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逐渐从传统的中原地区向更广阔的地区扩展。大运河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使得南方的水土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到了明代,两都制的形成(北京为首都,南京为陪都)不仅体现了对北方边疆的重视,也反映了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国家资源,特别是钱粮要道,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以江浙地区为首的南方,都承担了中国更多的人口教化和建设的责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定都西北地区(如历史上的长安或更早的朝代)就不可行。实际上,定都的选择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虽然古代交通条件相对落后,但大运河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已经大大改善了南北之间的交通状况。
此外,随着商业和贸易的发展,陆路交通也逐渐得到改善。因此,即使定都西北地区,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和组织,也能够确保南方输送来的税收和军事后勤能够及时、有效地运输到北方。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是任何交通运输活动都需要考虑的因素。但在古代社会,这些成本往往被视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投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制度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成本,确保国家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及地理变迁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治中心的迁徙、两都制的形成以及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和变化。虽然定都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组织,可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