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财政改革接二连三,大田计划失败,两税法竟也失败?
迪丽瓦拉
2025-07-14 23:03:58
0

全文共1920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二百多年的时间里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文明。幸运的是,唐朝盛世的基础足够牢固。

期间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亦或者是科技等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各体系有序运行。国家的正常运作自然离不开财政的话题,而唐朝财政的改革更是接二连三。

通常情况下,国家的财政收支的支配权高度集中在中央,毕竟财政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秉持着节省支出费用、兴起市场规模、修养国之生息的目的,大多数不合理的措施都会被修改取代。

但每一次的财政改革都不是件小事,想要进行财政改革,就必定会影响到某些人的职位和利益,然而制度和体系也会受到影响。

财政改革最后会引起各大派别家族之间的权利斗争,是必然的结果,然而改革的成功与否其实也有运气的成分。如果社会形势大好,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那改革自然会顺利。

但如果运气不好国运不稳,最后就会以失败告终。为了避免各家的权斗,李林甫虽加强专权,却到死也没有扩大税制改革的规模。

古代国家皆重农,国家的税收大部分来自农民,所以土地的利用与分配会对国家的财政产生深远影响。唐朝开国后,沿用了前朝的均田制,并结合了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现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但二百多年来,唐朝不只是使用了均田制,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特性,土地政策和制度也有不同。

均田制是一种按照人口来进行土地划分的土地政策,正常情况下该制度可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作。但是在公元783年,唐朝发生了一起事件,泾原的士兵突然兵变。

声势浩大、规模磅礴甚至影响到了国都中的皇帝,不得已唐德宗从长安一路逃到了奉天。可随后自立为帝的朱泚率领泾原士兵攻打奉天。

奉天保卫战的爆发了影响了国家的平稳运行,财政入不敷出。虽然朱泚领兵起义意图谋反,但未曾杀掉皇帝前,国家仍是唐得宗的。

长期烽火连天会损伤国运,财政也会逐渐萎靡,所以为了缓解当时中央财政的压力,赵赞在公元783年提出大田计划。这是唐朝二百多年里唯一的一次,恢复了土地分配权的强制性控制。

但是这也只是一项应急措施,而且效仿了《周礼》的井田制,毫无创新之处。最主要的是,这个提出的制度整体较为混乱,并不适合当时的唐朝,最后意料之中的失败了。

不过大田计划的崩溃也让当时的中央忽视了对土地使用权的恢复,私有情况越来越严重,不过此时对国家财政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

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宰相杨炎,提出的两税法以及之后相关的几次改革。在此之后,税收与土地的分配制度被分离开来,以资产为核心,税收主要以钱财为主。

与以往的土地财政改革相比,两税法的改革更具科学性,而且效果也会更好。同时,本地的农户与后来定居的农户,二者在税收方面的差异也被取消了。

农民不用再为了减轻税收而不得已辗转多地,加上战乱遗留下来的农户逃亡问题也得到了改善。虽然该政策未来可期,但是仍然有许多存在的问题难以解决。

当时的唐朝国力不支,难以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行,自公元753年以后,通货紧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税收成倍的翻,最后苦的仍然是老百姓。

在难以承受税收的重负下,大多数农民选择逃亡去税收较低的地区,可这也导致国内人口分布呈现出严重不均衡的状态。通货紧缩导致税收一年更比一年高,所以不会有一成不变的地区。

达到农民们的承受上限后,他们就不得不重新开始逃亡去下一个地区生活了,居无定所致使百姓的幸福指数直线下降。

某些地方人口过度饱和,而某些地区人口贫瘠,国内大多数地区都做不到税收统一。而经济发展较好的长江流域等土壤肥沃的地区,则承受了更高的税收。

其实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当时的唐朝选择了无视问题根本,最后破罐子破摔。前面说财政改革需要运气,由此可见杨炎的运气并不是特别好。

唐朝两税法实行期间,农民的逃亡问题越发突出,最后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地方性问题。每个地区的税收总额都是固定的,平均分下去各家各户需要承受的税收并不会特别高。

