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邦昌有多倒霉?稀里糊涂称帝,救了一城百姓,却被骂八百多年!
迪丽瓦拉
2025-07-14 14:32:57
0

古代的汴梁城到底适不适合当作都城?从获取物资的角度来说,这个地方很适合,因为以此地为中心的水运网很发达,其触角之繁多,几乎沟通了帝国最富庶的版块。史料记载,“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曰汴河,曰黄河,曰惠民河,曰广济河。”

北宋漕运四渠

汴河,就是隋唐时期的通济渠,是黄河流域沟通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水网主干道;黄河,自西而东贯穿中国,能将关中和山西的物资沿着渭水流域、汾水流域转运到汴梁城。此外,黄河也能沟通诸如永济渠、卫河这样的北方大河,收受华北方面的赋税及物资;广济河,其故道是古济水,主要将今山东以及豫东地区的物资运载入京。因为宋朝人在治理它的上段河道时规定要将河的宽度保持在五丈,故亦被称为“五丈河”;惠民河,是宋太祖在961年开凿的新运河,收受的是豫东、淮西和淮北的物资。和惠民河互相配合吸纳物资的,还有一条名为“蔡河”的老渠。那么,这几条河对北宋帝国的生死存亡到底有多重要呢?答曰:很重要!尤其是汴河,真乃北宋帝国的命门所在。这里有一组数据,说的是北宋初期,上述几条大河对汴梁城的物资供应。

981年,汴河岁运江淮米300万石,黄河岁运粟80万石,惠民河岁运粟60万石,广济河岁运62万石;

1007年,仅汴河岁运就达到了600万石;

1059年,宋朝罢停黄河漕运,自此漕粮只从汴河、惠民河、广济河转运;

1066年,三河共运漕粮677.2万;其中,汴河漕运量为575.5万石。

清明上河图局部

遥想隋唐时期,这两朝的帝王经常为关中粮食不够而苦恼,以至于经常跑到洛阳就食。相比之下,北宋的皇帝们倒是惬意得很。不过,“有一利必有一弊”,汴梁城的地理位置好是好,可就是有一个缺点:四周没有险要的关塞可供屏蔽。这一点,在北宋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后更加危险。换句话说,擅长骑兵奔驰的契丹人若是趟过黄河这条天堑,便可直接开抵汴梁城下。史料记载,为了消弭这种祸患,宋太祖在汴梁城周围部署了数十万精锐。兵越来愈多,军费开支随之增多。宋太祖感觉到了这一情况,遂提出了西迁都城至洛阳、或长安,名曰以山河之利去冗兵。

没想到,他刚说出提议,就遭到了亲弟弟、开封府尹赵光义的极力反对。也难怪,赵光义的根基主要在汴梁,他怎甘心丢弃十几年惨淡经营的宝地。帝国第一权臣不同意,迁都之议遂成僵持状态。976年,赵匡胤暴死,争论多年不休的迁都之议这才告罢。百多年后,随着禁兵越来愈多,北宋的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为了平衡财政收支,朝廷不得不加派新税,百姓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如山东的宋江、东南的方腊、苏州的石生、浙东的朱言和吴邦、剡县的裘道人、仙居的吕师囊等人。这种内耗,从客观上削弱了北宋的国力,给了外敌入侵的机会,尤其是较契丹人更加凶悍的女真人。

女真重装骑兵

不过,在意外地征服北宋帝国之后,刚刚脱离奴隶社会的女真人却犯了难:一是带兵的女真将领不舍得放弃本国的政治利益,急欲回军争夺;二是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治理汉地;三是北宋境内的起义军数量太多,他们觉得仅凭灭宋的几万人根本无力镇压。苦思冥想之后,女真人剑走偏锋,效仿中原政治权谋,扶持了一个傀儡皇帝。他的名字,叫张邦昌,一个正牌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官拜尚书右仆射的宋廷老臣。

之所以扶持张邦昌,也是和张邦昌的主和立场有关。比如靖康元年,就是他陪同还是康王的赵构前往金营议和的。当时,朝廷还给了他一个史无所载的官职,名曰“河北路割地使”。后来,金军撕毁和议,兵临汴梁城下,他又去劝说守城君民献城。总而言之,凡是虏所言者,张邦昌必然从之;凡是虏所欲者,张邦昌必然与之。这种合作态度,金人无疑会十二万分满意。不过,张邦昌毕竟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将纲常伦理以及忠孝节义看得很重。因此,当他听说金人要立自己为帝的消息后,马上就表示了拒绝,“必欲立邦昌,请继以死。”金人的解决办法也简单,直接以屠城相威胁,“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消息传来,城中军民炸开了锅,纷纷跑来劝阻张邦昌接受任命,“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涂炭一城邪?”。没奈何,哭哭啼啼的张邦昌遂被硬架上金銮殿,跪受了金人赏赐的帝王册宝。就这样,张邦昌和他的伪楚政权登上了历史舞台。

