跟随我一同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今天,我们要聊的主题是“欧...
原创 慈... 在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在仪鸾殿静静地辞世,享年七十四岁。在临终之际,她对身边的人说道:“以后女...
原创 韩...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我们匆忙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迎来几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这些机会稍纵即逝,但有些人...
原创 唐... 好的,这篇文章的改写稍微进行了细节丰富和语句调整,保持了原有的意思并做了优化: --- 我是棠棣,一...
原创 唐... 《旧唐书》列传第十七,详细记载了唐朝开国时的两位名将——李靖与李勣(本名徐世勣,字懋功),而列传第十...
原创 从... 无锡的大成巷,这是一条古老而富有历史底蕴的街道,是无锡这座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它不仅承载了无锡的历...
原创 马... 项羽与马斯克:英雄梦想与时势造英雄 项羽,那个雄心勃勃的历史人物,曾怀抱着成为无敌英雄的梦想。“力拔...
纳兰明珠得知康熙下令处死自己,...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原创 埃... 古埃及作为四大古代文明之一,其文明的发源时间相当悠久,约在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实现统一,建立了...
原创 1...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对文章每段进行语义不变的改写,增加细节描述,保持总字数基本相当。 --- 美...
原创 李... 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这场血腥政变中,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
日本有识之士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 由中国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日本民间团体日中口述历史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原创 司... 正始十年(249年),曹魏大将军曹爽兄弟陪同皇帝曹芳,出城祭拜魏明帝曹睿陵墓高平陵,太傅司马懿趁机关...
原创 日... 文|柳扶风 在中国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大量的洋奴、走狗与汉奸,而他们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两个...
原创 盘... 在讨论中国古代最强的枪法时,许多人往往会提到岳飞的岳家枪或林冲的林家枪,然而,这些枪法与真正的“第一...
原创 苏... 1939年6月,毛泽民经过多次辗转,终于抵达了莫斯科。踏进共产国际代表团的驻地时,他眼前的一幕让他不...
原创 假... 当然!我会帮你对每段内容进行语义一致的改写,并适当丰富细节,保持全文长度大致不变。如下: --- ...
隋朝的建立,和项羽的一条腿,真... 隋朝的建立,和项羽的一条腿,真能扯上关系么 历史 人文星闪耀计划
历史的回响|梦想起航的地方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
【寻找先辈历史遗存】何爚生平 何爚 (一) 何爚,字仲明,蒲圻人。性简默,知学问。洪武初,授休宁县簿。时戎务倥偬,徵调严迫,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