但是随着朝廷不断的提高税收总额,农户们所需要缴纳的税收就越来越高,有些农民承受不了后,就选择离开这里去税收较低的地方。

而原地区的税收就只能由剩下的农户来分摊,离开的农户越多,剩下的农户背负的税收压力就越大。

等到农户差不多都离开后,此处的土地就处于荒置状态,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在通货紧缩的大环境下,多一分土地耕织,就多了一份收入。

后来朝廷推出了许多政策,希望缓解农民的逃亡问题,企图将重点放在纳税者之外的百姓身上,但是最后都成效不大。但是想要对各地区的税收总额进行重新分配,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统治者自然不愿意耗时耗力的做这件事。

其实没必要把支撑国家财政的希望都寄托在土地上面,如果其他领域兴起,土地的分配与税收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百姓也多了条出路。

参考文献:《宋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法司主导向吏部转变,明代文官... 在明代的法令中,惩罚犯罪官员时,行政处分与刑罚往往配合使用。行政处分作为五刑之外专门针对犯罪官员的一...
原创 历... 好的,我帮你将文章每段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并适当丰富细节。 --- 01 清宣统三年(1911年...
原创 唐... 在你开始阅读之前,请先点击上方的“关注”按钮,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愿我们的分享能为您带来愉快的阅读体...
原创 如... 历史开讲 彭越,一位源自秦末草莽的英雄人物,正是刘邦反项联盟的核心之一。与韩信、英布并列,他被后世誉...
20世纪80年代前东南大学校园... 几天前与学院同仁闲聊,说起了当初留校第一件事就是写建筑系的系史,作为学建筑的人写人写事难免会对历史发...
原创 朝... 20万志愿军战士献身异国他乡,到头来却换不回朝鲜历史教科书中的一句正面评价! 朝鲜究竟是怎样讲述朝鲜...
原创 十... 开国十大将每一位的战功都异常显赫,他们被评为大将,名副其实。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大将当中,真正为革命...
朱元璋为什么将沈万三满门抄斩 一个是出身贫寒、历经磨难终登皇位的朱元璋,一个是富可敌国、商业天赋绝伦的沈万三。朱元璋为何会对沈万三...
原创 寿... 在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并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也非夷陵之战,而是在公元257年爆发的诸葛诞叛...
原创 刘... 1937年8月,陕西三原县石桥镇的一个普通民宅里,方桌上铺开了两份委任状。刘伯承手指轻触着自己的伏龙...
加洛林王朝:在西欧重振罗马 加洛林门楼,洛尔施修道院(Torhalle Kloster Lorsch)/ 图片来源:Warrox...
皮格马利翁与加拉泰亚:古希腊的... 2025年6月12日 皮格马利翁 by 让-巴蒂斯特·雷诺瓦,1786,凡尔赛宫国家城堡和特里亚农...
潍坊学院举办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 6月9日是第十八个国际档案日,“聚传承力·铸奋斗史”口述史展览在潍坊学院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潍坊市人...
蓝博洲发表新书《反殖民的左翼斗... 桃园6月14日电 (记者 张晓曦)台湾作家、人间出版社发行人蓝博洲14日在桃园市举行《反殖民的左翼斗...
犹太人有三处可供建国,为何偏偏... 众说周知,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实现自犹太复国,并且经历五次中东战争巩固了国家的安全稳定。当时候犹...
原创 商... 商朝在中国历史上,迁都的次数堪称频繁。根据史书记载,商朝的迁都活动达到了13次,其中商汤之前,商族便...
闽非经贸 “双向奔赴”!第四届...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自6月12日开幕以来,“福建馆”喜迎广大非洲来宾,现场客商云集,洽谈氛围火...
原创 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最著名的诗作《落地后赋菊...
从器物到记忆 华人策展人探索文... 作者 刘洋 “对文化遗产的定义在不同时期和文化语境下有不同的诠释角度。21世纪的博物馆应该去寻找和当...
原创 侦... 1947年7月,延安保卫战正处于激烈阶段。一天傍晚,旅部侦察参谋刘振忠急匆匆地找到了班长郝贵生,安排...