史料记载,自3月初张邦昌登基称帝,再到4月初金兵北撤,张邦昌表现得极其低调,既不立年号、不称“朕”,也不坐御座,更不接受百官的朝拜以及相应的天子礼仪。后来金军退兵,张邦昌又拒绝了金将留兵万人协防的建议。总而言之,张邦昌的一切举动就是要告诉人们:我是暂时管理烂摊子的,时候到了,就把政权还给赵家。

四月初五,眼看金军渡黄河远去,张邦昌赶紧派人赶赴济州,将盘桓于此的康王赵构请到了汴梁。康王赵构不知道张邦昌的真实想法,不敢去汴梁,而是率领招募的军队西进到了商丘,并于此即位称帝。

史料记载,赵构即位后,为了表明自己的主战立场,上台伊始便将曾在汴梁保卫战中大放异彩的名臣李纲提拔为了宰相。李纲此人,眼里揉不得沙子,他痛恨张邦昌昔日投敌之举,便拟了一道奏章弹劾其僭越篡立。赵构不愿得罪主和派,便将张邦昌贬到潭州监禁起来。主战派不肯罢手,又搜罗材料,揭发了张邦昌淫乱后宫的行为。赵构不得已,只能于1127年9月给张邦昌下了一道赐死诏书。据说,张邦昌在潭州跪听诏书后,并未马上赴死,而是向使者喋喋不休地哭诉起了自己的耿耿忠心。执行官不敢替他传话,只是一个劲地催促张邦昌上路。张邦昌技穷,一边哭着,一边缓缓登上潭州城内天宁寺的平楚楼,用一道白绫结束了性命。

参考资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宫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词汇,如“亲王”、“郡王”和“贝勒”等。这些名词虽然看似简单,...
原创 历... 公元1856年,载淳在紫禁城储秀宫降生,成为咸丰皇帝的长子。两年后,载淳的弟弟不幸夭折,这使得他成为...
原创 东... 东吴之所以能够在动荡的三国时代崛起,并且保持强大的影响力,离不开那些顶尖猛将的鼎力相助。这些英雄或勇...
原创 他... 这个人的名字或许在人们心中并不常见,甚至可能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然而,历史上的名将韩信曾亲口承认,如...
原创 刘...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猛将各有千秋,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令后人铭记。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中,徐...
原创 朱... 铁马冰河入梦来:元朝女将观音奴的忠烈人生与时代困局 一、青铁家族的末世荣光:王保保与观音奴的血脉传...
原创 此... 公元276年,一份关键的奏疏送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手中,最终,这份奏疏上的战略帮助西晋完成了三国的统一...
原创 明...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吸取了前朝王朝的教训,制定了严格的封藩制度。除了太子朱标外,他将其他儿子分封至边...
原创 春...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赵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资治通...
原创 诸... 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当时,魏国没有防备,诸葛亮声势浩大,势不可挡,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
原创 周... 周平王是否迁都,无法阻止周朝的衰退,其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西周的天子们已经把国力耗尽。 1. ...
原创 同... 中国历史上有着众多英雄人物,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无论成败,他们最终都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的...
原创 这... 如果要在《三国演义》中选出一个无可争议的顶尖高手,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吕布。在《三国演义》中,吕...
原创 刘...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的消息传来,整个国家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大将军陈平却依然在奔波途中,...
原创 清... 清朝晚期,国力日渐衰退,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在1851年爆发了金田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从广西起...
原创 他... 朱元璋手下有一位大将胡美,他不仅是明朝开国功臣,还因为是朱元璋的岳父,拥有特殊的关系。胡美凭借着赫赫...
原创 三... 三国机密: 鲁肃的真实贡献与孙权的深情厚谊 大家好,今天小编将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位在三国时期颇具影响...
原创 关... 在三国时期,曹操最渴望得到的武将,毫无疑问,就是关羽。他对关羽的特别青睐,甚至让身边的部下感到不满和...
男主也有失算时,藏海被庄芦隐重... 文|吴清浅 电视剧《藏海传》里藏海当上平津侯府长史后,先是搬入侯府内院郁园,接着能跟庄家人一起上桌吃...
原创 清...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涌现出众多文武百官,他们在帝王的统治下各司其职。无论是文官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