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宫剧中的一耳三钳是满族特有的风俗吗?
迪丽瓦拉
2025-07-14 16:32:17
0

当一群大雁从宫墙外飞过,恢宏而又肃穆的清宫画卷缓缓展开,随着清宫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等的热播,使得大家对于满族文化的兴趣大增,同时清朝满族的服饰文化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在很多清宫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耳饰方面,嫔妃或皇后双耳上都是一耳戴三环,很多人有个疑问,一个人带六个耳环有些奇怪,如果现如今的女孩子一只耳朵上佩戴三只耳环,会被视为“不规之举”。

殊不知,我们认为奇怪的举动,却正是清朝满族人的合规习俗,也是清朝满族耳饰的一个传统。在清代,耳环是被叫做耳钳。在清代满族人眼中,旗人女子只扎一个耳洞是不合规矩的,而是要“一耳三钳”才合乎要求。

“一耳三钳”的来历

“珥,珰也”,“珰,充耳也。”在古代汉语中“珥”“珰”均指耳饰。康熙时紫桑的《京师偶记》中曾记载“珥,耳饰也。”

在满族旧俗里,女孩出生后,一耳穿三孔,戴三钳,为“一耳三钳”,有别于汉族妇女的一耳一坠,这是清朝入关后满族的标志之一。

耳钳也称“耳环”,富贵人家或者宫廷里嫔妃用金、银、翠、玉为质,经济条件不允许或者皇宫里面的宫女一般所戴的都是铜圈。

一耳三钳代表了清代满族女子地位,有别于汉族女子的一耳一坠

清代宫廷后妃都是“一耳三钳”,因为这种习俗是满族妇女必须遵守的,同时因为清朝帝王对“一耳三钳”的重视,此装扮便尤其尊贵。

据《清稗类钞》内「高宗仁宗垂意服饰」一条载乾隆皇上在四十三年阅选秀女时,注意到她们中有效仿汉人一耳只戴一钳的做法,很不满。为此传下圣谕说:

“旗妇一耳带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已饰,联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即禁止。”

可见,这种“一耳三钳”的耳饰也是入关后满族的标志之一,上至皇太后,下至七品命妇,皆左右耳各戴三具耳坠,现存清朝历代宫廷画像中,后妃也皆为此装扮。

一直到民国初年,在东北满族聚居的地方,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妇女一耳带三钳,有的竟因耳垂窄小,强扎三孔,结果将耳垂豁开的情景。

“一耳三钳”在经典影视剧中的“完美”呈现

《延禧攻略》中“一耳三钳”的服化设定这个细节更尊重历史,可圈可点。剧中体现出后妃所用“三钳”为金石珠玉所制,而下层宫女则多用铜圈。

剧集一开始,在皇上选秀之时,就对舒贵人的“一耳三钳”给了镜头特写,一个耳垂上有三个耳坠。皇上问:“你这耳朵怎么回事啊?”

纳兰悦答:“臣妾的阿玛说,女子一耳三钳,穿花盆鞋,乃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若是一朝抛弃,效法汉女一耳一坠,那就是忘了祖宗。”剧中,皇上正是由于看到纳兰对满人女子“一耳三钳”的做法传承得好便留牌子、赐香囊。

“清宫戏”中出现“一耳三钳”,其实并不是从《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才开始的。早在《康熙王朝》中就已经有清宫后妃佩戴“一耳三钳”的装扮了。在宁静主演的《孝庄秘史》中,也有“一耳三钳”的装扮。

结语

“一耳三钳”是清朝时期满族妇女地位尊于汉人的象征,一个小小的耳饰,背后却折射出了清代女子地位这一历史文化现象,同时也对我们研究清代服饰文化提供了参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出版界推出一批纪念邓小平同志诞...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出版界集中推出《邓小平文集(一九二五——一九四...
原创 朱... 趣谈答案:郑和还算好,最起码落了个寿终正寝。 朱棣的小心思 首先题主说的没有错,朱棣让郑和下西洋的确...
原创 在... 民国时期,全国各地军阀四起,他们拥兵自重挥斥方遒,威风极了。譬如当时的东北军阀张作霖,在江南地区强横...
原创 秦... 导语:我们对于战国时代都是比较熟悉的,大家都知道最后统一中国的是秦国。秦国在战国后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
原创 同... 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都记得刘备的第一任军师是徐庶。徐庶被曹操以母亲性命威胁离开刘备后,才向刘备推荐诸...
原创 为... 在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混乱不堪,围绕着天子在谁家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权力、地盘之间的争夺出现了一大批...
原创 朱... 趣谈答案:因为朱标生的正是时候。 一次致命的战役 大家有没有发现朱元璋最开始起兵的时候只有一小块的地...
原创 八... 前言: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六月的时候,从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到太原府的官道之上人声鼎沸,热闹非...
原创 卫... 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对苏联来说来之不易。在战争最初的日子里,给人的感觉是苏联注定要失败。战线不断崩溃...
锅灶一体炊具:古代先民做饭好帮... □本报记者温小娟见习记者张魏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杜军 隔着通透的展柜玻璃,8岁的何晨皓在一件红陶器物...
原创 关... 关羽家族的七员武将。 武圣关羽实力第一,大刀关胜能位列第几? 7、关彝 关羽之孙,承袭爵位。其父关兴...
原创 宣... 宣城发现的 墓志罐 和 多角瓶 Epitaph Jars and Polygonal Bottles...
原创 在...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国,同年三月攻陷了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延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走向...
原创 中...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中国古人究竟喝不喝葡萄酒?191...
原创 既... 要问二战时期的德国强不强,那些三五天就被德国占领的国家也许会告诉你答案。波兰,真的是“毫无波澜”。法...
原创 “... 鲁迅先生的《故乡》是无数中国人课本中重要的一课,其中塑造的闰土形象也深入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当年那...
原创 战...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前314年,战国。 这一年,燕国的相邦子之发动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叛乱。 自己...
原创 为... 卢沟桥事变,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那天夜里发生了什么。可是很多细节,却不...
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北平文... 在1895到1949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各种层面的转型。知识分子群体身处都市并接受了新式教育,也经历...
原创 四... 海战英雄张逸民回忆录10 1949年,盛夏。385团从瑞昌出发,攻下德安后来到武宁地区。武宁一带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